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最新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杰恩思古丽2010年5月摘要:国有企业改革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已走过了32年,但改革不彻底,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应有的作用,解决社会问题,在某种程度中,催生的新的社会矛盾,激化冲突。

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深化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使之成为一个完善的市场主体,使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和善康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关键需要我们重视国有企业现存的不容忽视的问题,积极的采取积极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制度不合理的方面,建立完善产权制度,改善职工人员的生活问题,解决劳资纠纷问题,改善经营者缺乏效率与生产者缺乏积极性的相关关系。

本文通过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的内涵,分析现状和问题,找出更加合理的方面.给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问题对策一,国有企业实行改革的必要性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改革,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走向新崛起的高度,站在中国加入WTO以后,要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待当前必须深化的国有企业的改革。

因为民族发展不好,国家经济不好,我们每个人都好不起来。

所以应该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来思考这个问题,来对待这个问题。

改革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传统的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效率比较低,由于是国家定价没有考虑市场,而现在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力多层次,所以大家的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按劳分配,所以每个人有个人利益的要求,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不能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低效率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国有企业就是在这样一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它有几个弊端国有企业在我国是一个特有的企业组织形式。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给与很多补贴,造成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不强,效率低下的状况,同时很多部门还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同时还对企业的员工带来一个不好的影响:工作激情被磨灭,工作效率整体下滑。

由于国有企业缺乏灵活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匮乏,致使企业的效益低下,成本上升,经营困难。

主要原因有:1、国有企业没有自生能力。

在经营上一向由国家扶持,没有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导向的战略方针,从而企业长期以来都没有建立竞争意识,故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认为自己做好做坏对于企业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得过且过,所以就没有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2、内部激励机制的缺陷。

许多国有企业感慨:现在越来越难留住人了!不仅是留人,在企业招聘新员工时,国企也很难与一些独资、外资企业抗衡。

也许有人会将之归为国企工资太低的缘故,但根本上是企业内部没有激励机制的问题,除了在物质激励方面受现有资源限制导致国企缺乏吸引力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企业只会用人,而没有培养人。

比较中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员工的培训投入上。

外资企业的培训完善而系统,并且与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实际密切相关由于将员工视做最宝贵的人力资本,外资企业的培训投入也产生了极高的收益。

反观中国企业的员工培训,似乎多为应急或被动式的,企业经营者似乎没有将培训作为投资来看待,而只用不培养也无法建立员工与企业间的归属关系,更不要说企业凝聚力或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了。

3、国有企业没有核心的企业文化,没有一个可以正和员工成为一个整体的精神,这就很难使员工产生凝聚力,为了企业的最高的组织目标而奋斗。

没有一个整体的意识,就没有个体的奋发。

4、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采用的大多是集权的方法,由上级发布指令,下级只需要按照上级的指令去做,尽管有时候是错误的指令,所以员工对于规划企业的发展参与度几乎为零。

5、“科技兴企,以人为本”。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曾先后出台了大量的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

但是,由于近年来国有企业的经营困难,领导者观念陈旧,许多政策只能是在一些形式上制定,但是在实践上难以真正施行。

有的甚至以企业困难为借口,将本已享受的待遇变相减免,久不兑现。

长此以往,人才激励政策形同虚设,无异于纸上谈兵。

没有产品创新的企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恶性循环的结果只能是良禽择木而栖。

6、科技人员的待遇偏低。

实践证明,国企中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多与寡,直接影响到他们生活的质量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由于国有企业对科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致使有的科技人员生活水平较低,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远不及同等水平的“下海”者。

这种强烈的反差常常是科技人员“弃暗投明”的直接诱因。

7、科研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人生价值得不到真正体现。

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广大科技人员,支持他们忘我工作的不仅是维系他们生存的工资、福利等物质因素,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决心穷毕生精力为之奋斗的他们所执着的科研事业,他们的崇高理想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而国有企业由于历史的积淀性的原因,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经营前景黯淡,他们的科研潜力得不到发挥、成就感得不到满足。

二,国有企业的现状及问题通过改革,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国有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未改制企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改革难度进一步加大。

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企业改革不彻底、改制不到位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改革资金严重不足,造成改革成本难以支付。

多数未改制企业净资产和可变现的资产很少,满足不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费用。

二是亏损加剧。

改革以前,国有企业是整个经济的主要力量,初级工业化所需的大部分剩余来自国有企业的利润。

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也来自国有企业。

但改革以来,情况发生了逆转。

1978年,全部国有企业中,亏损企业造成的亏损额为115.3亿元。

1997年上升为1420。

9亿元。

1978年,国有工业生产企业的亏损为23.9%.到了1997年,该比例上升到43.9%。

道2007年底,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亏损额为10345家。

国有经济对于国家财政的贡献份额,也由1978年的86,98%下降达到了1997年的71,4%。

三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有形或无形国有资产侵吞现象严重。

国有企业负债率一路飙升。

80年代的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为30%,90年代则高达75%,此后一直居高不下。

四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不规范,一些企业未严格按公司治理规范运作,总体上是形式上的变化大于实质上的变化,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有的公司虽然成立了“新三会”,仍然沿用原来企业的老办法运作。

少数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没有分设,监事会监督职能没有很好发挥,对企业经营者缺乏有效监督。

五是改制成本过高。

一些企业人员比较多,包袱比较重,资产状况差,历史欠账比较多,主要依靠土地变现来安置职工。

特别是一些资债相当、资不抵债的企业自身无力解决改制费用,目前除靠其他少数企业土地变现的结余资金进行有限的调剂外,还缺乏其它渠道的资金,因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改制进程。

与新兴的非国有企业比,不少国有企业缺乏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六是观念转变难。

在一些企业,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主管部门领导怕出乱子、企业职工怕丢岗位、经营者怕丢位子的现象,观念难转变。

七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比较脆弱,保险基金不雄厚。

社会保险基金出大于入,缺乏补充渠道,实力不雄厚。

八是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难解决。

一方面适应下岗职工就业的岗位少,另一方面有些岗位下岗职工又不能胜任。

在下岗培训方面虽已做了不少工作,但往往不能与所需配套,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

九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仍然不顺,存在多头管理现象。

如国有企业发展项目由市计委管,经营者由市经贸委管,具体经营活动特别是涉及资产经营则由资产经营公司管,多头管理,没有完全实现管事、管人和管资产相统一。

造成国有企业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企业改制的不彻底是根本原因。

我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虽然都基本上改制成了公司制企业,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大部分企业的改制并不彻底。

有的形式是公司,实质上运行的机制仍然是换汤不换药,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政企不分的老问题,又产生了企业治理结构中“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等新问题。

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效益低下。

约束机制弱化,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各种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防不胜防。

总之,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

其中,最根本的还是体制或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其它问题的存在或难以解决,都与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健全有关系。

因此,进一步深化国有改革,加大改革力度,是国有企业解决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难。

走向健康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关键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1、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2、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

3、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

4、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5、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求企业的扩展,经营不善难以为继时,可通过破产、被兼并等方式寻求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1、改革企业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1)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处理好国家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关系。

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应该是国家是国有企业财产所有权的唯一主体,拥有对企业财产的最终支配权,但政府和监督机构不得直接经营或支配企业的法人财产。

企业拥有独立行使的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2)建立经营者的所有权制约机制。

两权分离后,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利益仍要在企业经营者那里得到实现。

为此必须建立一套能保证国有资产在真正具有经营才能的人手上经营、能明晰企业应负的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责任、能对经营者“用脚投票”等所有权相制约的机制。

(3)明确产权关系上的自负盈亏责任。

目前国有企业的自负盈亏主要限于收入分配上,而在产权关系上仍有许多亏损企业把债务包袱推给国家或者拖欠其他企业的债务,国家实际上为企业承担着无限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