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各年级德育目标.doc

小学各年级德育目标.doc

小学各年级德育目标
.小学不同年级的德育目标。

一、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目标:
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
初步形成了孝敬父母、尊重教师、团结学生的思想;
注意健康、节俭、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逐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的性格。

二.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的主要内容:
1、开展尊重国旗和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教育;
2.开展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立志成为有用之人的教育;
3、开展孝道、尊师、团结、诚实守信教育;
4、开展生活工作基本原则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5、开展“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环境”的教育;
6、开展社会生活和法制基础知识、安全教育;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的主要方法:
1.小学教育阶段的德育活动应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

2、通过节日活动,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3、开展名人名言和英雄事迹教育等活动,鼓励小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抱负;
4、开展活动,如以身作则,遵守课堂纪律等。

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5.通过唱新儿歌、儿歌和玩游戏来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

四、不同时期实施德育工作的要点:
由于小学生处于道德教育的基础阶段,低、中、高年龄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制定了不同的道德教育实施要点。

低年级德育的总体目标是:
要有礼貌,尊重老师,尊敬父母和长辈,团结学生。

喜欢班级团体,愿意为团体服务。

爱护校园环境,注意卫生,爱护公物;
遵守学校纪律,听从老师的指导;
努力学习,做自己的事。

一年级实施德育的要点(1)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学生们刚入学不久就对小学生活感到陌生和不习惯。

对学习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习惯不规范。

对教师的特别信任。

思维是直观的、具体的和生动的。

(2)实施要点: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实施内容:
第一学期,教研室和少先队工作:
1.稳定一年级学生的情绪,帮助家长和学生全面了解学校的要求和规定;
2、及时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
3、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如上课、休息等。

4.成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5、实施日常检查工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的工作:
1、通过观察、交谈、家访、查看学生证等方式充分了解新情况;
2、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爱护学校,爱护校园环境卫生,爱护公物教育;
3、耐心引导学生坐、站、走等姿势,特别训练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读写姿势要正确,按时完成作业不拖延;
4.教育学生尊重老师,礼貌待人。

5.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逐步形成班级凝聚力。

6、民主竞争选举班干部。

教师的工作:
配合班主任做好学习习惯教育,包括课堂常规训练、作业完成、学习工具放置等。

家庭和社会
应该建立一所家长学校来帮助学校教育新生,并引导家长帮助他们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第二学期,教学部,少了-
一、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目标:
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
初步形成了孝敬父母、尊重教师、团结学生的思想;
注意健康、节俭、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逐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的性格。

二.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的主要内容:
1、开展尊重国旗和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教育;
2.开展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立志成为有用之人的教育;
3、开展孝道、尊师、团结、诚实守信教育;
4、开展生活工作基本原则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5、开展“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环境”的教育;
6、开展社会生活和法制基础知识、安全教育;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的主要方法:
1.小学教育阶段的德育活动应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

2、通过节日活动,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3、开展名人名言和英雄事迹教育等活动,鼓励小学生树立远大
的人生抱负;
4、开展活动,如以身作则,遵守课堂纪律等。

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5.通过唱新儿歌、儿歌和玩游戏来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

四、不同时期实施德育工作的要点:
由于小学生处于道德教育的基础阶段,低、中、高年龄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制定了不同的道德教育实施要点。

低年级德育的总体目标是:
要有礼貌,尊重老师,尊敬父母和长辈,团结学生。

喜欢班级团体,愿意为团体服务。

爱护校园环境,注意卫生,爱护公物;
遵守学校纪律,听从老师的指导;
努力学习,做自己的事。

一年级实施德育的要点(1)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学生们刚入学不久就对小学生活感到陌生和不习惯。

对学习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习惯不规范。

对教师的特别信任。

思维是直观的、具体的和生动的。

(2)实施要点: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实施内容:
第一学期,教研室和少先队工作:
1.稳定一年级学生的情绪,帮助家长和学生全面了解学校的要求和规定;
2、及时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
3、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如上课、休息等。

4.成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5、实施日常检查工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的工作:
1、通过观察、交谈、家访、查看学生证等方式充分了解新情况;
2、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爱护学校,爱护校园环境卫生,爱护公物教育;
3、耐心引导学生坐、站、走等姿势,特别训练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读写姿势要正确,按时完成作业不拖延;
4.教育学生尊重老师,礼貌待人。

5.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逐步形成班级凝聚力。

6、民主竞争选举班干部。

教师的工作:
配合班主任做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包括课堂教学的培训
应该建立一所家长学校来帮助学校教育新生,并引导家长帮助他们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第二学期教学部,少:
1、开展尊重国旗和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教育;
2.开展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立志成为有用之人的教育;
3、开展孝道、尊师、团结、诚实守信教育;
4、开展生活工作基本原则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5、开展“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环境”的教育;
6、开展社会生活和法制基础知识、安全教育;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的主要方法:
1.小学教育阶段的德育活动应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情感体验丰富的特点。

2、通过节日活动,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3、开展名人名言和英雄事迹教育等活动,鼓励小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抱负;
4、开展活动,如以身作则,遵守课堂纪律等。

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5.通过唱新儿歌、儿歌和玩游戏来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

六年级实施德育的要点(1)六年级学生的特点;
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增强。

他们不希望老师和父母把他们当孩子看待。

然而,他们在处理问题方面仍然不成熟。

他们熟悉小学的日常行为要求。

然而,一些学生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学习更多的信息,不善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并且在辨别是非方面很弱。

(2)实施要点:
开展理想主义、集体主义、纪律和守法等道德素质教育,重视日常行为规范的巩固。

通过部分学生参与日常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沟
通能力,并进行责任教育。

(三)实施细则:
第一学期,教育部、大队部和年级组的工作:
1.结合“以身作则”活动,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2.开展“我们的责任”和“我能行”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参与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结合毕业和继续教育开展多种大型和中队教育活动。

班主任的工作:
1.继续加强经常性的班级教育,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开展“集体一个我家”主题教育活动;
2.通过专题班会和班主任课开展“我们的责任”和“我能”专题教育活动;
3.实施毕业生爱校教育。

教师的工作:
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家庭和社会工作:
家长学校举办讲座,引导家长与学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教育。

第二学期,教育部、大队部和年级组:
1、抓好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组织学生学习法律法规,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学生;
2、结合“向雷锋学习”,组织学生参加“送温暖、献爱心、公益”活动;
3.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4.在日常教育和主题班会中,让学生组织起来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班主任的工作:
1.召开以“我长大了”为主题的班会,开展自我关心、自力更生、自律教育;
2.结合“难忘的童年”主题活动开展集体主义教育;
3、做好测试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