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

分别交直线 AB于点 F、 M,试判断:此时是否仍有△ FDM∽△ COM?证明你的结论。
10、已知:如图 12,在直角梯形 ABCD中, AD∥ BC,BC= 5cm, CD= 6cm,∠ DCB= 60°,∠ ABC
= 90°。等边三角形 MPN( N 为不动点)的边长为 a cm,边 MN和直角梯形 ABCD的底边 BC都
∥ AC , EF 的延长线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G.
( 1)求证: BEF 是等边三角形; ( 2)若 BA 4 , CG 2 ,求 BF 的长.
E
D
A
O
F
B
C
G
(图 5- 11)
12、已知:如图, BD是⊙ O的直径,过圆上一点 BC∥ PA交⊙ O于 C,连结 AB、 AC。
A作⊙ O的切线交 DB的延长线于 P,过 B 点作 A
分的面积等于直角梯形 ABCD的面积,这时等边三角形的边长 a 至少应为多少?
( 3)将直角梯形 ABCD向左翻折三次, 如果第三次翻折得到的直角梯形与等边三角形重叠部
分的面积等于直角梯形面积的一半,这时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应为多少?
I
M
P DA


N
C
B
图 12
11、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 ⊙ O过点 B,C,且与 BA, CA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 D,E.弦 DF
(1)请你连结 AD ,证明: AD 是⊙ O1的直径;
(2)若∠ E=60°,求证: DE 是⊙ O1 的切线。 分析: 解几何综合题,一要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二要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
不断地由已知想可知,发展条件,为解题创条件打好基础。
证明:
( 1)连接 AD ,∵ AC 是⊙ O2 的直径, AB ⊥DC
∴∠ BDE=30 ,∠ ADE= ∠ADB+ ∠BDE=60° +30°=90°
又 AD 是直径,
∴ DE 是⊙ O1的切线 证法二:连接 O1O2,
∵点 O2 在⊙ O1 上, O1 与 O2 的半径相等,
∴点 O1 在⊙ O2 ∴ O1O2=AO 1=AO 2, ∴∠ O1AO 2=60 ° ∵ AB 是公共弦,
(1) 若 AP=4,求线段 PC的长 ; ( 4 分) (2) 若Δ PAO与Δ BAD相似,求∠ APO的度数和四边形 OADC的面积 . (答案要求保留根号)
8、如图 7,已知 BC是⊙ O 的直径, AH⊥ BC,垂足为 D,点 A 为 ?BF 的
中点, BF 交 AD于点 E,且 BEgEF=32, AD=6. (1) 求证: AE=BE; (2) 求 DE的长; (3) 求 BD的长 .
9、如图 1:⊙ O的直径为 AB,过半径 OA的中点 G作弦 CE⊥ AB,在 CB 上取一点 D,分别作直
线 CD、ED交直线 AB于点 F、 M。 ( 1)求∠ COA和∠ FDM的度数; ( 2)求证:△ FDM∽△ COM;
( 3)如图 2:若将垂足 G改取为半径 OB上任意一点,点 D 改取在 EB 上,仍作直线 CD、 ED,
例 2. 如图,矩形 ABCD的对角线 AC、 BD相交于点 O, E、 F 分别是 OA、 OB的中点.
(1)求证:△ ADE≌△ BCF;
(2)若 AD = 4cm , AB = 8cm ,求 CF 的长.
解: ( 1)∵四边形 ABCD为矩形, ∴ AD=BC, OA=OC, OB=OD, AC=BD, AD∥ BC,
(1) 若△ APB为直角三角形,求 PB的长;
(2) 若△ APB为等腰三角形,求△ APB的面积。
P
O
A
B
3. 如图 l ,已知正方形 ABCD的对角线 AC、 BD 相交于点 O,E 是 AC上一点,连结 EB,过点 A 作 AM BE,垂足为 M, AM交 BD于点 F.
(1) 求证: OE=O;F (2) 如图 2,若点 E 在 AC的延长线上, AM BE于点 M,交 DB 的延长线于点 F,其它条件 不变,则结论“ OE=OF”还成立吗 ?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PO
.
AG AB
4. 已知:如图,△ ABC内接于⊙ O,直径 CD⊥AB,垂足为 E。弦 BF 交 CD于点 M,交 AC于点 N,
且 BF=AC,连结 AD、 AM,
求证: (1) △ ACM≌△ BCM; (2)AD · BE=DE· BC; (3)BM 2=MN·MF 。
F A
N
D E MO
A
D
O
F
E
M
B
C
图1
A
D
O
M B
F
图2
C E
4.如图 11,在△ ABC中,∠ ABC= 90, AB= 6, BC= 8。 以 AB 为直径的⊙ O交 AC于 D, E 是 BC的中点,连接 ED
并延长交 BA的延长线于点 F。 ( 1)求证: DE是⊙ O的切线; ( 2)求 DB的长; ( 3)求 S△FAD ∶ S△FDB 的值
∴ AB ⊥ O1O2, ∴∠ O1AB=30° ∵∠ E=60°
∴∠ ADE=180° - ( 60° +30°) =90°
由( 1)知: AD 是的⊙ O1 直径, ∴ DE 是⊙ O1的切线 .
说明: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圆有关概念以及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等。
练习一 1.如图,梯形 ABCD内接于⊙ O,AD∥ BC,过点 C作⊙ O的切线,交 BC的延长线于点 P,交 AD
A
∴∠ ABD=90° ,
∴ AD 是⊙ O1的直径 ( 2)证法一:∵ AD 是⊙ O1 的直径,
∴ O1 为 AD 中点 连接 O1O2, ∵点 O2 在⊙ O1 上,⊙ O1 与⊙ O2 的半径相等, ∴ O1O2=AO 1=AO 2
O1
O2
C D
B E
∴△ AO 1O2 是等边三角形, ∴∠ AO 1O2=60 °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 O1O2∥DC, ∴∠ ADB= ∠AO 1O2=60 ° ∵ AB ⊥ DC,∠ E=60 ,
C
B
5. 已知:如图,△ ABC中, AC= BC,以 BC为直径的⊙ O交 AB 于点 D,过点 D 作 DE⊥AC于点 E, 交 BC的延长线于点 F. 求证:( 1) AD=BD;
A
( 2) DF是⊙ O的切线.
D
E
B
O
C
F
二、几何计算型综合题
解这类几何综合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 或构造基本图形; (2)灵活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 .
D
C
B
?O?O1
E
F
5.如图,已知四边形 ABCD内接于⊙ O, A 是 B?DC 的中点, AE⊥ AC于 A,与⊙ O及 CB的延长
线分别交于点 F、E,且 ?BF ?AD , EM切⊙ O于 M。
⑴△ ADC∽△ EBA;

AC
2=
1 2
BC·CE ;
⑶如果 AB= 2,EM= 3,求 cot ∠ CAD的值。
的延长线于点 E,若 AD=5, AB=6, BC=9。 ⑴求 DC的长; ⑵求证:四边形 ABCE是平行四边形。
2.已知:如图, AB是⊙ O的直径, 点 P 在 BA 的延长线上, PD切⊙ O于点 C,BD⊥ PD,垂足
为 D,连接 BC。
求证:( 1) BC平分∠ PBD;( 2) BC 2
C
DAB来自O4.如图 , AD 是 ABC 的角平分线 , 延长 AD 交 ABC 的外接圆 O 于点 E , 过 C、 D、E 三
点的圆 O1 交 AC 的延长线于点 F ,连结 EF、DF .
A
(1) 求证: AEF ∽ FED ;
(2) 若 AD 6, DE 3 , 求 EF 的长; (3) 若 DF ∥ BE , 试判断 AB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B F
∴ OA=OB= OC,∠ DAE=∠ OCB,∴∠ OCB=∠ OBC, D ∴∠ DAE=∠ CBF.
O
(例 2 题)
C
又∵ AE= 1 OA, BF= 1 OB,∴ AE= BF,
2
2
∴△ ADE≌△ BCF.
( 2)解:过点 F 作 FG⊥ CD于点 G,则∠ DGF= 90o,
∵∠ DCB= 90o,∴∠ DGF=∠ DCB,
练习二 1. 已知:如图,直线 PA 交⊙ O于 A、E 两点, PA 的垂线 DC切⊙ O于点 C,过 A 点作⊙ O的直径 AB。
( 1)求证: AC平分 DAB; ( 2)若 DC=4, DA= 2,求⊙ O的直径。
2.已知:如图,以 Rt △ABC的斜边 AB为直 径作⊙ O,D 是⊙ O上的 点,且有 AC=CD。过点 C 作⊙ O的切线,与 BD的延长线交于点 E, 连结 CD。
能力提高
1、如图矩形 ABCD中,过 A, B 两点的⊙ O切 CD于 E,交 BC于 F, AH⊥ BE于 H,连结 EF。 ( 1) 求证:∠ CEF=∠ BAH ( 2) 若 BC=2CE= 6,求 BF 的长。
2.如图,⊙ O的弦 AB=10, P 是弦 AB所对优弧上的一个动点, tan ∠ APB=2,
P
O
D
B
(1) 求证: AB=AC; (2) 若 PA=10, PB=5,求⊙ O的半径和 AC的长。
C
13、如图, AB是△ ABC的外接圆⊙ O的直径, D 是⊙ O上的一点, DE⊥ AB于点 E,且 DE的延长 线分别交 AC、⊙ O、 BC的延长线于 F、 M、 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