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刷子李2

刷子李2

抓“奇”学语言借“妙”悟表达
——《刷子李》教学设计
一悟小学敬彦霞
【教材解读】
《刷子李》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作家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感受作家笔下的鲜活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

《刷子李》选自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从徒弟曹小三的视角出发,通过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凸显刷子李粉刷本领高超。

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本文在写法上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细节描写;第二,正面描写;第三侧面烘托描写。

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作者用徒弟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为暗线推进故事情节,吊足了读着的胃口。

“奇在人物,妙在故事。

”是人们读了《俗世奇人》一书后的普遍感受。

既然大家都有这样的普遍感受,我为何不抓住“奇”和“妙”来组织教学呢?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读读记记“刷浆、屁股、师傅、包袱、透亮、清爽、衔接、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通过朗读、默读,感受刷子李粉刷技艺高超。

了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3.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有关句子,明了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激起阅读《俗世奇人》一书的兴趣,由一篇带出一本。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有关句子,明了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刷子李俗世奇人
师板书:刷子李
2、师:从这个名字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出示三个难读的词语考考学生:师傅包袱蘸浆露馅儿
指导学生读好轻声及儿化音。

三、抓“奇”学语言,细嚼正面描写。

(一)汇报出示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的透亮,白的清爽。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二)师生交流,顺学而导。

品读学生找到到的句子,抓住“奇”字提取信息,梳理有关正面、细致刻画刷子李的句子从中感悟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从中感悟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并对这些句子进行品读体会。

通过多角度阅读体会,感受刷子李“奇”在何处,明白作者是如何把人物写丰满的。

(三)朗读体会细节描写。

师:这些句子实在太美了,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刷子李粉刷墙壁的现场。

通过对刷子李刷墙动作之奇,立下的规矩之奇,刷后的效果之奇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技艺高超的俗世奇人。

(四)出示冯骥才对刷子李的评价,再次感悟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四、借“妙”学表达,领会侧面描写。

(一)默读圈划描写曹小三的有关句子。

师:刚才我们通过朗读、品悟,已经感悟到刷子李是个奇人,可是这个故事“妙”在何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曹小三的有关句子。

想一想,曹小三内心对师傅的看法有什么变化?还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或词语,在句子边上写一写你的感触。

(二)师生交流,批注概括。

1、要求快速浏览课文,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出乎意料的地方。

2、交流:
①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

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②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③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曹小三的心理示,体会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3、想像写话:
⑴师:看这个路线图,用一个成语来表示:
生:一波三折
师;这正是这篇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像大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们。

请你选择这三处中的一处用两三句话写出曹小三的内心感触,比比谁写得生动。

这就要求你把自己当作曹小三,写出你心中最想说的话。

(2)出示三句话,请学生选择一个写一写:
①当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心想:
②当小三在师傅裤子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心
想:
③当小三明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心
想:
⑶交流。

4.、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刷子李)那冯骥才爷爷为什么要写曹小三跌宕起伏的心里变化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

明确这是一种侧面烘托
的写作方法。

板书:侧面描写。

那么文中对刷子李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的直接描写。

就是——板书:正面描写。


五、课外拓展,再次体会“刷子李”:
(大屏幕出示,音乐)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

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

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

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

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

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

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

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

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
1、师读。

2、师问:明白了什么?用一句话来说。

(二)推荐阅读《俗世奇人》。

六:板书设计
规矩奇
奇刷子李动作奇
(正面描写)效果奇
妙曹小三一波三折(侧面描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