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时 确定位置(1)

第1课时 确定位置(1)

2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二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

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

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二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张亮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

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

这种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

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能用数对准确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指导】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2.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本单元中,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例如,例2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分别是(1,4)和(6,4),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

练习五中的第7题,使学生发现图形平移后,位置变了,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中的数也相应的变了。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五中的第4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学、算式后面规律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1.位置(1)................................................1课时
2.位置(2)................................................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位置(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

2.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3.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点难点】
1.学会用数对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听说我们六(1)班的同学都特别优秀,有“文明之星”、“纪律之星”、“学习小标兵”等等,老师迫不及待地想认识你们。

那么谁能既简单又准确地表述出你所在的位置呢?
2.学生各抒己见,有第几组第几个的,有第几排第几个的……
3.师:同学们都很积极,但你们表述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都快搞糊涂了,有没有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表述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一、位置
【新课讲授】
1.投影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
(补充讲解:我们通常把竖排叫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并及时引导学生先按列报数,然后按行报数。

)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和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
给予肯定。

(3)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①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雪同学的位置吗?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②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
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4)联系实际。

先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小结:先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再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这样就能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a,b)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3.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电影院里的情景。

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问题。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

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21页练习五第1题。

运用刚才所学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2.完成课本第21页练习五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答案:1.根据题中所给的葡萄的位置(3,2),由此判断西瓜(2,1),梨(2,3),香蕉(4,1),苹果(4,3)。

2.(1)春(1,2)、雪(2,3)、花(3,1)、土(4,5)
(2)(4,2)表示“冬”,(2,4)表示“月”。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
小结:先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再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这样就能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a,b)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五中第3、4题;
2.《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位置(1)
例1:我们通常把竖排叫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先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列,再从前往后数确定第几行,这样就能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a,b)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第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

然后再过渡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