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的规范作用
口诀:指引自己,评价别人,教育一般人,预测将来事,强制一小撮。
二、法律作用的局限性
1、法律的制定、实施等受到人的因素的影响。
“徒法不足以自行”,立法者不一定能正确把握社会的法律需要,执法者或司法者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法律规定。
在这个意义上,社会是法律的前提或基础,法律与社会发展具有一致性。
需要注意的是:法
律与社会发展具有一致性,这是就整体而言的。
如果从微观层面看,法律则可能超前或滞后
于社会的发展。
3、语言(说)表达的局限,即可能存在“词不达意”的情形。
因此,法律解释必然存在。
4、调整范围的局限,即调整的社会关系在范围和深度上是有限的。
一方面,有些社会关系法律不能调整,如纯粹的恋爱关系、日常生活中的好意施惠关系等,
一般不属于法律的调整范围;另一方面,有些社会关系虽然归法律调整,但必须控制在一定
程度内,如社会危害程度不大的行为,不宜一概归入刑法调整。
5、法律也会受到其他社会规范的制约。
法律尤其受到政策、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的影响和制约。
口诀:人会说犯规
三、法律保留中的绝对不得授权事项
1、犯罪和刑罚
2、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
3、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4、司法制度
口诀:证人死罪
四、市法规的立法范围
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口诀:城建环保史
五、3个经批准
1、区条例全常批
2、州县条例省常批
3、市法规省常批
六、变通规定(民族、经特可变通)
1、民族自治法规。
民族自治法规有权对法律和行政法规作出变通规定;但限制条件是:(1)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作变通;(2)不得违背法律或行政法规基本原则;(3)不得对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变通。
口诀:宪专基
2、经济特区法规。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制定经济特区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
提出法律案(又称立法议案、法律案)
提案主题:
1、向全国人大提:全国人大代表30人以上或1个代表团;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院、最高检、中央军委、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口诀:1代3,专门高国军
既可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又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主体是:专门高国军
两处应当邀请:常人法专
口诀;专门高国军+省常
八、对司法解释的监督
①国务院、中央军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认为司法解释与法律抵触;以及最高院、最高检认为对方的解释与法律抵触,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要求”
②有关专门委员会还可以主动审查(专门主动高国军)
③其他机关、团体、组织及公民.则仅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
法律解释方法的先后顺序:(1)文义解释→(2)体系解释→(3)主观目的解释→(4)历史解释→(5)比较解释→(6)客观目的解释
口诀:文义体系主观,历史比较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