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辐射的危害原理

核辐射的危害原理

核辐射的危害原理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受到各种辐射,不同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会不同。

短时间的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对人体没有危害。

高于4000毫西弗时,对人体是致命的。

那么,核辐射的危害原理呢?就让的
核辐射的危害对象主要是生物体,其危害途径主要有内照射和外照射两种。

α、β、γ三种射线由于性质不同,穿透物质的能力与电离能力不同,它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也不同。

据《人民网》报道,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能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此外,核辐射对一些精密的电子仪器也会造成损伤。

例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在后期的事故处理过程中动用了远程遥控机器人,但机器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其精密电子元器件如电路板、探测器等受到大量辐射源照射之后发生了故障,不能继续进行核泄露事故的处理工作。

核辐射针对生物体的危害主要在于,核辐射可以电离有机生物分子,包括细胞内行使功能的蛋白质、DNA、RNA等大分子以及其他有机小分子。

辐射使得这些分子结构被破坏,或者带上电荷,从而让有机分子不稳定、发生重排或者产生对机体有害的自由基。

其中受核辐射影响最大的是DNA分子。

DNA是遗传物质,对生物体非常重要。

生物进化出了一套复杂的机制来保护DNA分子,比如在DNA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生物体可以对其修复,如果修复无法完成就会让这个细胞“程序性死亡”,不会让DNA继续复制。

然而当辐射照射机体以后,可能对DNA 造成损伤,破坏遗传信息。

而修复机制也同样可能受到影响而无法发挥修复作用,甚至造成错误修复,这将使细胞保留错误的遗传信息。

核辐射对生物体DNA的影响,常常发生在细胞复制比较活跃的细胞中,例如上皮细胞、生殖细胞和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等。

因为普通细胞的DNA一般不再复制,细胞受到照射后只影响这一代细胞,因而影响相对较小。

而复制细胞比较活跃的细胞,结构松散,容易受到损伤且不易修复,还可能种下“坏种子”,造成癌变。

由于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源头,当造血干细胞发生癌变后,白细胞无限复制,造成白血病,同时造成免疫系统崩溃,机体的修复也将难以
进行。

温馨提示:
当发生核裂变时,您想知道您周围核辐射是否安全,建议您使用核辐射检测仪测量一下。

如果您还有更多关于核辐射的危害原理的知识,欢迎留言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