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辐射及其危害(完)描述

核辐射及其危害(完)描述

核辐射标志


(二)放射性元素


1.概念
由核电荷数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组成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同一放射系的放射性同位素,在放射出射线时,原子核从不稳定 向稳定转化,这叫衰变。
自然界中有铀放射系、锕放射系和钍放射系三大天然放射性元素 系。 分类: 放射性元素 天然放射性元素


人工放射性元素


二.核辐射危害
(一)不同剂量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一次小于100毫希沃特(mSv)的辐射,临床上观测不到任何变 化,视为对人体无影响。
2.一次1000-2000毫希沃特,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


3.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0.03毫希沃特辐 射。
4.一天抽一包烟,一年下来受到的剂量在0.5-1 毫希沃特。 5.规定职业人员的年剂量最高限值为20毫希沃特,公众的年剂量最 高限值为1毫希沃特。 6.一次性遭受4000毫希沃特可能会致死。


短时大剂量辐射的医疗反应
(二)核辐射对人体的损伤
远期效应
急性核辐射损伤
慢性核辐射损伤
核辐射对人体的损伤
后遗症问题
胚胎与胎儿的损伤
遗传效应


1.急性核辐射性损伤
照射剂量超过1Gy(单位:戈)时可引起急性放射病或局部急性 损伤; 剂量低于1Gy时,少数人可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轻微症 状; 剂量在1-10Gy时,出现以造血系统损伤为主; 剂量在10-50Gy时,出现以消化道为主症状,若不经治疗,在两 周内100%死亡; 剂量在50Gy以上出现脑损伤为主症状,可在2天死亡。急性损伤 多见于核辐射事故。


(2)用途: ①用作核燃料,如铀235、铀233和钚239。 ②用作中子源,如钋210-铍中子源、镭226-铍中子源。 ③用于医疗,如镭或氡用于治疗癌症。人工放射性元素主要用作示踪、辐
射和衰变能的利用等。
3来自人工放射性元素(1)概念:
人工合成的(如用反应堆生产)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做人工放射性元 素。在一千多种放射性同位素中,绝大部分是人工放射性元素。
也相应升高。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胎儿期受照射的儿童中,白血病和某些 癌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为高。


4.远期效应
在中等或大剂量范围内,核辐射致癌已为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 查所证实。在受到急慢性照射的人群中,白细胞严重下降,肺癌、 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 增高。



(2)用途:
①金属锝及其合金在低温下是超导体,可用于火箭、计算机和受控热核 反应装置中。 ②钷147是理想的示踪原子,可用作纯β放射源,用钷制成的荧光物可用 于航标灯,钷也是制作核电池的燃料之一。 ③钚239可用作核燃料。 ④其他超铀元素的应用有放射性示踪剂、核热源、核电池和中子源等方 面。
(三)三种射线

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1.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2.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 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3.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 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 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 亡。


(四)常用辐射单位
物理量 老单位 新单位 换算关系
活度
照射量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居里(Ci)
伦琴(R)
贝克[勒尔](Bq)
库仑/千克(C/kg)
1Ci=3.7× 1010 Bq
1R=2.58×10-4 C/kg 1Gy=100 rad 1Sv=100 rem
拉德(rad) 戈[瑞](Gy) 雷姆(rem) 希[沃特](Sv)

5.受核辐射污染后的后遗症问题
受辐射污染后6个月,会发生的机体变化,包括晶体浑浊、白内 障、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受影响导致永久不育、骨髓受损出现造 血功能障碍,以及出现各种癌症。


6.遗传效应
亦会有遗传效应,令生殖细胞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异,导致畸胎 等问题。
2.天然放射性元素
(1)概念: 从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射线,这种性质叫做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天然同位 素叫天然放射性元素。它们是钋(Po)、氡(Ru)、钫(Fr)、镭 (Ra)、锕(Ac)、钚(Pu )、钍(Th)、镤(Pa)和铀(U)。 ² ¹ ⁰Po放出1个α粒子而变成了206 Pb即铅的一种同位素。α粒子带有极高 的能量,穿透力却很弱,一旦碰到介质后就会迅速释放掉能量。对于人体 而言,由于皮肤的存在,所以体外接触α粒子并不会有严重后果。但如果 摄入体内,则会造成极大的放射性伤害,即急性放射综合症(ARS)。
核辐射及其危害
辽宁大学
关 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目 录

核辐射 核辐射危害 历史重大核泄漏事故 日本福岛核泄漏




核辐射与核泄漏的防护措施
一.核辐射
(一)概念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 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 核辐射原理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 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 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其过程即放射性元素不断 地发生衰变反应,变成另外一种物质并放出辐射。 正常情况下,只要人体受 到的辐射量不超过一定的 标准,就可以认为是安全 的。





2.慢性核辐射损伤
全身长期超剂量慢性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病。局部大剂量照 射,可产生局部慢性损伤,如慢性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内障 等。慢性损伤常见于核辐射工作的职业人群。


3.胚胎与胎儿的损伤
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触辐射可使死胎率 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触,可使胎儿畸形率升高,新生儿死亡率
现在核辐射应用最多的物理量是剂量当量,单位:希沃特(Sv)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辐射引起的有害效应,在辐射防护中引进了一些 系数,当吸收剂量乘上这些修正系数后,就可以用同一尺度来比较 不同类型辐射照射所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产生机率,这种 修正后的吸收剂量就称为剂量当量。剂量当量的SI单位是焦耳每千 克(J· kg-1),称为希沃特(Sievert),符号为Sv。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