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主讲教师:常新83岁‚东方维纳斯‛的养生秘诀:都83岁高龄了,秦怡还在为她钟爱一生的影视而奔忙———身兼上影艺委会顾问;上海影视公司董事长;第二届到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政协之友委员……羽西曾评她为‚亚洲最美丽的女性‛。

然而,她却历经艰辛和磨难,她曾先后4次身染重病,开过7次刀,还得了肠癌,她惟一的爱子患有精神分裂症,羽西对秦怡评价很中肯:‚年龄并不重要。

她经历过很多挫折,还能保持外表美和内在美,我感觉她是个很漂亮的女人。

‛谈到自己的养生之道,她的回答是:一是精神上永远乐观。

她认为,一个人不能太爱自己,也就是不能太在乎自己。

我先后生过4次大病,开过7次刀,患过脂肪瘤、甲状腺瘤,摘除了胆囊,还得了肠癌,我不但没有被病魔吓倒,反而成功地制服了病魔,还被选为‘抗癌明星’。

二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秦怡从年轻时起就一直视冷水为有效的保养剂。

她都坚持饭后两千步。

对此,她自有一套理论:先五百步可使肚子不胀,再五百步则有助于肠胃消化,而后一千步恰恰是一种轻微的锻炼。

一、我们到底怎么了?(我是那头驴吗)教师心理健康现状1、国内外研究调查的结果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羊城晚报报道说,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

羊城晚报报道说,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

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的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

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杭州市教科所去年上半年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69%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

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教师。

教师这个职业一直被认为是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美国压力研究机构列出的十个最具压力的职业中,城市中学教师名列第一位。

由于教师在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工作形式和工作责任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各个国家的表现大体一致,其职业压力的普遍性也被世界各国学者所接受。

英国、威尔士、美国、澳大利亚、马耳他以及西印度群岛等地的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压力普遍存在而且并不仅局限于某一文化背景。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公布了一项调查数据: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抽样检测结果,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的教师属于心理疾病。

从分布的态势上小学教师的心理最为突出,其次是职高、初中、高中,城市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农村。

小学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大于男教师。

而我国正常人群的心理障碍比例是20%。

既使象美国这样心理问题突出的国家,教师的心理障碍率也只有33%。

由此可见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觉自己是在耽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这是去年7月,陕西省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患严重心理障碍疾病服毒自杀前留下的遗书。

无独有偶,江苏省盐城市一名30多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身亡。

据其家人事后介绍,这名教师近几天一直休息不好,心情也很不好。

2、教师常见不适当心理与行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在:心理适应能力差、人际障碍、人格缺陷、情绪不稳、职业压力以及心身疾病等方面。

(1)趋炎附势:对家境各异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态度,不能一视同仁。

(2)迁怒:做‚观摩课‛失败后,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迁怒于学生,批评斥责没给老师‚露脸‛或给老师‚出丑‛的学生。

(3)心理伤害:语言、语气的伤害对回答不上问题的、学东西慢的、做事经常遇到困难的学生,有的教师常说‚你真笨‛一类的话。

(4)偏激:有的学生举了手却没有回答上问题,老师不是鼓励其发言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而是说‚你就会瞎举手,你什么都不行‛。

(5)报复:对因想到答案便大声说出或‚接下茬‛打断了老师的讲话的学生,寻找机会提出高于学生知识面的问题,使其回答不上来,羞辱他,损其自尊。

(6)怂恿:班里的学生攻击某一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或让全班不理睬某个学生,隔离孤立,使他渐渐脱离集体,没了自信。

(7)言而无信:有的教师说话不算数,许愿不实现,搪塞小学生。

(8)双重标准:对乖且听话、守秩序的学生的作业给分稍高点。

对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给分较低,对平日行为不检点者,想办法扣分或挑剔。

(9)偏向:对不同学生同样的犯规行为(10)粗暴: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就将学生赶出教室,并且说:‚你不愿意听就给我滚出去‛。

(11)训斥:学生上课稍微分心,教师就大声斥责‚某某某你给我站起来‛。

(12)阴暗:教师不在教室时,让小组长记下不守秩序学生的名字,课后交给老师。

(13)株连:上课秩序不佳就罚全班。

(14)滥用惩罚:惩罚性作业出错即罚写作业,没有遵守纪律,也罚写作业。

(15)上课时只照课本念,声调平淡,速度太快。

作业超量,拖堂。

(16)上课时大声吼叫或用教鞭之类的东西拍桌子,来阻止学生的吵闹。

(17)专制学生不可反驳老师的意见,老师的一切都是好的,任何事情都以老师为依据。

(18)教师如发现自己有问题时,如自己所教学科所教班级考试成绩不理想,便迁怒于学生,体罚学生,或向学生散布对其他老师的意见。

(19)老师的尊严丝毫不能损伤,如有冒犯,便吹毛求疵,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20)性格狭隘:对学生的无心之错,耿耿于怀,伺机报复。

3、心理适应不良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哪些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痛经、糖尿病、神经性厌食甚至恶性肿瘤等。

中国古代医书《内经》指出:‚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情绪诱发病(EII):颈椎疼痛(75)、咽喉肿大(90)、胃溃疡(50)、胆囊疼痛(50)、胀气(99)、头昏眼花(80)、头疼(80)、便秘(70)、疲劳(90)、皮炎(70)二、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引起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

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

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

(一)社会环境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它对教师个人需要的满足、动机的激发与目标的实现关系颇大,影响深远。

尤其是由于社会的偏见,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常常被现实所挫伤,所以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着消极的自我意象。

中国文化的特点?社会取向:权威取向、关系取向、家族取向。

恋权情结的心理表现(官本位):恋权情结的实质是对权力的崇拜和趋从、畏权、慕权、清官梦、升迁梦、滥用权。

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成就动机、亲和动机、权力动机。

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特点(个人取向)1.强调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由他人或所属的团体来决定;2.选择以什么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是由重要他人或团体决定;3.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生往由他人或团体来评价,评价标准也是由他人或团体来定;4.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念的内化程度比较弱,成就的社会工具性比较强。

(二)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学校环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师行为受挫。

1、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调查发现有60%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太大,在所有问题中排居首位。

教师的工作量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如备课、上课、批改大量的学生作业外,还承担了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值日、卫生、上操等。

调查还发现,工作负担较重的教师群体,如班主任、主课教师、毕业班教师、初高中教师的心理卫生问题多,职业压力大。

2、现在知识技能的老化趋势与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

新课程实施也给许多教师带来了压力,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虽然有许多培训机会,也有许多理论指导,但许多实际问题还得教师自己去面对。

部分省、市调查新课程实施情况时,老师普遍反映实施新课改后负担比以前重了。

3、领导的评价在调查中发现,领导的不公正评价是许多教师职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

这与知识分子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如何评价教师、评价教师的工作成绩,是每一位学校领导值得研究的问题。

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

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教师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富有压力感的职业。

被中学教师列为前10位的压力源分别是:1.学生学习态度差;2.应付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各种检查、评比;3.缺少必需的教学资料和资源;4.花很多时间准备公开课;5.学生学习动机不强;6.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7.素质教育与入学选拔制度之间的矛盾;8.非教学性的会议、事务性工作太多;9.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太高;10.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太大。

心理压力自测: 1.经常患感冒,且不易治愈;2.常有手脚发冷的情形;3.手掌和腋下常出汗;4.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的苦闷窒息感;5.时有心脏悸动现象;6.有胸痛情况发生;7.有头重感或头脑不清醒的昏沉感;8.眼睛很容易疲劳;9.有鼻塞现象;10.有头晕眼花的情形发生;11.站立时有发晕的情形;12.有耳鸣的现象;13.口腔内有破裂或溃烂情形发生;14.经常喉咙痛;15.舌头上出现白苔;16.面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却毫无食欲;17.常觉得吃下的东西像沉积在胃里;18.有腹部发胀、疼痛感觉,而且常下痢、便秘;19.肩部很容易坚硬酸痛;20.背部和腰经常疼痛;21.疲劳感不易解除;22.有体重减轻的现象;23.稍微做一点事就马上感到很疲劳;24.早上经常有起不来的倦怠感;25.不能集中精力专心做事;26.睡眠不好;27.睡觉时经常作梦;28.在深夜突然醒来时不易继续再睡着;29.与人交际应酬变得很不起劲;30.稍有一点不顺心就会生气,而且时有不安的情形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