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一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Income-Expenditure Model]本章内容又被称之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或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所谓简单是指仅从产品市场的角度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不考虑货币市场和要素市场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总需求决定论——决定国民收入或产出水平及其变动的基本力量是社会总需求。

本章内容属于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分析, 即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四节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五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一节均衡产出一、均衡产出概念均衡产出[Equilibrium Output]——与社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即与全社会所有居民和厂商的计划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二、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两部门( 居民户和企业) 经济——不考虑政府和对外贸易的作用。

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出。

Y=C+I (C+I=总支出[AE])Y——收入, C+I——计划消费与计划投资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总支出]AE=Y [总收入]AE=C[计划消费]+I [计划投资] Y=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I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SAE 100AEY=AEY—AE=UI(非计划存货)UI>0EAE100UI<045。

45。

0 100 Y 0 100 Y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消费函数概念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递增函数。

C=C(Yd) C——消费, Yd——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APC = YdC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MPC(β) = ∆∆YCd或= dYddC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自发消费[Autonomous Consumption]——不取决于收入的消费。

引致消费[Induced Consumption]——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

α——自发消费(常数);β——边际消费倾向, βYd——引致消费。

C=α + βYd [α>0, β>0]若消费函数为线性, b为常数。

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线性消费函数CCC=C(Yd)C=α + βYdα45。

45。

0 Yd 0 Yd二、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储蓄函数概念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储蓄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递增函数。

S=S(YD) S-储蓄, Yd-收入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APS = SYd∵Yd=C +S ∴APC+APS=1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MPS(1−β) = ∆∆YSd或= dYddSSS 储蓄曲线[边际储蓄倾向递增]S =S(YD)线性储蓄函数S=Yd-C=Yd-(α+ βYd)=-α + (1-β) YdS =-α + (1-β) YdYd0 Yd-α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C=α + βYd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S =-α + (1-β) Yd∴C+S=α+βYd-α+Yd-βYd=Yd ∵Yd=C+S C SYd=C+SC=C(Yd)S=S(Yd)∴APC+APS=1α∵⊿Yd=⊿C+⊿S ∴MPC+MPS=145。

0 Yd -α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总消费函数[Aggregate Consumption Function]——社会总消费支出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

社会总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相加。

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YD=GNP-折旧-间接税-公司未分配利润-净税收净税收=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个人所得税-转移支付影响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之间差别的主要因素有: 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政府的税收政策,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重等。

五、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中所说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消费函数之谜”: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得到了一些短期经验消费函数的验证。

可是, 库兹涅茨研究了从1869年长达70年的资料, 以为一个时期, 其中每相邻两个时期是交叉的, 并以一个时期的数据求出每个时期的平均消费倾向。

计算结果表明, 不论是否把最后两个时期包括在内, 从长期看, 随着收入的提高, 平均消费倾向相当稳定。

杜森贝的相对收入假说[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杜森贝认为:①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 有攀比倾向, 即”示范效应”, 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 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②消费有习惯性, 某期消费不但受当期收入影响, 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

消费具有不可逆性, 即所谓”棘轮效应”。

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莫迪里安尼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参加工作, 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 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所需。

这样, 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 即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较高时储蓄较高; 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较低时储蓄较低。

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等变量。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弗里德曼认为, 人们在计划自己的消费水平时, 不是依据短期的实际收入, 而是把消费与持久的、长期的收入联系在一起。

短期的可支配收入由于受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 是一个经常变动的量, 人们的消费不会随它的波动而经常变动。

消费者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 实际上是根据她们在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来进行消费的。

一时的非经常性的短期收入变动只有在影响持久收入水平预期时, 才会影响消费水平。

因此, 人们的收入能够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暂时收入, 一部分是持久收入, 只有持久收入才影响人们的消费, 即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

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最简单经济体系的基本假定①两部门( 居民户和企业) 经济, 不考虑政府和对外贸易的作用;②企业投资是自发的, 不考虑利率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③企业利润全部分配, 没有折旧;④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GDP=Y=Yd=C+S AD =C+I二、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假定投资为自发投资, 即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C=α + βY∴AE=C+I=(α+I)+βYAE——总支出, α+I——自发总支出, βY——引致总支出AE[C+I]∵ Y=C + I ( 收入恒等式)C=α+βY ( 消费函数) ∴ Y=(α + I ) + βYY - βY=α+ IY=AEAE[C+I] CEα+ I IY= 1-βα45。

Y 0 Y自发总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边际消费倾向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AEY=AE AE1AEY=AEAE AE 1 0 E 1E 1AE AE 0 2E 0AE 2E 0E 2E2”节约悖论”[Paradox of Thrift]45。

45。

0 Y 2 Y 0 Y 1 Y 0 Y 2 Y 01Y Y三、 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边际储蓄倾向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S 1SSS 0S =-α + (1-β)YS 2EIE 1 E 0E 2 Y 2I0 Y 0 Y0 Y 1 Y 0Y-α-α四、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假定本期消费由上一期收入决定:∵ C ∴ Y= α+ βY =α+ I t =α+ βY t-1β =MPC=⊿C⊿Yt t t= C + I 若0< β <1,则:t-1 + I t - α + I 0 1- β lim t →∞ tβt = 0 Y t + βY t-1∴当t →∞时:差分方程的通解:- α + I t α + I 1- β βt + 1- βt = Y 0α + I t = 1- βtY- α + I t = Yt α + I t1- β βt + 1- β Y tY [Y =初始收入]五、 乘数理论乘数[Multiplier]——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Y = ∆AE = ∆(α + I ) + β∆Y ∆(α + I ) = ∆Y − β∆Y1 1− β 1 ∆Y 1∆Y = ∆(α + I ) = = K [乘数]∆(α + I ) 1− β 1K = =1− MPC MPS乘数理论的代数说明——几何级数[等比级数]∞∑ pq n −1= p + pq + pq 2 +LL+ pq n −1n=1p 1lim Sn = 如果 q ﹤1,= p [收敛] 1− q 1− q n →∞设p = ∆(α + I ), q = ∆∆CY , n = t , 则:1lim Sn = ∆C ∆(α + I ) = ∆Y ∆Yt →∞1− 边际消费倾向对乘数的影响乘数理论的几何说明 :AEC+I ′ AEC+I ′[C+I][C+I]C+IE 1C+IE1⊿I⊿I⊿ YI⊿Y=K = IE 0K I ⊿I ⊿YE⊿Y45。

45。

0 Y 0 Y 1YYY1Y乘数理论小结:①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②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资源尚未充分利用; ③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

第四节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 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假定:三部门——居民户、 企业和政府, 不考虑对外贸易的作用。

总收入: Y= C+S+T 总支出: AE=C+I+G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总支出]AE= Y[总收入] C + I + G = C + S+ TI + G = S + T I -S = T -G 计划投资与 计划储蓄差额财政收支 差 额二、 税收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税收与消费函数税收函数 C C = α+βY T=T 0 + tYT ——总税收, ——自发税收( 定量税) , C ′=α-βT +β(1- t )Y 0T 0 tY ——引致税收( 比例所得税) , t ——边际税率( 比例税率) ,净税收——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