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剂至治燥剂章
3、现代运用: 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 非化脓性肋骨炎等属胸阳不振, 痰阻气滞者。
4、附方:
理气剂
(1) 瓜蒌薤白半夏汤
组成:瓜蒌实、薤白、半夏、白酒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主治:胸痹(痰浊较盛者)。胸中
满痛彻背,背痛彻胸,不能安卧者。
(2) 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实
2、理气药多芳香辛燥,易伤津耗气,故年老 体弱、孕妇、气虚阴亏者慎用
3、辨明气病的兼夹(兼热、寒、湿、痰), 适当配伍
4、气滞而兼气逆者,宜行气与降气并用; 兼气虚者,则需配补气之品,以虚实兼顾
越鞠丸
(《丹溪心法》)
理气剂
【组成】
苍术 香附 川芎 神曲 栀子各等分
【用法】
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6-9 g。
功用:通阳散结,下气祛痰
主治:胸痹(气结较盛者)。气结在胸
胸满而痛,心中痞气,气从胁下
上逆抢心,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理气剂
【组成】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
【用法】
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 日三夜一服。
【主治】 痰气互结之梅核气。
理气剂
痰气互结 痰气: 行气或降气;
治证: 气滞或气逆病证。
二、分类与适应证
理气剂
1、行气剂―― 气滞证 (脾胃气滞、肝气郁结) 代表方:越鞠丸,半夏厚朴汤
2、降气剂―― 气逆证(肺气上逆、胃气上逆) 代表方:定喘汤,苏子降气汤
三、使用注意
理气剂
1、辨清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治法】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方解】
理气剂
君:瓜蒌实─理气宽胸,化痰散结 臣:薤白─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两药相合,散胸中凝滞之阴寒,化上焦结聚之痰 浊, 宣胸中阳气以宽胸,是治疗胸痹的要药。
佐:白酒─行气活血
【配伍要点】
瓜蒌+薤白
【运用】
理气剂
1、辨证要点: 胸痛,喘息短气,苔白腻, 脉弦紧。
2、临证加减: 寒邪较重,加干姜、桂枝、附子 气滞甚,加厚朴、枳实 兼血瘀,加丹参、赤芍
【方解】
理气剂
君: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臣:厚朴─行气开郁,下气除满
*厚朴配半夏,一行气滞,一化痰结, 以达行气化痰散结之功。
佐:茯苓─健脾渗湿,助君化痰
苏叶─宣肺疏肝,助厚朴宣通郁气 生姜─温胃和中降逆,并解半夏之毒
【配伍要点】 厚朴+半夏 ,辛苦合用,辛以行气 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
肝气不舒
咽中如有物阻, 吞咽不下,咯吐不出
苔白腻,脉弦滑
胸胁满闷,气急作痛
【病机】 痰气互结于咽喉
【治法】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证机分析
病人自觉咽中如有物阻,这是本方主证。其原 因不外热结寒凝、气滞血瘀、痰凝湿阻等因素。此 证乃痰滞气阻而成,肝喜条达主疏泄,脾主运化水 湿,肺主布散津液,若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 脾气滞,不能运化和敷布津液,于是湿聚为痰,与 气相搏,逆于咽喉,遂呈咽中如有物阻,吐之不出, 吞之不下的症状,痰气互结于咽喉,肺失宣降,故 见胸胁满闷,或咳嗽气急,甚则胃气上逆,又可见 恶心呕吐,上述种种见症,均为气郁痰凝而成,治 宜行气开郁,降逆化痰。
臣佐:川芎─行气活血(治血郁)
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
苍术─燥湿健脾(治湿郁)
神曲─消食和胃(治食郁)
【配伍要点】
以五药治六郁,贵在治病求本;诸法 并举,重在调理气机。
【运用】
理气剂
1、辨证要点: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
2、临证加减:血郁而瘀者,重用川芎,加红花、赤芍 湿郁偏重者,重用苍术,加茯苓、泽泻 食郁偏重者,重用神曲,加山楂、麦芽 火郁偏重者,重用山栀子,加黄芩、黄连 痰郁偏重者,加半夏、陈皮、瓜蒌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主治寒湿气滞。以脘腹胀 痛,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
2.加减:若兼身重肢浮者,可加大腹皮以下 气利水;痛甚者,加肉桂、良姜以温中散寒。
3、现代运用: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
痛、 慢性胰腺炎、肝胆疾患等属肝脾
难点思考
气郁者。
怎样理解“本方行气解郁不过示人以大法,只 有随证加减才能提高疗效”这句话?
【组成】
瓜蒌薤白白酒汤
(《金匮要略》)
理气剂
瓜蒌实一枚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
【用法】
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主治】 痰阻气滞之胸痹。胸痹是指胸部闷理痛,气剂
厚朴温中汤
[组成] 厚朴姜制 陈皮去白,各一两(各9g) 甘草炙 茯苓去皮 草豆蔻仁 木香各五钱(各5g) 干姜七分(2g)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特点:忌一切冷物。
[功用] 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主治] 脾胃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 思饮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沉弦。
病机:寒湿中阻,气机阻滞,升降失常。
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运用】
理气剂
1、辨证要点: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舌苔
白腻,脉弦滑。
2、临证加减: 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 ; 胁痛者,加川楝子、玄胡 ; 咽痛者,加玄参、桔梗 ;
3、现代运用: 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 慢性支气管炎等属痰气互结者。
4、使用注意:本方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如气郁 化热伤阴津少者,虽有梅核气特征, 亦不宜用。
[方解] 本方治证为寒湿困于脾胃所致。方中厚 朴辛苦温燥,辛散行气以消胀,苦温燥湿以除 满,为君药。草豆蔻辛温芳香,温中散寒,燥 湿运脾,为臣药。陈皮、木香助厚朴行气宽中 以消胀除满;干姜、生姜助草豆蔻温胃暖脾以 散寒止痛;茯苓、甘草渗湿健脾而和中,均为 佐使药。
★干姜、生姜同用的意义:温脾暖胃以温 散中焦寒邪。
【主治】气郁所致的六郁证。
理气剂
(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
肝气不舒 脾气郁滞
血行不畅(血郁) 郁久化火(火郁) 脾失健运,聚湿生痰 (痰郁,湿郁) 食不消化(食郁)
胸膈痞闷
脘腹胀 吞酸呕吐 饮食不消
【病机】 肝气郁滞化热,脾胃气滞,停食蕴湿生痰
【治法】 行气解郁(疏肝理脾)
【方解】
理气剂
君: 香附─行气解郁(治气郁)
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气不得卧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其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 等因素有关;病位主要在心。病机为寒凝、气滞、血瘀、 痰阻等痹阻胸阳,阻滞心脉,或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 失养。
胸中气滞
胸中闷痛,
或胸痛彻背
胸阳不振
痰浊内阻, 喘息咳唾,短气,
肺气不宣
苔白腻,脉沉弦
【病机】 胸阳不振,痰阻气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