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羁旅思乡诗专练知识回顾:综合提升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9分)临江仙·暮春赵长卿[注]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词人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
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
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表现得迷离动人。
D.上阕说“故园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下阕则借江头春浪,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
江水殷勤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
2、词尾词人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
(6分)答案:1、C解析C项应为“天”字境界阔大,与起句相呼应。
2、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
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
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渲染了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9分)如梦令①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坐党籍屡遭贬谪的晚年。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首两句从总体上写出了词人夜宿驿舍的气氛和感受。
“遥夜”即长夜,不仅讲出是夜深,而且表现出一种客舍之夜漫长难度的情味。
B.“梦破鼠窥灯”中的“窥”字得神,一方面表现了老鼠偷油时那种胆小警惕的神态,一方面也表现了驿舍的环境气氛和词人的主观心境。
C.“门外马嘶人起”,结得余意不尽。
一夜的清净冷寂,到此方显示出暖意和生气。
这意味着词人即将踏上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旅程。
D.这首词很短,却十分精练生动地勾出了一个完整的时间流程,由沉沉遥夜,到梦破难眠,再到马嘶人起,而在这流程中自然地展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2.冯煦称:“少游之词,词心也。
”(《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这首词表达出词人怎样的“词心”?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3、C (“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理解有误,应为“踏上艰辛旅程,旅途的前景将是十分悲苦了无生趣、渺茫而又无望的”。
)4、①这首小令描写词人羁旅生活的感受和情怀,着重表现的是一位被放逐而漂泊的游子内心的悲苦、忧伤和生活的艰辛。
②词作也表现出词人怀才不遇、不被人重视、不被人理解的失意情绪。
③词人以内心的悲苦,去感受客观的物象和境界,通过某种景象、气氛的描绘与渲染,创造出一种凄哀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5—6)题。
(9分)一剪梅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注,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开篇写诗人触景生隋,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
B.“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
C.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6、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6分)答案:5、C.“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分析不正确。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这三句是想象归家后的生活情景,属于虚写。
故答案为C。
6、①“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时光流逝之快。
②“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
③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7—8)题。
(9分)御街行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
一个“寒”字用的极妙,既是秋寒节侯秋感受,又是孤寒寂寞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B.“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月光比作白丝带,写出了月光的明朗可见,营造了浓浓的相思意境,烘托了相思之苦。
“年年”强调时间,“人千里”强调空间,从时空的角度抒写相思之情,境界更为开阔。
C.“枕头欹”,作者以及为简练的语言生动传神的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夜读,寂然凝思的闲适神态。
D.“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
运用夸张手法,比《苏幕遮》中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
8、本词上下两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抒情方式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6分)答案:7、C项,“挑灯夜读,神态闲适”分析不当,应为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态。
8、①上片主要是间接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寂静的画面中,寄寓了诗人深切的怀人之情。
②下片则主要是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通过“愁”“孤”等字眼直接表达词人的离愁之苦。
③这两种抒情方式相结合,使词人的感情抒发既委婉含蓄,又浓烈饱满,能够强烈的感染读者。
译文: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当次夜深人静之时,那悉悉索索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
卷起珍珠串成的锦帘,华丽的楼阁上空空荡荡,只见到高天淡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
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
酒还没有入口,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
夜已深,灯已残,灯火明灭之间,只好斜靠枕头,聊作睡去,这无休无止的孤栖,真让人尝尽了孤独相似的滋味。
算来这苦苦的等待尚遥遥无期,虽说是终日眉头紧锁,心绪万千,也没有一点办法可以解脱回避。
五、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9—10)题。
(9分)南乡子苏轼凉簟碧纱厨。
一枕清风昼睡余。
卧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
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注】此词作于熙宁十年,当时苏轼在徐州太守任上。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发端写凉簟、清风,其意境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相似。
B.“昼睡余”“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等语表现出词人公务不多,比较清闲。
C.词人自觉建功立名没有指望,加之性情闲散随意,因而产生归隐田园的想法。
D.本词上片重记事,叙词人任上之闲,下片重议论,抒怀明旨,全词脉络清晰10.“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三句包含了怎样的意蕴?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A10.“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尽人间一味愚”的意思是:如果要问使君我的才华能力怎么样?我只拥有人间全部的愚笨罢了。
在怀才不遇的境况下,作者通过自嘲,表达了保持自我,不因外物而放弃个性的人生态度。
同时,面对仕途的不顺,作者依然保持旷达的心境。
译文:簟席清凉,碧纱橱帐,白日里闲着睡觉醒来,枕边轻风拂过。
躺在床上听闻向晚的衙门里也没什么公事,慢慢地读完了床头的几卷书。
抓着脑袋吟诵起归隐的诗句来,感到自己对功名利欲已经没多少兴趣。
如果要问使君我的才华能力怎么样?我只拥有人间全部的愚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