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652475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652475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2.真性幻觉: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自己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3.Asperger综合症:语言沟通与人际交往困难.兴趣和行为局限、刻板为临床特点,智力正常预后良好。

4.Rett综合症:主要发牛发牛于女性儿童.以运动技能和智力进行性衰退为临床特征,多数预后不良。

5.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6.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

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7.病理姓激情: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

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武158.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9.痴呆: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力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

10.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11 .错构」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的错误回忆。

12.错觉:对客观事实歪曲的知觉°13.定向力: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14.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增加°15.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16.感知觉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性状、颜色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17.刚塞综合征:心因性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往往给人以开玩笑的感觉。

18.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方式刻板,多数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预后差。

19.关系妄想:(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

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20.广泛性焦虑障碍: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21.幻觉:没有客观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产牛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22.急姓应激障碍: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发病23.假性幻觉: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24.缄默症」由于言语运动区处于抑制状态,病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可用手示意。

见于慮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25.焦虑: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26.戒断状态: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后所出现的心理生理症候群27.进食障碍:指在社会、心理因素及特定文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导致的进食行为异常28.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及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29.精神发育迟滞」指先天或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只能发育所造成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30.精神分製症」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发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31.精神活性物质:指具有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32.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33.滥用: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34.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

患者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肌张力增高。

35.耐受性: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暈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36.内感性不适:販体内部产牛的各种不适及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37.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38.情感:与人的社铮帰号擊割唄株|—|39.情感倒错: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

40.情绪: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41.情绪低落」患者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黯,严重时悲观绝望而出现自杀观念及企图,常伴有思维迟缓、动作减少及某些生理功能的抑制。

是抑郁症的主要表现。

42.1W绪高涨」语言高昂,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表情丰富。

表现可理解的、带有感染性的情绪高涨,且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常见于躁狂症;表现不易理解的、自得其乐的情感高涨状态称为欣快时,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或醉酒状态。

43.人格障碍: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44.神经衰弱: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现象。

45.神经性n区吐:心因性呕叶.指进食后出现自发的或故意诱发的反复呕吐,不影响下次进食的食欲。

46.神经性贪食:是指具有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以及多食或暴食行为,进食后又因担心发胖而釆用各种方法以减轻体重,使体重变化并不一定明显的一种疾病。

47.神经性厌食:是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精神障碍。

48.神经症: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49.适应障碍:指在明显的牛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牛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50.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

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

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51.思维奔逸:联想谏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52.思维不连贯:在意识障碍背景下出现的言语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状态°53.思维破裂:思维的连贯性障碍,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54.脱毒:通过躯体治疗减轻戒断症状55.瓦解症候群:包含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以及不适当的情感56.妄想: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57.危机:是一种个体运用自己寻常的方式,不能应对所遭遇的内外扰时的反应58.心境: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59.心境稳定剂:是治疗燥症以及预防双相障碍的燥或抑郁发作,且不会诱发燥或抑郁发作的一类药物60.心境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61.心理发育障碍:因为各种有害因素使儿童的心理发育受到阻碍,心理的各个方面达不到相应年龄的水平。

62.心理相关生理障碍」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以生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63.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指由于社会、心理因素为主要发病原因,以生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总称64.心理治疗:是一种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人际互动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或求助者, 弓I起心理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65.虚构:在遗忘的基础巳患者以想象的、为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

66.血管性痴呆:指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67.依赖:是一蛆认识、行为和生理症候群68.遗忘综合征: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_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69.意识: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自身状态感知的清晰程度及认识的反应能力。

70.意志:是人自觉确定目标,并根蠢目标调节自身的行动,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71.应激相关障碍: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因素直接刺激而引起的一绢功能性精神障碍72.原发性妄想:没有发生基础的妄想,表现为不能理解,无法用既往经历、当前处境及其他心理活动解73.原爰性妄想症: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74.谚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

75.注意:个体精神活动集中指向一定对象的心理过程。

76.自动症:指发作时或发作刚结束时出现的意识浑浊状态77.自杀:指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78.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自省力,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二)简答题1、思维形式障碍内容及简要说明包括联想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

常见症状如下:(1)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2)思维退缓,联想受抑制,使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3)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4)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5)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6)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无法使他讲的扼要一点,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

见于癫痫、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7)思维中断和思维被夺: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

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的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若患者有当时的思维被某外力抽走的感觉,则称做思维被夺。

(8)思维插入和强制性思维:思维插入是指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的。

若患者体验到强制性的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称为强制性思维。

(9)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

(10)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可言,为思维扩散。

如果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扩散出去,为思维被广播。

(11)象征性思维: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12)语词新作: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

患者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蚊子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概念。

(13)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力气古怪,不可理解。

(14)强迫观念:指脑中反复出现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2、精神症状表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以及人格特征均可使某一症状表现有不典型之处;(2)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都可能影响病人的症状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