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题库1、试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
答: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
(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在收入划分比例上中央预算居主导地位,保证中央的调控权和调控力度;(4)预算调节制度,即转移支付制度。
有纵向调节(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横向转移)两种形式;纵向调节的典型做法是中央对地方的补助金制度;横向调节是实行地区间的互助式调节(5)各国的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形成的。
2、评述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又称为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对无关者的影响。
外部性有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本案例正是由外部正效应所导致的资源过度使用的市场失灵。
如何解决因外部性导致对稀缺资源的过度使用,理论上有福利经济学的庇古主张,即引入政府干预力量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而科斯学派则认为通过产权界定来更有效率的解决市场失灵。
3、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一是解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内涵;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不同。
财政可以从收入主要是税收与财政支出两个方面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水平和结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规模的控制影响消费需求与投资。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不同。
财政对社会消费的规模与结构具有直接的影响,财政直接影响公共领域的投资需求,间接影响私人经济领域的投资需求;银行主要通过信贷规模的控制来影响投资总量。
(3)膨胀与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具有扩张或紧缩的效应,但财政的这种效应必须借助于信贷机制的传导才能完成。
在财政发生赤字或盈余的情况下,只有银行也同时扩大或紧缩信贷规模,财政的扩张或紧缩才能发生。
银行信贷是扩张或紧缩需求的总闸门。
4、论述财政补贴的作用。
答:1、财政补贴作为调节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许多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结构的调整。
通过财政补贴,可以使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得到贯彻,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
第二,有利于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第三,有利于调节财政收支和社会总供求关系,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财政补贴的运用,会形成一部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财政补贴的增减变化直接影响财政收支的平衡,进而影响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通过改变财政补贴的数量和结构,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和结构。
然而,财政补贴如果运用不当,其作用将走向反面。
一方面,过度的财政补贴会增加财政支出,势必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导致财政赤字;另一方面,财政补贴容易导致受补单位的依赖思想,人为的扩大经济体系中政府行为,扭曲价格体系等,因此,长期的、过多的财政补贴,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5、简述汲水政策的特点。
答:(1)是一种诱导景气复苏其活力的政策,是以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治理萧条政策;(2)其载体是公共投资,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作为启动民间投资活跃的手段;(3)财政支出规模是有限的,不进行超额支出,只要使民间投资恢复活力即可;(4)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随着经济萧条的消失而不复存在。
6、简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答:(1)不以盈利为目的;(2)政府财力雄厚,可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政府投资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因此,政府投资的范围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外部效应强的项目、大型和长期项目建设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7、简述政府财政投资的主要标准。
答:(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3)就业创造标准。
8、分析、研究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的意义。
答:(1)进行纵向比较。
看自身发展。
增强信心。
(2)进行横向比较。
找与国外的差距。
确定发展目标。
9、财政收入占GDP比例的适度标志答:(1)保证政府本身基本的施政能力。
(2)保证国家必要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3)有利于协调国家与各有关方面的收入分配关系。
10、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答:市场失灵的表现:①垄断;②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③外部效应;④公共产品;⑤收入分配不公;⑥经济波动。
11、关于政府预算的分析答、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财政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
作为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政府预算有如下内涵:(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以年度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存在的。
政府预算是政府对年度政府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进行的预计、测算和安排,是按国家一定的政策意图和制度标准将政府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分门别类地列入各种计划表格,通过这个表格反映一定时期政府财政收支的具体来源和使用方向;(2)从性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政府必须将所编政府预算提交国家立法机关批准后才能据以进行预算活动。
(3)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
政府预算收支体现着政府集中掌握的财政资金的来源、规模和流向,预算规模和结构又直接反映了公共财政参与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及再分配的规模和结构12、试作图说明如果LM曲线比较陡峭,财政政策的效力就比较弱,并分析其原因。
首先,作图如下其次,对图进行说明。
如图,LM1更为陡峭,LM2更为平坦,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后,新的产出均衡分别为Y1,Y2,其中Y2大于Y1,说明LM曲线比较陡峭时,财政政策的效力比较弱。
最后,解释原因:LM曲线越陡峭说明货币需求对利率越不敏感。
此时,当政府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货币需求增加,利率较大的变化才能使之减少,因而利率上升幅度较大,进而对投资的挤出效应相对较大,产出增加幅度因此减少,即财政政策效力比较弱。
13、作图说明需求曲线越陡峭,税负越容易转嫁,并说明其原因。
其次,对图进行说明。
如图,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其中D1为更为陡峭的需求曲线,D2为更为平坦的需求曲线,政府征收从量税后,供给曲线上移至S1,新的均衡价格分别为P1,P2,均高于原来的均衡价格,其中P1大于P2,说明更为陡峭的需求曲线在征税后价格上涨的更多,即消费者承担的税负更多。
因此,更为陡峭的需求曲线相对平坦的需求曲线税负更容易转嫁。
最后解释原因:需求曲线越陡峭表示需求弹性越小。
一般来说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消费者较难调整消费数量。
例如生活必须品,最终价格取决于卖方,税负转嫁较容易实现;需求弹性大的商品,消费者可以通过调整购买数量影响价格,税负转嫁困难。
14、作图说明供给曲线越平坦,税负越容易转嫁,并说明其原因。
首先,作图如下:P其次,对图进行说明。
如图,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其中S1为更为平坦的供给曲线,S2为更为陡峭的供给曲线,政府征收从量税后,供给曲线分别上移至S1’,S2’,新的均衡价格分别为P1,P2,均高于原来的均衡价格,其中P1大于P2,说明更为平坦的供给曲线在征税后价格上涨的更多,即消费者承担的税负更多。
因此,更为平坦的供给曲线相对陡峭的供给曲线税负更容易转嫁。
最后解释原因:供给曲线越平坦表示生产者供给弹性越大。
一般来说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生产者可以灵活调整生产数量,最终以在所期望的价格水平上销售出去,因而所纳税款更容易作为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转嫁出去;供给弹性小的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数量的可行性较小,从而难以控制价格水平,税负转嫁困难。
15、试作图说明如果IS曲线陡峭,财政政策的效力就比较强,并分析其原因首先,作图如下其次,对图进行说明。
如图,IS2为陡峭,IS1更为平坦,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后,新的产出均衡分别为Y2,Y1,其中Y2大于Y1,说明IS曲线比较陡峭时,财政政策的效力比较强。
最后,解释原因:IS曲线越陡峭说明投资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此时,当政府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利率水平的上升对投资的挤出效应相对较小,所以可以带来更高的产出,即财政政策效力比较强。
不定项选择题目1、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
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2、购买性支出主要体现的是财政的()职能A、资源配置B、收入分配C、经济稳定D、经济增长3、以下不属于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的是()A、国防行政支出B、中央财政支出C、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支出D、经济建设投资支出4、为了达到增加社会总需求的目的,采取的财政政策手段有()A、增加税收B、减少税收C、增加财政补贴D、减少财政补贴5、税收的纵向公平是针对()A、不同年龄阶段的人B、不同社会阶层的人C、不同纳税能力的人D、不同职务级别的人6、世界上最早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A、美国B、德国C、英国D、瑞典7、下述情况属于政府职能的“越位”的是()A、兴建农村小学B、投资日用品工业C、完善社区防疫体系D、维护社会治安8、财政支出与市场支出的最大区别是:()A、公共服务性B、非市场盈利性C、计划性D、等价性9、在世界范围内,财政支出的变化一般趋势是()A、绝对量上升B、绝对量和相对量都上升C、绝对量下降D、绝对量和相对量都下降10、财政管理体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税收管理体制B、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C、预算管理体制D、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11、下列不属于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原则的是()A、结余结转使用B、以收定支C、以支定收D、专款专用12、现对某产品征税,已知该产品为m单位,每单位税率为t,售价为p元,每一元的税率为T,若采用从量税进行征收,则总税额为()A、ptB、 mTC、 pTD、mt13、在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A、动用财政结余B、发行政府债券C、向银行透支D、增税14、()有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源泉A、CB、MC、 VD、V+C15、为了达到抑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采取的财政政策手段有()A、减少税收B、增加税收C、减少财政补贴D、增加财政补贴16、财政平衡是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A、前提条件B、重要保证C、内在因素D、关键措施17、社会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失业严重时,宜采取()A、紧财政松货币B、紧货币松财政C、双松政策D、双紧政策18、垄断条件下,若边际成本为常数,即c=0,供给具有完全弹性,征收定额税后的负担由()承担A、买方 C、买方承担1/3,卖方承担2/3B、卖方 D、买方承担1/2,卖方承担1/219、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A、社会福利B、社会保险C、社会救济D、社会抚恤20、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执行?()A、1996年1月1日B、1996年10月1日C、1994年1月1日D、1994年10月1日21、按国家预算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不同,可将国家预算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