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联邦 美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德国
1951~1960年 8.6% 3.2% 7.9% 5.0% 2.8% 1961~1970年 4.7% 3.8% 11.2% 5.6% 2.9%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1)表格中的数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 原因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呈 现出繁荣景象,日本与联邦德国的增长速度最快。
1、请说出图中历史人物的事迹。 2、今天,我们能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感悟到什么?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2)材料二表格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 什么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有哪几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பைடு நூலகம்
不经正历常了的“情增况长有─19─5下8~降19─6─2增年长和─1─96下6~降1”97的6年曲。折过程。 ①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建设道路上的 一次严重失误.所以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 ②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 冲击,所以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低。
中国现代史
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
(1956年~1976年)
一、把握脉络,整体感知
请说出中国现代史三个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政治基础 制度保障
巩固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奠定基础 经验教训
继承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梳理知识,追根溯源
政治:中共八大
经济:国民经济的调整;
三、中外对比,拓展思维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
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飞速发展,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资 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社会主义国家 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探索本国自身的 发展之路。
亚非拉发展中 先后赢得独立,各自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国家
奋起直追。
思维拓展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 (以1950 年为基数年)
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⑵经济建设方针的制定必须从国情出发。 ⑶经济建设必须遵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⑷必须进一步发扬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⑸要重视科技。 ……
四、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 谱写着美丽的篇章,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他们成为 全国人民的楷模。请看图回答:
国际环境相对稳定;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不断 调整国家政策;重视科技和教育;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
材料二:我国从1953~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
1953~1957年 1958~1962年 1963~1965年 1966~1976年
平均年增长 14.6% 0.6% 15.7% 7.1%
建
大庆油田建成
设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成 就
国防: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军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科技: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外交:中美关系改善;重返联合国;
曲 折 中 前 进
的
中日建交;出现建交高潮
探 索
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出
现大这跃样进的历史特征?
失 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为什么在这一时期会出现“曲折中前进”的历史特征?
“文如革果”再十年不在实经行济上改仅革国,民收我入们就的损失现人代民化币500 事0过亿了业元建和。国社相3当0会于年主建全义国国-3固-事-0定胡业年资绳就全产主部的编会基总的被本和《葬建。中—设国送投—共。资产邓的党小8的0平七%十,年超》 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我国 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想法?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出现失误的原因)
⑴党的正确领导占主要地位;
⑵党和政府能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
⑶党开始破除对斯大林模式的迷信,走自己的建设 道路;
⑷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
⑸对国情认识不足,在建设中忽视客观的经济发展 规律,急于求成,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 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