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标点符号复习教案
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三、标号:引号( “”)、括号(())、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 )、连接号( - )、间隔 号( . )、书名号(《》)
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第四个问号正确。 “或者……只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因此第五个问号 改为逗号, 最后一个问号正确。 ③引号内是一个句子,只不过采用了倒置形式,而作为句末点号的问号
应用在句末;因此,问号改为逗号,引号前的句号改为问号。 (二)难点二:引号的运用与引文末点号位置的确定: 1、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
94 年至 98 年主
3
要考查了问号、句号、叹号、逗号、分号、顿号、冒号七种点号的用法,标号只考
查了引号、书名号
和括号三种。从考查的题型看,主要有选择、改错两种。
99 年中考没有考标点符号的用法, 2000 年中
考对此不作要求。 但标点符号在我们的书面表达中非常重要, 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与语言的感知理解能
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 例: a. 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5、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 a. 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
2、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 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顿号:⑴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
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
例:a. 原子弹、 氢弹的爆炸, 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 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引号那里的句逗是在引号里边还是在引号外边的问题也是一个容易出错的问题。
例 (9) 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
例 (10)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例 (9) 引号里边的话是独立的,后面的句号是引文的一部分,应点在引号里边。 例 (10) 引号 里边的话不独立,它是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句末的句号是整个句子的句号,放在引号外
。不过, 若被总结的若干句之间已用了句号,
就不能用冒号来总结上文,因为这很容易被误
解为是对最后一个句号以内的总结。在用冒号领起下文
时也要注意,如果被领起的内容超出
下面一个句号以外,最好改用句号。
3. 问号和叹号。
例 (4)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 ( 《荷花淀》 ) 。 问号一定要用在疑问句的后边。句
中问号不能用在“怎么了”的后边,因为这只是句子的谓 例 (5) :请收起眼泪吧,亲爱的、可敬的人民 !
语部分,句子还没说完。叹号也是如此。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句末用叹号。 例 (6)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 问号的使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连续几个问句接起来,如无特殊需要,通常只在最后用一个问号。
例 (7) 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来呢
连词“和”。 例 (2) 离村三、四里外有一条小河。 2. 分号和冒号。
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应用顿号隔开。
例 (3) 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
柴 了;她
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些。
( 鲁迅《祝福》 ) 这个
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解析]①这是一个陈述句,带疑问词“什么” 、“如何”的部分是“使他们懂得”的宾语。因此,前三
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②第一个问号正确,是有疑而问,想寻求回答。
“是……还
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 “勇气可嘉”与“什么都敢画”是一个意思,即属同一问,因此,第二、
?希望给我个准信儿。
如果整个句子为陈述语气,句中虽有疑问词,也不是疑问句,不能用问号。如“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
事”就属陈述句。 4. 引号与句逗的配合使用。 例 (8) 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
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 ?”“真个姓唐, ”我说。“哦, 哦,”他看定我,
似乎十分高兴, “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 ( 唐《琐忆》 ) 这个例子相当典型。特别是所引的话被分成前后两截,当中插进几句说明时,下一组引号前要用逗号。
b. 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6、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 )
(这主要是引号和其
例: a. 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
b.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
“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
、叹号、 重号、专名号。点
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在使用中容易出现错误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2
1. 顿号。
例 (1) 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作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有两个错
误。玉米、小麦为一类,与“油料”之间的停顿应改为逗号, “油料”后边 的顿号应删掉,因为已用了
2、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 : 例:⑤吴名早上跟我说: “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
[解析]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转述) 。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 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3、加引范围要清: 例:⑥耿大妈对儿子说: “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 怪嘛。’”
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除此外,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例:④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
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解析]去掉引号,并把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分号(强调层次)
。因为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
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加引不当,属于滥用。
力、表达能力密切相关,应在阅读和写作训练中渗透
标点能力训练,平时要养成正确使用和书写标点
符号的良好习惯。
第二课时
一、中考标点符号运用常考点和难点突破
(一)难点一:问号的运用的三个难点:
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不能用问号,要用逗号;但选择问句句群(
。
(一九五七年古
b. 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 (《左传》) c.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标点符号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是点号、一是标号。点号有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 冒号。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连接号、着
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 1、问号:⑴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
三、标点符号
教学目标 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设想
帮助学生系统归纳标点符号的作用, 知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 教师明确标点符号的复习要点
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训练,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 第一课时
二、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并举例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点号的作用是点断,
面。 5. 括号。 括号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句内括号,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一种是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 例 (11) 中国猿人 ( 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 ,或简称“北京人” ) 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 重大贡献。
例 (12) 懒,能使人脾气大。 ( 老舍《骆驼祥子》 ) 中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从考查范围看,以点号为主,兼顾常用的标号。
b.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
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⑵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
a.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⑶集合词语连得紧, 中间不要插进顿。 (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 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如“师生员工” ,
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 例: a.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 这个县有 30 多所中小学。
⑷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 )
例: a. 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c. 陆游诗云: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
7、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
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
)
例: a. 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四、标点速记口诀 (一)、口诀复习法 1、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