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标点符号及使用1.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其独有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永远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北京的文化,完成小题。
(1)走进老北京的小胡同,看着沿街琳琅满目的商品,仿佛各种吆喝声儿扑面而来:“斗大的西瓜,船儿大的块儿哎!”“糖葫芦儿冰塔儿”……这些吆喝声儿散发着京腔儿独有的韵味。
请给画线部分添加恰当的标点,并说说这样添加的理由。
(2)“遛鸟”是老北京清晨的一大景观。
老北京人爱鸟,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常以“鸟”为意象,营造诗的意境。
请你写出与“鸟”有关字的一联古诗句,并说说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走入风景秀丽的北京西北郊,清华大学是你必览的胜景。
这所百年老校,其校训彰显了学校的育人理念。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①清华大学八字校训的前四字是“自强不息”,依据上面的书法作品,请你写出校训的后四字(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②结合书体特点,请你欣赏上面这幅书法作品。
(不超过8个字)(4)老北京人的语言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下面是一位北京大爷和他侄子的一组对话,请你找出对话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大爷:小子,你拿这大礼是几个意思①啊?侄子:您不是六十大寿了吗?我就是意思②一下。
大爷:你这意思③有点大了。
侄子:您要这么见外,可就没意思④了啊!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④【答案】(1)标点:糖葫芦儿——冰塔儿!(只添加叹号也算对)理由:葫芦儿后需拉长声音,所以用破折号;吆喝声音要响亮些,用叹号。
(2)示例一: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雁北归,说明秋天季节,渲染有凄凉之感,漂泊之情。
示例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表明春季到来,常给人欢快之感。
(3)①厚德载物②从字体、笔画、结构、章法或内涵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欣赏意思对即可。
(4)B【解析】【分析】(1)标点的使用:结合老北京的吆喝声的特点,可用破折号与叹号。
(2)根据自己的古诗词积累回答即可。
写出与“鸟”有关字的一联古诗句,并说说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在解答时要认真看图,对画面中文字仔细辨析,写出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即可。
这就要求学生对常见的几种字体有一定的了解,一定要拓展知识面,在生活、学习中要注意多交流,勤练习,善总结。
(4)意思的意义有很多,如思想:心思,意义,道理。
意图,用意:意志:神情:情趣:趣味等等。
引申指代表心意的宴请或礼品。
意见,想法迹象,苗头。
象征性的表示等。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不知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诗歌。
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②不同的国度,拔动人们的心弦。
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③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
徘徊在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以求中变得深邃。
三岁读《静夜思》和16岁读《静夜思》④感触是那么不同。
(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下列词语可以替换的是()A.迂回B.徜徉C.彷徨D.踌躇(2)文段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B(2)C【解析】【分析】(1)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常比喻犹豫不决。
A.迂回:指绕向敌侧或敌后进攻敌人。
与语境不合。
B.徜徉: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符合语境。
C.彷徨: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或犹疑不决。
与语境不合。
D.踌躇:犹疑不决。
不合语境。
据此,答案为B。
(2)“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与“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构成并列,中间应该用分号,而不是逗号。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B;⑵C【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使用。
考生要结合语境,注意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使用范围等进行辨析。
⑵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注意分号的使用要求,注意词语、句子间的关系,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我们徜洋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②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品尝________(浸润滋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
③________我们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还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1)第①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_”。
(2)第②句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是“________”。
(3)“熏陶”中“熏”的读音是“________”。
(4)第③句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5)文中括号处应该选择哪个标点符号更恰当?()A.:B.、C.;D.——【答案】(1)徉(2)浸润(3)xūn(4)假如(5)B【解析】【分析】(1)“徜洋”有误,应为“徜徉”。
(2)浸润,指液体慢慢渗透固体物质。
滋润:使物体表面不干燥。
从及物动词考虑,本题选“浸润”比较准确。
(3)熏,两拼音节,注意本题,x与韵母拼写时要去点。
(4)还能,是一种将来时刻某种状态的实现,所以句子前后是假设关系,应该填“假如”。
(5)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这是两个并列关系的短语,中间用顿号即可。
故答案为:(1)徉;(2)浸润;(3)xūn;(4)假如;(5)B【点评】(1)本题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
先读一读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可疑词语。
(2)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与辨析。
分析近义词词义的分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因为只有找出近义词细微的差别,才能更好地将词语融入语境中。
(3)本题考查对常用字读音的辨析。
先读一读词语,再确定汉字的声母、韵母、声调,注意jqx的拼写规则。
(4)本题考查对关联词的理解与运用。
先分析句子前后之间的关系,再确定补充什么关联词。
(5)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辨析与运用。
先分析词语间的关系,如果是解释说明,用破折号,如果是并列关系,用顿号。
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①________(;,)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不圣枚举,他们因为不同的缘由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播撒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②________高尚。
(1)给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
(2)文中划线的字应填写的拼音是:________。
(3)“志愿者们的故事不圣枚举”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4)给②处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案】(1);(2)sǎ(3)圣——胜(4)而且【解析】【分析】(1)句子属于排比句式,所以应该用分号,将句子前后隔开。
(2)撒,读sā时,指抛开;放开。
读sǎ时,有散布之意,所以播撒,读音应该为bō sǎ。
(3)不胜枚举:成语,指无法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
所以“不圣枚举”中的“圣”错误。
(4)不仅,一般与“而且”构成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所以应该填“而且”。
故答案为:(1);(2)sǎ;(3)圣——胜;(4)而且【点评】(1)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理解与运用。
先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果是一个单句,意义不完整就用逗号,如果是分句中间,就用分号。
(2)本题考查对常用多音字读音的辨析能力。
先读一读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比较合适,因为多音字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先读一读词语,看有没有可疑的字,比如同音字的干扰或者形近字的干扰。
(4)本题考查对关联词的理解与运用。
先分析句子前后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表达这种关系的关联词进行连接即可。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1)“仰面”中“仰”的读音是________。
(2)“颓唐”一词在语段中的含义是()A.精神萎靡B.心情悲痛C.神色自若D.表情严肃(3)语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A.标示引文中内容的省略B.标示欲言又止,断断续续C.标示余意未尽D.标示重复词语的省略【答案】(1)yǎnɡ(2)A(3)B【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字音的识记答题,注意和“昂”的读音区别。
(2)这是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他的腿被打断了,是用手走来的,他付钱时,在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了四文钱,这是掌柜的还问他要钱,他当时非常的困窘,因此结合语境可知,颓唐是精神萎靡的意思。
(3)结合孔乙己当时的情况分析,孔乙己当时腿已被打断,而掌柜的不但不同情他,反而见面就要钱,孔乙己听了掌柜的话,非常的尴尬,非常的窘迫,因此说话的时候也是结结巴巴,断断续续,欲言又止。
故选B。
故答案为:⑴ yǎnɡ;⑵ A;⑶ B【点评】⑴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⑵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能力。
被考查的词都比较常见,这类题目在于考查对词语(含成语)的辨识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联系语境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理解省略号作用的能力。
破折号的作用有:① 标示引文中内容的省略;② 标示欲言又止,断断续续;③ 标示余意未尽;④ 标示重复词语的省略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句意分析。
6.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叙述过太平盛世,描绘过烽火战争,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
汉字有着与西方文字迥然不同的特点,它是祖先灵性的________,是构筑中华文化的________,是中国精神文明的________。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
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
不仅如此,汉字还是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各种字体的发展,在书写材料上也不断演变,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不惧挑战、焕发出新的活力,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1)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结晶旗帜核心B.旗帜核心结晶C.结晶核心旗帜D.核心结晶旗帜(2)下列对语段中划线词和划线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断演变”“积极进取”这两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B.“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
”这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C.“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一句的主干是“汉字是媒介”。
D.“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不惧挑战、焕发出新的活力”中顿号的使用是错误的。
(3)请任选一种字体临写下面的文字。
【答案】(1)C(2)B(3)略【解析】【分析】(1)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旗帜:比喻榜样或模范。
核心:中心,主要部分。
结合以语境分析,因为汉字是祖先的智慧创造的,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故应选用“结晶”;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心,故应选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