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D电子教案
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D电子教案
(ai Ei)
试验组 对照组
合计
阳性结果 阴性结果
ai
bi
Ci
di
M1i
M0i
总人数 N1i N0i Ti
Ei N1iM1i/Ti
V i N 1 iN 0 iM 1 iM 0 i (a i b i)c i( T i2 d ( iT )ia i1 ( )c i)b i( d i)
O合 R并 exp
产生背景3:合并研究的统计质量
❖ 大量结果不一的同质性研究 ❖ 大量设计和实施不一致的同质性研究 ❖ 叙述性文献综述的局限性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含义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文献综述形式。 指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全面、系统地收集全世界 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 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逐个进行严格评价和分 析,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 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同时,随着新的临床研究 的出现进行及时更新,随时提供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作 为决策依据。
产生背景1:信息时代的挑战
全世界每年-200多万篇-2万余种生物医学杂志 内科医师每天-19篇本专业文献
➢Sackett的调查 内科医师每周阅读时间<90min; 住院医师以上的高年医师中15%~40%过去一周
内未阅读过任何文献。
产生背景2:研究成果的及时转化和应用
❖ 临床治疗方法的评估需要大样本临床试验 ❖ 现阶段评估能力和质量较低的小样本研究多 ❖ 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花费太长时间
四、Meta-分析中资料的统计分析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异质性的大小、效应量的性质、种 类等不同,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也不同。
Meta-分析计算合并效应量的主要方法有:
固定效应模型 随机效应模型 Meta-回归模型 混合效应模型
(一)固定效应模型 (fixed effects model)
应用条件 应用该模型的前提是假设各项研究无异质性, 其间效应量的差别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
➢更新
系统评价的原则
❖ 真实性 ❖ 重要性 ❖ 实用性
系统评价的应用
❖ 临床医疗的需要 ❖ 科研工作的需要 ❖ 反映学科新动态 ❖ 医学教育的需要 ❖ 卫生决策的需要
第二节
Meta分析
(Meta-analysis)
一、Meta分析概念
Meta分析(meta-analysis)又叫荟萃分析,是系统 评价的一种,通过综合多个相同目的研究的结果,用定 量合成的方法提供一个量化的平均效果或联系强度,从 而来回答所研究问题。
Q检验法的检验效能较低。当纳入研究的数目较 少时,Q检验出现假阴性错误的机会较大;当纳入研 究的数目过多,则可能出现假阳性错误,使本不具异 质性的资料出现Q检验P<0.05的结果。所以,利用 Q检验时下结论应该慎重。
2、 森林图法(forest plot)
森林图是以每个单项研究的效应值及其95%可信区间作图, 从而展示各研究间的差异情况。当各研究的OR值趋势一致,其可 信区间相互包含,则可判定无异质性。
目的:是为医疗实践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表1 叙述性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区别
特征
叙述性文献综述
系统评价
研究的问题
涉及的范畴常较广泛 常集中于某一临床问题
原始文献来源 常未说明、不全面 明确,常为多渠道
检索方法
常未说明
有明确的检索策略
原始文献的选择 常未说明、有潜在偏倚 有明确的选择标准
原始文献的评价 评价方法不统一
题目确定后,需要制订计划书(题目、背景、目 的、收集文献的方法与策略、选择合格文献的标准、 评价文献质量的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结果 的分析和报告等。)
选择文献的依据:需要明确四个要素(研究对象的 类型、研究的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研究的设计方案、 主要结局指标)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三、Meta-分析的异质性检验
针对相同问题进行的多项单个研究,其研究结果间 肯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来源为两方面:
①抽样误差; ②研究间存在异质性:设计类型、试验条件、测量 方法等方面不同导致研究结果的不一致。 进行异质性检验的目的就是要确定“差异”的原因。
(一)异质性检验的方法
1、Q统计量检验法
3、利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合并效应量的分析 当异质性不明 显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合并效应量,结果较可靠。
4、采用Meta回归及混合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的分析 这样 可有效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合并 效应量。
5、放弃Meta-分析 当资料异质性过大,则应放弃Meta-分 析,改为对资料做描述性评价。
ai Vi
Ei
9% 5可信区 :ex间 lpnO为 R1 .9Vi6
:Q p法 eto异质 a i性 E i2 [检 a i E 验 i]2
V i
V i
实例分析:为评价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 收集了5个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的资料,见下表:
表2 5个随机试验研究的结果
研究 阿司匹林组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评价文献
对入选的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评价 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进一步进行质量评估。这 是区别于一般综述的又一重要特点。
评价的主要内容: ①文献的真实性 ②影响结果解释的因素(研究因素施加情况) ③结果的实用性
偏倚类型
❖ 选择性偏倚 ❖ 实施偏倚 ❖ 随访偏倚 ❖ 测量偏倚
(1)建立无效假设
H0:θ1=θ2=θ3=……=θk(即纳入研究的效应量均相同)
(2)计算统计量Q值
Q w i(TiTi)2
式中: Wi为第i个研究的权重值;
T WiTi
Ti为第i个研究的效应量;
Wi
T 为所有研究的平均效应量;
Q
W iTi2(
W iTi)2 W i
(3) Q服从于自由度为df = k – 1的χ2分布,根据df查 表求得 P值。若 P>0.05则接受 H0;若P<0.05则接受 H1。
➢检索和收集文献
系统、全面地收集所有相关的文献资料是系统评价 区别于叙述性文献综述的重要特点。
要按照计划书中的检索策略,采用多渠道检索。除 发表的文献外,还应收集其他尚未发表的内部资料以 及多语种的相关资料。
资料来源:①计算机检索;②人工检索;③从临床 试验报告论文或综述的参考文献中追踪查阅;④查阅 学术会议论文集;⑤请国内外的临床试验资料库提供 资料;⑥请药厂提供资料;⑦从其他研究人员处获得 资料。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资料抽提
对按照计划书的要求,从入选的合格文献中摘取 需要的数据信息。包括下面三方面的资料 (1)一般资料 (2)研究特征 (3)结果测量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分析资料和报告结果
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其 中定量分析包括三个方面:同质性检验、 meta-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
Meta-分析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方法,它是集数据收集和 相关信息处理为一体的一系列分析和统计过程。它包括提出 研究问题、制定纳入排除标准、检索相关文献、汇总基本信 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等系统性研究过程。
Meta-分析最大的优点是通过综合各原始文献的研究结果, 增大了研究的样本量,从而增加了研究结果的把握度,并可 解决各单项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问题。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选择文献
根据事先制订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对每一篇文 献进行分析与评价(四要素),以确定是否能够入 选。 一般采用三步曲进行选择 为避免评价者的否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 死亡率?围绕这一临床问题,如果确定研究对象为急 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考虑梗死的部位、患者性别、年 龄,干预措施为静脉使用硫酸镁与安慰剂比较,主要 研究结果为35天内的死亡率,设计方案为RCT,则所 选临床研究必须符合上述条件,而口服硫酸镁或静脉 硫酸镁与其它药物进行比较,结果为梗死后12个月的 死亡率或者非RCT的文献资料均不能纳入。
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
(Meta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流行病学教研室 窦贵旺
叙述性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系统评价
叙述性文献综述(narrative review)
➢性质
是由作者根据特定的目的和兴趣,围绕某一 题目收集相关的医学文献,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对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观点等 进行分析和评价,结合自己的观点和临床经验进 行阐述和评论,总结成文。
二、 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目的 2、检索相关文献 3、选择文献并进行严格评价 4、收集数据 5、对每个研究的特点等情况进行汇总描述 6、确定综合分析效应值的种类及统计分析计划 7、描述纳入研究的结果及其特征 8、异质性检验(heterogeneity test) 9、计算合并效应量 10、敏感性分析
有严格的评价方法
结果的合成
多采用定性方法
多采用定量方法
结论的推断
有时遵循研究依据 多遵循研究依据
结果的更新
未定期更新
定期根据新试验进行更新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分类
根据研究的临床问题不同分类 根据纳入的原始研究类型不同分类 根据纳入原始研究的方式不同分类 根据资料分析时是否采用统计学方法分类
例:英国流行病学家Archie Cochrane发现,1972-1979年 间,针对“早产孕妇使用氢化可的松以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 RCT研究共7项,按各研究的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依次作图 (如下)
12 3 4 5 6 7
Cochrane collab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