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
摘要: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着很多的新问题,尽管经济在复苏,但现在的问题可能制约着中国未来更长时间复苏和进入下一轮稳定增长的状态。
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已不是人们直观可以认识的,面对又好又快的发展实际和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各种利益纠葛引发的抱怨情绪和对市场的盲目性认识的蔓延似乎与现实的主流向好的经济环境格格不入。
因此,迫切需要依据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对当前经济的形势作出正确而全面的清醒认识。
关键词:出口投资消费经济
一、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
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着很多的新问题,尽管经济在复苏,但现在的问题可能制约着中国未来更长时间复苏和进入下一轮稳定增长的状态。
1.1我们过去的繁荣建立在出口高增长和投资高增长之上
这个高增长有一个特点,就是持续的高增长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产能,特别是制造业,很多与房地产相关的制造业,产能非常大。
这一次保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把这些落后的产能淘汰。
保增长已经产生了某些负面效应,效应就是我们还是继续过度依赖于投资,投资依然带来产能的扩张,产能扩张就会带来麻烦。
1.2资产泡沫问题
今年的GDP总量增长大概是1.6万亿,但是我们今年的信贷增长是10万亿。
这就意味着我们信贷扩张的产出效应是很低的,但产生另外一个效应很高,就是资产泡沫,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稳定了之后还是会拉高。
1.3国际贸易摩擦集中爆发
中国未来面对的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会非常复杂、非常冲突,摩擦将不断加剧。
美国经济增长恢复了,反而放手,采取很多对中国不利的政策,造成价格的上升、下降,美国可能会采取抑制中国的政策,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包括可能造成价格的波动。
而且还有贸易保护主义和人民币升值,像这样的因素,美国明年可能不断地打这些牌,核心要务是抑制中国。
二、从经济结构简单分析国内经济
2.1出口
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浪费基础上的低附加值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这是一次痛苦的转型,如果成功,中国出口经济将更加健康、更具有活力。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美国还未从次贷危机阴影中走出,欧元区多数国家陷入主权债务危机。
因此,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中国出口受挫。
2.2投资
国家投资在保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应将重点转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来缓解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将重点转向能创造出“绿色”GDP的产业,发展处更加健康的经济。
短期内,政府投资不可持续。
前期国家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基础建设投资超前,欠债过多,债务危机已经开始逐步显现。
2.3扩大内需
三驾马车中,出口受国外经济的影响较大,而投资主要依赖国外热钱的流入,只有消费是由自己把握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居民的消费潜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只有发展内需经济,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打好发展的基础,才能由大国变为强国。
消费才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核动力。
由于股市连续不景气、房地产成交不活跃、民间借贷危机爆发,老百姓的钱被提前透支,甚至深度套牢,资金短缺问题突显。
三、国际金融对中国经济影响
从国际环境看,当前受欧美债务危机冲击,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市场信心普遍动摇,大宗原材料价格起伏跌宕、世界经济增速下降;欧元区以及欧盟的主要大国,救危机无良方,前景叵测;尽管最近美国、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基础尚不稳固,缺乏近期复苏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3个显著特点:一是政治周期、商业周期与地区动荡三者叠加,多种矛盾及利益冲突不断升级,日趋白热化。
二是国际协调与合作更加困难,在世界经济形势可能趋于恶化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同,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难度加大。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与短期政策目标存在明显冲突。
发达国家政府受债务规模高企、削减财政赤字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实施重大结构性调整。
与此同时,受信心缺失和去杠杆化的影响,发达国家继续推行的宽松货币政策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因此,发达国家实质性的结构调整尚未真正启动,新能源和低碳、生物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进展缓慢,制约着经济复苏的步伐。
四、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调控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
十大措施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而打出的有力“组合拳”。
但其中至少有五项以上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比如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
刺激经济和经济转型相结合。
刺激经济诚然是当务之急。
但是,我国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诸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民生短板、文化教育短板等举措,都是有利于促进整体经济发展转型的。
应对风险与抢抓机遇相结合。
国务院会议强调,尽管我们面临不少困难,但我国内部需求的潜力巨大,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较强,世界经济调整为我国加快结构升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等带来新的机遇。
稳定出口与扩大内需相结合。
尽可能稳定出口形势是重要的考量,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利用中国内部需求潜力巨大的特有优势,加强扩大内需。
从长远来看,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健
康增长的关键就是国内需求能否拉动。
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相结合。
出台和推行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诸如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进一步推动原本就倍受关注的改革进程。
有效扩大投资和积极拉动消费相结合。
重视对住房、医疗等民生保障领域的投入,减少公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注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切实增强公民的消费能力。
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必将能够拉动内需扩大,刺激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