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年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

2020年年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

2020年年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2020年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2020年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2020年机关事业单位待遇调整及待遇补发操作手册()文件事业单位清算操作流程手册2020年机关事业单位待遇调整及待遇补发流程操作手册一、总体流程分两个环节(一)调整环节。

主要有两步,第一步是信息确认,第二步是待遇调整,全省机关事业单位通过金保工程工资系统单位端完成,调整范围是全省机关事业退休人员,调整时间按照工资行政部门规定执行。

调整工资由各基层单位自行完成,基层单位确认信息无误后无需上级主管部门、工资福利行政部门审核,立即生效,生效后不能回退。

(二)发放环节调整待遇补发、发放计划制定、发放计划传递财政和发放银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系统范围是参加新机关养老保,并在2020年10月改革后上线经办的所有。

退休人员(身份证号和姓名错误人员不含)二、工资系统单位端操作1.待遇调整前准备(7月28日至8月2日)为确保此次调待补发工作顺利进行,省信息中心统计出部分经办机构存在的经办系统退休人员信息(姓名或身份证号)与工资系统信息不匹配或多条数据情况,请相关经办机构通知参保单位,各单位务必通过金保工程工资系统单位端在8月2日之前进行核对修改。

1/14事业单位清算操作流程手册2.办结本单位所有工资系统在途业务本次调待要求所有参与调待的单位和个人没有在途业务(提交待上级部门审核),所有使用工资单位端平台调整待遇的单位,务必做工在途业务办结工作,需要上级部门审批的在调待操作前审批通过,无法找到上级部门的,可通过工资系统维护渠道(、电话、微信)联系省信息中心进行处理。

3.工资系统待遇调整审批(7月30日至8月3日12时)3.1退休待遇调整(0)3.1.1注意事项信息确认工作通过金保工程单位端完成,调待结果行政部门不审批,系统默认不审核,提交即生效,生效后无法回退。

3.2挂钩工龄调整项目调整金额工龄或缴费年限(含视同)工龄或缴费年限(含视同)间-扣减工龄(月)后折算成整月)结果四舍五入后取2位小数*2.1元(退休时间-参加工作时/12注如果人员信息中没有参加工作时间项目,基层单位可通过批量导入功能按姓名、身份证号码导入参加工作时间。

系统判断参加工作时间为空时,取本人对应工龄数值参与运算,如工龄信息不准造成调待错误,即按错误执行,须2/14事业单位清算操作流程手册待8月8日统一调待结束后再进行改批。

3.3工资系统单位端平台针对目前工资系统中存在部分参加工作时间为空的人员,工资系统单位端平台新增"导入参加工作时间"功能,在"人员管理"-"离退休信息录入"-"导入调待基础信息"中操作,先行下载模板,通过提供的模板,各单位填写需要导入的参加工作时间信息,最后保存上传省金保工程工资系统。

各单位确认本单位所有人员有参加工作时间信息方可进行待遇调整。

3.4具体调待操作说明点击"调整测算"下"退休待遇调整"模块,点击"退休待遇调整"按钮进入操作页面。

如图所示3/14事业单位清算操作流程手册进入操作页面后,点击"按文号调整"按钮点击-"选择人员-保存业务"任务完成,点击保存按钮4/14事业单位清算操作流程手册注意,任务未完成时尽量不要关闭此界面,能够随时跟踪进度。

任务完成后,关闭此界面此时可以点击人员,更新相应信息,查看审批名册仔细核对信息,确认无误后提交。

三、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同步工资系统数据(8月5日)1.定期待遇批量调整(10006)8月3日至1.1注意事项此模块只适用经办机构对养老和工资系统中同时存在的身份证号、姓名相同的人员进行待遇调整,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不进行待遇调整养老中存在参保人员在工资系统中不存在养老中存在参保人员在工资系统中存在多条数据养老中存在参保人员在工资系统中存在,但是工资系统中不存在调待信息。

5/14事业单位清算操作流程手册1.2若存在未匹配成功人员,可在单位端使用"定期待遇调整项目修改"模块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到社保经办机构审核生效。

1.3操作说明生成机构批量待遇调整信息在系统左侧菜单下点击"拨付管理"下"定期待遇批量调整"模块。

如图所示经办机构点击"定期待遇批量调整"按钮。

选择调整文号,点击"机构文号调整"按钮。

如图所示6/14事业单位清算操作流程手册然后进行提交操作。

7/14事业单位清算操作流程手册审核端进行审核通过或者驳回操作。

通过打印明细来查看调整信息8/14事业单位清算操作流程手册确认无误后通过。

2.定期待遇启动(10051)2.1注意事项核对调待信息正确性。

待遇启动前如果单位发现调待信息错误,并且在工资系统做出改批,可以通过此模块删除单位调整信息,重新通过机构批量调整业务办理。

待遇启动后如果发现少量人员调待信息错误,调整信息不可以删除,只可以通过"定期待遇调整项目修改"进行单个人员的调整。

2.2操作说明定期待遇启用在系统左侧菜单下点击"拨付管理"9/14事业单位清算操作流程手册下"定期待遇启用"模块。

如图所示如果确认无误,点击"全部启用";如果其中的某个单点击"删位调整信息有误,选中任意一条单位调待信息信息,除"即可删除本单位的调待信息。

10/14事业单位清算操作流程手册3.定期待遇批量补发(3.1注意事项10053)此业务按机构生成,只可生成一次。

统筹内补发开始年月,默认为2020年1月,若人员为此2020年新退休人员,则开始年月为该人员待遇享受年月,过程由系统自动识别,请务必确保退休人员退休日期准确无误。

统筹内补发终止年月,由社保经办机构根据自身计划完成情况选择,如若终止年月选择8月份计划已经生成并报送银行,则8月,一次性补发1至8月份养老金待遇调整8月份计划未生成,部分,9月份含调待部分正常发放。

若则终止年月选择7月,一次性补发1至7月份养老金待遇调整部分,8月份含调待部分正常发放。

终止补发月份最大只能输入2020年08。

统筹外补发开始年月、终止年月,由社保经办机构自行填写。

开始年月不得早于内终止年月。

3.2操作说明点击"拨付管理"下"定期待遇批量补发"模块,点击"生成定期待遇批量补发计划"按钮进入操作页面。

2020年01,终止年月不得晚于统筹11/14事业单位清算操作流程手册如图所示进入操作页面后,选择本次"调整文号"筹内外补发开始年月"和"统筹内外补发终止年月""生成计划"--"提交",在审核端审核即可。

,填写"统。

点击后续流程同正式发放业务,单实发处理"。

即"委托银行发放"--"回12/14事业单位清算操作流程手册四、建议1.本说明所描述的工资调整操作事项,涉及所有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待遇标准调整,总体牵头由人社局工资福利部门负责。

2.本说明所描述的待遇发放操作事项,涉及使用金保工程机关事业信息系统发放的退休人员待遇发放,总体牵头由人社局和所属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

原财政统发渠道发放养老金的单位,调待发放工作遵循原渠道和工作流程。

3.人社部门要做好总体牵头部署工作,社保经办机构和工资福利部门要通力协作,默契配合,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遇到问题集体决议,做好宣传维稳同时,遇到信息技术问题要及时给出明确意见,同时做好对上、对下,对内对外工作衔接,保证全盘可控,平稳完成本次调待和发放任务。

13/14事业单位清算操作流程手册4.各市、地信息化综合管理部门要保证金保工程主干网络实时畅通,各行业主管单位和基层单位要保证本单位互联网畅通,做好网络技术维护和监控工作,及时查摆问题,升级网络带宽,确保信息系统工作正常5.信息确认工作要细要实要稳,各单位要仔细确认人员调整待遇涉及的基础信息,据实填报,操作时务必确定信息无误,调整结果一旦提交,立即生效,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确保调待工作不出错,数据一旦提交省库,无法退回,所有责任由各单位和主管部门负责。

所有错误调整须待本次发放到位后另行通知核改。

未按省统一要求操作,造成影响的一律追责。

14/142020年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_2020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精选】2020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年12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人保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争取在年提出职工基础养老保险金全国统筹的方案。

养老保险统筹有两方面冲突自企业养老保险改制以来,现行养老体制已经弊病丛生,如统筹层次过低及接续转移的落后,造成养老画地为牢,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人口流动背景下,造成区域间养老基金收入苦乐不均沪粤浙闽等地作为人口流入地,缴费的在职职工数量充沛,这一比值广东高达9,浙江和福建也有5。

相比之下,吉林和黑龙江,这一数值只有和,支付危机一触即发。

然而,养老的全国统筹并非易事。

宏观来看,最直接的冲突来自两方面第一,区域之间的冲突,全国统筹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将广东赢余的养老基金投放到养老基金处于亏空状态的黑龙江,这势必引发广东的反弹;第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冲突。

全国统筹的实际是中央要掌握一部分基金,对各地养老基金的管理收权,在区域之间调剂使用,显然并非易事。

养老统筹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就具体方案而言,养老全国统筹的关键主要在于两个层面全国统筹基金的资金和全国基础养老金的计发标准。

理论上讲,全国统筹基金的有三种思路第一,中央全额出资,资金来自中央财政及央企股权、收益的划拨,现有地方统筹基金仍归地方使用;第二,地方统筹账户以后全部上缴中央,以此组建全国统筹基金的征缴收入;第三,部分来自中央,地方也将统筹的一部分上缴中央。

从现实考虑,任何一级地方政府获得了现有统筹基金的征缴与支出权限时,都没有意愿将其主动上缴给上一级政府。

而中央全额出资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如果不依靠地方的统筹账户征缴,光靠中央财政和央企权益划拨,明显不现实。

在基金支出方面,基础养老金的计发标准是全国均一,还是要照顾各地消费水平的差异。

如或中央全额出资,那当然是全国均一更合适。

但上文所述,地方将统筹账户的一定比例上缴中央,和中央出资共同组建全国统筹基金,是更可行的方案,那就应该照顾到区域之间的缴费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多缴多得。

当然,在厘清中央与地方在全国统筹基金的责任之前,还有两个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