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玩叶子”教学设计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7-12-10 14:34:16 字体大小: 大中小喜欢本文请收藏到收藏夹-百度搜藏-新浪ViVi-365Key-天极网摘-和讯网摘-发给好友◆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玩叶子”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玩叶子”教学设计活动设计思路:叶子是儿童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事物之一,对他们来说,是现实的,触手可及的,而玩叶子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它可以使学生在采集叶子、观察叶子的过程中,了解叶片的构造、叶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知道不同类型叶片,从叶片联想到叶子和人的关系,从而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环保意识深入儿童幼小的心灵。

在玩叶子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儿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想象力,活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1 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2 通过观察叶子,联想叶子与人的关系,开扩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学习适材、适形、适色的即兴创造,制作精美的叶画等工艺品。

4 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5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使学生能自己操作,独立思维,以及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其中,尽量发展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1 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叶子,最好是种类不同的叶子。

2 教师自备若干叶子。

3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16开纸张大小的薄纸板以及胶水一瓶,剪刀一把、水彩笔。

4 闪光卡若干(作奖品用)。

5 课件、投影仪、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一、激起兴趣,导人活动。

教师举起自己准备的叶子,微笑着问学生:“你们瞧,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你们有吗?”(学生争着把自己准备的叶子给老师看。

)老师接着提议:“我们大家一起举着叶子唱一首儿歌好吗?”[这个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部分感官,激起他们的兴趣。

]二、观察研究,认识叶子。

1、激发观察兴趣:小朋友,你觉得自己跟叶子熟吗?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大家跟叶子到底有多熟悉。

大家可以先分组讨论一下叶子的用处,然后我们来看看哪一组小朋友知道得最多。

(学生分小组讨论。

)2、学生说叶子的用途。

请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说得最多的一组每人可以获得一个闪光卡。

[学生除了能说出教材上所列的一些用途,还能举出其他一些用处,比如,有同学说到了叶子可以吸灰尘、叶子可以当遮风挡雨等,这些其实就是叶子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这样的谈话式教学可以随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观察叶子。

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出了叶子的很多作用,老师很佩服你们,那么,你们有谁仔细地去观察过叶子呢?(学生都纷纷摇头。

)没关系,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认真地观察叶子,然后,把自己观察到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好不好?4、交流发现。

随机点名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将有价值的作简单板书。

5、欣赏叶子。

说得真棒,看来大家的小眼睛都很亮,现在,老师想再给你们看一些你们平时很少看到,或者从来没看到过的,你可要看仔细啦。

(课件出示不同类型的叶子,开扩学生的视野。

)三、发挥想象,制作叶画。

1、教师提议。

小朋友,现在我们跟叶子已经成了真正的好朋友,那么你们想不想把他们制作成精美的叶子画,用作装饰呢?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做,看谁做的最美,最有意思。

(集体制作叶画,教师巡堂。

)2、小组评比。

每组选送一幅叶画参加班级评比。

3、班级评比。

首先由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展示台(讲台)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的内容及含义,然后由全班民主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和“最佳环保奖”,分别奖励闪光卡。

四、活动延伸。

把自己制作的叶画送给爸爸妈妈,课外向爸爸妈妈了解叶子的害处。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全面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活动实施年级:五年级一、活动主题的提出:21世纪是一个“绿色”世纪,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生活品质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崇尚自然、注重安全、追求健康的生活。

绿色食品的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绿色食品的消费增进人民身体健康,绿色食品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导食品。

如何实现环保的目的,使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绿色环保,在我们班内也掀起了绿色环保热。

通过开展“呼唤绿色食品”的主题活动,“介绍“绿色食品”——认识“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成分分析——判断比较——导行喻理”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一系列有关绿色食品的知识,懂得绿色食品的重要性,对绿色食品有一个新的认识,树立绿色食品的消费观,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增长,确立科学的、有益健康和环保的食品消费模式。

本活动的提出,就是让大家积极行动起来,购买绿色食品,呼吁周围的人一起经常购买绿色食品。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我们的健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活动具体目标:态度目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研究、探讨,使学生能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关注他人,关注社会,让学生体会和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目标:通过开展“呼唤绿色食品”主题活动,了解有关绿色食品的基础知识,懂得绿色食品的重要性。

学习一些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能力目标: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调查研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各种调查的方法,培养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地点:学校、校外、社区四、活动成果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现场汇报会。

汇报的形式不限。

五、活动组织形式:根据学生选择的主题内容,以自愿为原则,同学们自行分组,成立5—8人的实践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工作,再聘请一名指导老师,具体指导小组实践活动的开展活动。

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探究性学习。

整个过程由学生小组完成,教师具体指导,对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活动的认识和个人体验以及对调查的方法、资料的整理与综合进行综合评价,不要求研究的结果。

六、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整个主题活动分教师指导、学生调查两大类;其中学生活动包括八个阶段进行实施:教师导行:活动准备:1、收集绿色食品的有关产品及书面材料。

2、有关绿色食品的宣传图片及文件若干个。

3、选择全体学生参与活动。

活动关键:能认真地学会分析“绿色食品”的成分结构,理解“绿色食品”给人类的利益。

激发学生树立爱生活,爱自然的信心。

活动难点:理解绿色食品与其他农药化肥的关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课堂:1、出示“绿色食品”豌豆若干包。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是不是属于“绿色食品”呢?让学生讨论。

不懂,没关系。

2、解释界定,播放课件或录音:现在,老师请来了一位专家,介绍“绿色食品”,你们可要竖起耳朵听一听啦:“绿色食品”这个名词在我国实际上代表了“无公害食品”,它是无污染的优质食品的统称。

我国从1990年开始宣告中国“绿色食品”的诞生,至今已经有数百种食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正式获得“绿色食品”的称号。

那么,“绿色食品”需要符合什么条件呢?首先要求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严格的生态环境标准;其次要求原料和食品加工的过程符合有关生产操作规程;然后,产品必须经过权威机构的检验,证明它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

我国规定“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挡。

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标准的环境中生产,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受到限定的、较安全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照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及加工的食品,产品的质量和包装经检测符合标准,即可获得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AA级“绿色食品”则更为严格,不仅要求土壤、空气和水源等环境条件优越,而且产生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

有人可能因为“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可施少量农药和肥料而忧心忡忡,这是不必要的。

我国对生产“绿色食品”的农业和化肥都做了严格的限定,允许使用的仅是生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堆肥、沼气肥、腐殖质等。

农药和毒药并非同义词。

农药有许多种类,有高毒品也有低毒品。

世界上新发展起来的不少农药品种都是低毒、低残留、生物可降解的“环境友好型农药”,有的甚至本身就是生物体的正常成分,也就是所谓的“生物农药”,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绿色食品”既然能够符合国家标准,就证明它是无污染、无危害、对人安全有益的食品,人们可以放心地食用。

另外,“绿色食品”的风味比被污染的食品也更清爽、可口。

所以,“绿色食品”已是我国广大公民的公认的良好食品。

师:你们刚才听了专家的解释,明白了什么吗?学生:讨论回答。

师:对,“绿色食品”有国家公认的商标及出产地地址或厂址、合格证介绍、并标有生产日期及其他成分介绍。

[评析:提高资料给学生一个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懂得了什么样的食品才是“绿色食品”,以及绿色食品不是虚幻的,而是大家同人相识的一个名词。

很实在。

] (二)辨析是非,了解真假。

(出示黑板或课件)1、给绿色食品打√,其他食品打Ⅹ:包装的豌豆自制的粉干大麦包装的水橙烤苹果袋装的日本豆()()()()()()冰淇淋水果冻甘蔗橘子袋装的牛肉鸡蛋咸鱼臭豆腐()()()()()()()()2、给绿色食品的使用者打上记号☆,并说为什么?一副是农民买经过国家商标的蔬菜一幅是农民摘下农药喷过的葡萄就吃。

绿色食品生:先打记号,再说理由一、活动背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被眼前出现的一幕幕情景所震惊:公路沿线两旁满地被丢弃的盒盒袋袋、瓶瓶罐罐,一眼望不到边际;隆冬季节,光秃的树枝上挂满白色的塑料袋和塑料薄膜,被狂风吹得飘飘扬扬,哗哗作响,如同招魂的白幡,而在车站,码头或是闹市街头,扔在地上的一次性塑料饭盒令人触目惊心。

春季的郊外在才发有新绿的庄稼地里,星罗棋布地撒满了白色地膜和废弃塑料袋,使踏青的人们多了一份无奈而少去了春日踏青的情趣。

所有这一幕幕的情景预示着“白色污染”已悄然来临,同时也唤起人们对“白色污染”的防治意识。

二、活动对象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研究阶段;3.汇报评价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三、活动目标知识能力: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搜集和整理资料;学习处理调查数据,完成调查报告;3、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3、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