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输注护理管理程序

血液输注护理管理程序

血液输注护理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保证正确、安全和有效地输入血液,对患者实施输血全程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注血液的全过程护理及对患者的监护。

3.职责
3.1护士
3.1.1严格执行输血核对制度、《成分输血护理标准操作规程》和无菌操作。

3.1.2在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争取早期发现、报告并及时处理各种输血不良反应。

3.1.3负责输血记录及输血相关医疗废物处理。

3.2临床医师
3.2.1负责输血不良反应处理。

3.3输血科(血库)
3.3.1严格执行血液发放核对。

3.3.2配合临床做好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工作。

4.管理程序
4.1输血核对管理输血核对须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输血核对包括血标本送检前核对、取血时核对,血液输注前、中、后核对。

输血前核对应包括患者腕带信息、血液信息、《临床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核对、及血液外观等。

核对正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4.2 输血过程管理
4.2.1 输血器选择:输注血液一律使用一次性过滤装置的输血器。

4.2.2 输血速度
(1)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4.2.3 输血时限
(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存。

(2)一袋血须在4h内输完。

4.2.4药物禁忌: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4.2.5血液加温:冷藏血不可随意加温,若确需对血液进行加温,只能使用专用加温装置,具体执行《医用输血输液加温器(QW-518Ⅱ型)标准操作规程》
4.2.6加压输血:如果不具备建立更多通道或以建立的通道输血、输血速度不能满足抢救需要时,可以进行加压输血,但应采用专门设计的加压输血器或血泵,具体执行《加压血液输送器(MEDI-QUIC型)标准操作规程》。

4.2.7静脉通道观察:保持血液输注通畅,防止输血管道扭曲、受压;当针头脱落、移位或阻塞时应及时处理。

4.2.8患者的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临床医师或值班医师,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3输血严重危害监控管理包括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过程记录、调查分析、处理流程、回报及统计等相关内容。

执行《输血不良反应及经血传播疾病管理程序》。

4.4输血后管理完成《输血安全护理单》等输血记录。

输血相关医疗废物管理,执行《医疗废物管理规程》。

4.5成分输血执行《成分输血护理标准操作规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