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原理硕士生参考书目
简要说明:对课程与教学原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我还思考不深,仅从自己
的学习体会来说,首先需要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最好学习一些西方哲学
著作或教育哲学课程。

其次要有教育史的基础,及比较教育的眼光。

最后需要
结合某个具体学科方向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来参照、思考。

下面的书目仅就自己
熟悉的做罗列,供参考。


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尔》,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雅斯贝
尔斯《什么是教育》,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皮亚杰
教育论著选》,文德尔班或罗素《西方哲学史》,卡西尔《人论》,怀特海
《教育的目的》,马丁•布伯《我与你》,以及我国的《学记》,《进学解》等等,如还能接触康德哲学就更好。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张楚廷,《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石中英等,《教育的哲学基础》,轻工业出版社,2006.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或修订本《给教师的教
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陈桂生先生是研究教育学的著名学者,他的书值得学习。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李政涛,《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李政涛,《教育常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美]拉尔夫.泰勒,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美]拉尔夫.泰勒,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英汉对照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美]约翰.富兰克林.博比特,刘幸译,《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施良方, 《课程理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李定仁、徐继存,《课程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吕达,《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张华,《经验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靳玉乐、于泽元,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美〕小威廉姆E•多尔、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威廉F.派纳,《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佐藤学,《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奥恩斯坦等,柯森等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董远骞,《中国教学论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田本娜, 《外国教学思想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王策三等,《教学认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皮连生,《教学设计(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盛群力,《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L·W·安德森等,皮连生主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简缩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美国)洛林・W.安德森(Lorin W.Ande),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美)B·S·布鲁姆等编,《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知识领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美)B·S·布鲁姆等编,《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领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美)A.J.哈罗 E.J.辛普森,《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分册动作技能领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美)L.W.安德森(美)L.A.索斯尼克主编,《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0年的回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美)M.P.德里斯科尔著,王小明等译,《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W.迪克,L.凯瑞,J.凯瑞著,庞维国等译,《系统化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2013年第四次印。

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加涅等、王小明等,《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理查德.I.阿兰兹、丛立新等译,《学会教学(第6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比尔.约翰逊,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课程出版社,2001.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或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王承绪,《比较教育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澎聃龄,《认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麦克德维特、奥姆罗德,《儿童发展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维果斯基,《思维与语言》,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精品)
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备注:廖哲勋教授、杨启亮教授、陈佑清教授、吴永军教授等研究成果值
得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