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小车的运动速度的改变的影响情况,应做到小车开始受到不同的阻力作用时的速度相同,在实验中用什么方法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速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______。
(3)进而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______ .2.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王军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家甲、乙两种装置,他将两端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 1<R 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通过短玻璃管与相同的气球相连,两次实验电源电压不变。
(1)在这个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像这种用能直接观测的量来显示不容易直接观测的量的方法叫“转换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2)甲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3)在装置甲、乙的来两次实验中,通过比较相同时间里气球B 与D 的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4)在甲、乙两装置同时实验,在相同的通电时间里,与气球 (填气球字母标号)相通的电阻丝产生热量最多。
(5)教材上的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烧瓶与图中的相同)。
比较甲、乙和丙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的实验装置,你认为较好的装置是 ,理由是:3.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 .与压力的大小有关B .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C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该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a ) (b ) (c )(1)本实验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出的,要使水平拉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木块必须保持 状态;(2)由序号1、2、3的实验,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
要验证猜想C ,应选择序号是 的三组实验;(3)根据表格数据判断,图中a 图线表示滑动摩擦力f 的大小随 变化的关系。
B 图线表示滑动摩擦力f 的大小随 变化关系。
4.图甲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图15乙是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实验表明: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 。
联想到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
(2)图乙实验表明,钢球质量越大,动能越 。
联想到高速公路的限速牌上同时标明“120”和“100”字样, (选填“大客车”或“小轿车”的限速应该是100km/h 。
(3)由此看来,无论是保持车距还是限制车速,都是由于汽车具有 ,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所以要遵守交通规则。
5.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老师用压强计做了如图10所示的(a )、(b )、(c )三次实验。
比较实验(a )、(b )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比较实验(b )、(c )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 cm ,像的大小比物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该( )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
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
(2)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的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f= cm.(2)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3)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 (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
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9.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10.在探究有关浮力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水桶中装多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罐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
依据这个小实验,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你做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通过图中_____________两个步骤测出了浮力(选填代号即可)。
(4)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
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上图不同,这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代号即可)。
11.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电压为6V 的电源、“3.8V 、1.5W”的小灯泡、标有“20Ω,1.5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连线不得交叉,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要恰当);(2)甲组同学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
检查后,发现连线正确,请你找出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
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A .更换小灯泡B .检查电路是否断路C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4)下表是按正确的操作测得的数据,从表中计算出三次小灯泡的阻值不相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一个定值电阻R 、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实验次数1 2 3 电压U /V2.03.0 3.8 电流I /A0.33 0.34 0.40 电阻R / 6.0 8.8 9.5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有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图9所示的甲、乙、丙三个电路图。
(1)三个电路图中,只有丙图是符合要求的,甲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乙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三个电路图中,都有滑动变阻器,如将滑片P都向左移动时,甲图中电压表的示数将___ ,乙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将,丙图中电阻R的阻值将________。
(三空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1)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2)长;慢(3)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2.(1)气球膨胀的程度大小;例如:略(2)电阻(3)电流(4)C(5)若选用图甲乙理由是:气体的热胀冷缩效果比固液态更明显,实验现象更直观,时间更短(或:选择丙,理由是:用温度计能较准确地测出煤油的温度变化,便于定量研究)3.(1)匀速直线运动(2)A;1、6 、7(3)压力大小;接触面积4.(1)远;增大(2)大;大客车(3)惯性5.密度;深度6.(1)焦距(2)15;大(3)C7.(1)重合;不能(2)相等;等于8.(1)8(2)大小不变的光斑(3)靠近(4)光屏上没有成清晰的像就进行了测量9.(1)验证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2)验证像和物体大小是否相等(3)C 10.(1)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多少有关(2)浮力和排开水的重力(3)B和C(4)C 11. (1)图略(2)①连接电路时没断开开关②滑动变阻器没调到最大阻值(3)C(4)灯丝电阻与温度有关 12.(1)电压表测的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与电阻R并联了(2)变大;变大;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