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严重创伤医疗急救服务系统/创伤中心建设要点急救医学科2019-5-23一、创伤救治理念:1、“白金10分钟”创伤救治点(区域医疗中心/综合型卫生院/120急救站/急救网络医院):现场急救2、“黄金1小时”创伤救治链条:120院前急救/移动ICU→急救重症监护室→血库→急诊(创伤)外科→手术室3、创伤区域一体化救治4、创伤救治“谁牵头、谁负责”;急救医学科牵头创伤中心建设与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负责;多学科会诊建议,创伤中心领导人员或授权的管理人员、急救医学科管理第一责任人决策。
不属于医疗事故情形:①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②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③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④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⑤因患者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⑥因不可抗拒力造成不良后果的二、创伤中心建设目标:1、国家创伤医学中心、2、国家区域创伤医疗中心、3、省级创伤医学中心、4、省级区域创伤医疗中心、5、Ⅰ级创伤中心/三级医院/市级创伤中心6、Ⅱ级创伤中心/二级医院/县级创伤中心7、创伤救治点(乡镇)三、县域创伤救治网络1、创伤救治点/创伤急救网络医院①创伤救治点:村室、卫生院、中心卫生院②创伤急救网络医院:区域医疗中心、120急救站2、120院前急救/移动ICU3、急救重症监护室4、血库5、急诊(创伤)外科6、手术室、麻醉科四、创伤救治相关临床专科建设模式一:院前急救、急诊科、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颌面外科、烧伤科、整形外科、输血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介入放射学专业等模式二: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虚拟创伤救治团队指在严重创伤救治中能快速抽调外科各专科、相关辅助检查科室等,形成多学科抢救小组(即院内MDT团队),以急诊科为平台,为严重创伤患者建立多学科综合救治模式,提供及时、全面、系统的诊疗、监护服务。
模式三: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急诊外科为核心的实体化创伤救治团队五、能够对全部的创伤患者进行确定性治疗(Ⅰ级创伤中心/三级医院/市级创伤中心创建标准)(技术服务能力)具备开展:1、(急诊科)紧急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心包穿刺术、2、(普外科、胸外科)开腹探查、开胸探查、肠切除术、胃肠穿孔修补术、胃肠造口术、吻合术、胃部及十二指肠手术、胃肠吻合术、肝脾损伤的处理、直肠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内固定、胸廓成形术、膈肌修补术、胸壁外伤扩创术、开胸探查术、心包开窗引流术、肺大泡切除修补术、肺楔形切除术、3、(神经外科)颅脑外伤急诊手术、4、(骨科)四肢及骨盆外架外固定术、四肢骨盆及脊柱脊髓损伤急诊手术、肢体残端修整术、大腿截肢术、小腿截肢术、足踝部截肢术、截指术;创伤致死三联征:酸中毒、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损伤控制理论:损伤控制复苏、损伤控制手术六、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信息化建设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内应当建立统一规范的院前院内创伤分级预警机制、救治流程、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信息的互联互通。
显著增加创伤中心预警发应时间七、创伤救治绿色通道创伤中心要建立依据检伤分类结果的预警联动机制、创伤患者救治的绿色通道、无缝衔接流程,优化反应时间、检查半径,具备紧急输血能力;精细化、个性化抢救治疗。
八、上级医院医院技术援助创伤中心要加强与国家、省级创伤医学中心、国家、省级区域创伤医疗中心在创伤尤其是严重创伤救治方面的区域协作、技术协同、学术交流,推广适宜、高效的创伤诊疗技术和理念(蚌医附院急诊外科-王振杰、安徽急救医学中心-周树生)九、区域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体系1、院前、院内创伤救治流程、救治技术、信息化预警联动等内容的培训,成立创伤救治培训专家团队,建立规范的培训及考核制度,督促、指导各级创伤中心定期组织开展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和专项演练,提高创伤相关专业人员的医疗服务能力;2、加强面向社会的健康知识和创伤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3、创伤急救基本技术①心肺复苏技术;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③损伤控制液体复苏技术。
十、创伤中心创建授牌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区域创伤中心建设示范基地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区域创伤中心建设基地(我院2019年6月授牌)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合作协议书创伤中心医生应获得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标准版或基层版(China Trauma Care Training CTCT or China TraumaCare Training CTCT-b )的培训证书。
附:外院创伤中心建设经验1、天台模式: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天台县被授予“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县市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示范区”称号目前全国县级唯一的创伤中心建设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天台模式是可复制,值得借鉴的。
”据了解,天医早在“十二五”期间,就提出“做大急诊,做强创伤发展特色专科”的学科发展思路,急救创伤能力一直走在同级医院前列。
2013年又提出了“生命急救零距离”工程,全面建设县域内创伤救治体系。
5年多来,天医构建院前与院内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对严重多发伤病人的院前—院内—创伤ICU三位一体化无缝衔接的大急诊救治模式,建立了科学完整的创伤救治体系,并在国内较早地提出了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早期镇痛、早期心理干预、早期康复参与的理念,受到了国内同行的一致好评。
在相对成熟的运行基础上,医院又提出并开始牵头推进“中国县域创伤救治体系——天台模式”的建设,建立严重创伤一体化救治可复制、可借鉴的行业标准,培养具备高度专业化规范化的严重创伤急救队伍,推进面向社会的创伤急救知识宣传教育,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为创伤患者赢取救治时间,降低严重创伤的病死率、致残率。
在团队的努力下,医院急诊手术术前抢救室滞留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ISS16分以上严重创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达95%,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严重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达92%。
2019年1月,“中国县域创伤救治体系——天台模式创新团队”荣获台州市重点技术创新团队奖。
天台创伤中心及县域创伤救治体系发展历史2010年组建天台人民县人民医院严重创伤救治组,挂靠急诊外科。
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台州市重点扶持学科。
2012年引进创伤学科带头人,整合整形外科组建创伤外科。
2013年开设创伤监护室,成立创伤中心,并与上海徜来彿公司合作进行院前院内一体化建设。
2014年医院接管120指挥中心,实行院前院内一体化(为民办实事“生命急救零距离”建设)。
2016年被评为台州市重点学科(台州市重点支撑学科)。
2018年5月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与我县签订县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协议,并授予天台县人民医院为中国创伤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
2018年7月天台县卫计局启动“中国县域创伤救治体系——天台模式”建设。
2018年8月成立天台县创伤中心,挂靠天台县人民医院创伤中心。
2018年10月举办“中国县域创伤救治体系--天台模式”研讨会。
2019年1月8日,以陈昕昳院长为带头人的“中国县域创伤救治体系——天台模式创新团队”荣获台州市重点技术创新团队奖。
2019年4月20日,天台县卫健局被授予“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县市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示范区”称号;同时,作为天台县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领头羊”,天台县人民医院被授予“中国创伤救治中心建设示范基地”称号。
2、凤阳县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以骨科、急诊外科等为基础,已形成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体系。
中心开放病床45张,由骨科、急诊外科、脑外科、普外科中抽取一批临床经验丰富、技术精湛、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业医疗技术团队组成。
逐步形成了创伤急救程序化、规范化、多学科化的救治体系。
3、东营市(山东省地级市)人民医院创伤救治的Ⅲ级网络,指导和帮助东营地区兄弟医院建成Ⅱ级创伤救治中心和救治点,最终实现东营地区创伤救治的无缝连接。
4、湖州区(浙江湖州市县级区)人民医院区域创伤中心建设过程中,将在中国创伤救治联盟的指导下,与区域内各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创伤救治点,形成区域内的创伤救治二级网络系统。
同时建立专业的院前急救、急诊与院内专科救治团队并开展人员培训,建立规范的严重创伤救治流程和一体化的区域创伤救治信息平台,深入落实医疗联合体建设与发展工作,探索创伤救治相关科室医疗资源一体化模式5、金华市(浙江省地级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金华模式”1个区域: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区域性严重创伤急救体系,规范严重创伤救治流程2个链接:强化院前院内信息交换,强化急诊与各专科之间的信息交换3个团队:建成院前急救团队、急诊急救团队与专科救治团队我院于2017年10月启动创伤中心建设,随后,10家基层医疗单位先后签约创建创伤中心。
金华成为全国首个区域全覆盖的地级市,并以我院为龙头,在区域内形成一级创伤救治中心、二级创伤救治中心、创伤急救站点三级网络,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金华市综合性创伤救治体系。
6、长兴县(浙江湖州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长兴模式:在长兴县人民医院创建全国首个县级区域严重创伤医疗急救服务系统(简称EMSS)。
三年来,长兴构建一个急救中心、周边九个急救站点的区域救治体系,利用EMSS对多发伤、胸痛心梗、脑卒中等危重疾病实施标准流程急救;2016年8月,长兴县人民医院加入“中国空中急救联盟”,并实现直升机急救常态化;2017年8月,长兴县人民医院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复苏单元、EICU和监护后病房实行一体化管理。
长兴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开辟了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让“患者等医生”转变为“医生等患者”,为危重病人赢得黄金抢救时间,有效提高了救治率。
7、廊坊市(地级市)人民医院2018年11月,正式成立创伤中心,并组建了44人的创伤中心救治专家组,成员覆盖全院外科系各专业的骨干力量。
该团队具有24小时实施外科手术的专业人员和能力,能常规开展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并能高效联动院前急救和创伤专科救治力量。
患者到达医院后检伤分类、初次评估及生命支持的时间合理控制在7分钟以内,启动输血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床旁超声检查控制在20分钟内完成,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控制在60分钟内,8、重庆市永川区(地级区)人民医院为了建设区域创伤中心,该院成立了专业的创伤•急诊外科,围绕“创伤救治链”,以伤员为中心,形成创伤院前-急救复苏-紧急手术-重症监护-功能重建与康复的一体化快速、精准救治,并配置了呼吸机、除颤仪、转运监护仪、腹部提拉心肺复苏仪、骨髓穿刺输液针、抗休克裤、骨盆固定带、急救车5台及院前院内急救可视系统等完备的设施设备。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创伤•急诊外科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创伤救治团队,分为“胸腹创伤与多发伤”、“骨与关节创伤”两个治疗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