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教学中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化学教学中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培养学生化学教学中的认知能力
【摘要】认知能力是指人们分析、了解和把握事物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

为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非常重要,让学生构建良好的化学认知结构,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认知策略,对学生解决化学学习当中的许多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在化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对学习往往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对重点信息给予的注意较少或根本无法找出,对所给材料无法进行加工或进行了错误加工,不会针对认知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及调节等等,导致他们在内心深处对化学问题产生惧怕和自卑,从而不愿多动脑对所学化学材料进行加工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表现出一定的认知障碍。

为有效解决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化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化学教与学的效果,现结合化学学科实际以及本人教学体会,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构建良好的化学认知结构
化学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的化学知识结构,是化学知识结构通过内化在学生头脑中所形成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是化学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和规律,即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相互渗透、相互关联而形成的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

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认知结构,从而发展学生的化学认知能力。

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认知结构。

1、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化学认知结构
化学教师只有在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化学认知结构状况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出学生用来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是否巩固和清晰,从而合理把握教学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其与新知识建立联系,最终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架起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桥梁,帮助学生完善化学认知结构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手段。

2、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网络
出于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往往习惯于把一单元的整体知识分割成一份一份的,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这样一来知识点就变得零散难记。

在每一个单元、章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将各知识点纵横串线织网,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使知识成块呈现,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便于用已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这样在解决化学问题时才能快速提取。

3、不断优化学生的化学认知结构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化学问题的解决,来构建更高、更新的认知结构,达到一个掌握知识、形成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良性循环,最终使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能够得到更进一步地发展、完善和优化,并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学时我们关键要教给学生分析清楚概念本身的内涵及其适用范围,同时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理解、消化,再通过一定量的典型练习加以反馈,不久学生就会将新知识纳入到认知体系中去了。

二、培养正确的化学认知策略
所谓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为达到认知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思维方法或技能。

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化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学会应用认知策略。

以下是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的一些常见的化学认知策略。

1、注意策略
注意策略是帮助学习者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对有意注意的分配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机制。

注意策略大致可以细化为:①课前预习、探明重点,在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做标记,以便上课重点注意。

②在学习概念、阅读材料或解题时,找准需重点注意的词或信息,通过加下划线或画圈的办法给予特别注意。

③记课堂笔记时要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并且详略得当地把教师讲述、板书中的重点内容记录下来,不要什么都记。

④要教会学生注意察觉教师讲课中的重点和变化。

2、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指学习者有意识地把要学的内容与已学的内容联系起来,使新知与旧识进行最适当、精确与有意义的联系,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它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把书由薄读厚的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主要包括:①加注释。

②类比。

③联想。

④比较。

⑤记忆。

3、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学习者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它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把书由厚读薄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掌握的组织策略主要有:①归类法。

②概括归纳法。

③图表法。

④网络法。

4、问题解决策略
问题解决策略是信息加工过程的最高阶段,是构建学生良好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主要方法有:①简化法。

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②图像法。

即在解决有些比较复杂的化学计算问题时,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图像可简化对问题的解决。

③类比迁移法。

用已掌握的方法,类比迁移再生出新的化学信息。

④逆向思维法。

即从问题要求证的结果入手,反向思考、推理,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三、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认知能力
化学认知能力是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形成的特殊能力,是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

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就是个体化学学习能力不足或欠缺。

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加强学生化学学科认知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1、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中学生来说,主要是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在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常用的思维方法和技巧,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和提高,使化学问题逐步明朗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础,是能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化学学科的许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平时的学习观察。

教学中,化学教师要创造良好条件,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观察程序,有条不紊地观察,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找出变化的规律,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观察能力。

3、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能力是学生在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和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手脑并用的综合能力。

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初对学生尤其是一些学困生时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只适宜引导他们从最基本的做起。

实验前应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实验药品并预习实验操作步骤,消除他们对未知实验的畏惧感;实验过程中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支持,鼓励他们细心、大胆地操作;实验结束后,要对学生实验中的积极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信任、鼓励和期望,从而激发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信心。

总之,为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通过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化学认知结构,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认知策略,使学生在化学学习及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针对问题、大胆思考、有的放矢,不断提升化学学习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钱伟华.化学认知结构及其教学构建[J].化学教学,1999,(9)
[2] 王文,石羡.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5)
[3]肖谷清,肖小明,谢祥林.化学学习中的认知策略[J].化学教育,2004,(10)
[4] 房咏梅.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及培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1,(4)
[5] 吴伟丽.论新课程下高中学生化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