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联动工学六合十种模式推进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手打造示范高职校企合作共赢的特色品牌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坚持校企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形成了前厂后校”、“厂校一家”的办学特色。
学院把加强校企合作作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开展高职教育思想大讨论,查找问题,明辨思路,与多家企业联手打造示范高职校企合作共赢的特色品牌,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中“合多作少”、一头热”、“短期效应”等共性问题,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顶层设计合作模型制度保障运行效果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隶属于机械行业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咸阳机器制年”、”,合作实施小组,具体负责合作的组织运行。
合作企业也成立了专门机构,做到了人员、经费、职责、考核、奖惩五落实。
在这一模型的指导下,有600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与学院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每年提供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学院拥有54个装备齐全的综合性实验室、55个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分布在各二级学院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动手实践的平台;装备精良的工业技术实训中心,可同时接纳600名学生实习,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提供了平台;实施企业化管理的校办工厂(咸阳机床厂),具有很强的生产经营和产品研发能力,其主导产品工具磨床畅销国内外市场,同时可接纳400名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操作的平台。
8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联合共建,成为学生顶岗实习的练武之地。
学院依托雄厚的行业基础,与企业紧密结合,多层次推进校企合作,合作单位遍布西北五省区。
陕西省内3大国家级开发区、8大制造业龙头企业和全国500余家机械工业联合会会员企业均与学院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联系,7万余名毕业生就业岗位和服务领域为学院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搭建了不断拓展的桥梁。
学院以89个校外实习基地为纽带,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开发教材,企业提供部分教师和仪器设备、场所及教学软件,学院为企业提供科研与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动态运行、有序发展”的合作态势,基本实现了产业与教育的异质融通,发挥了较强的协同效应。
十种校企合作模式贴近专业体现特色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基于岗位(群)目标导向型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是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践教学的一种样式,是在为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模拟样式。
通过这些样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促进企业与学院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最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学院办学社会效益,探索出了十种“校企合作”-14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订单培养模式学院充分利用装备精良的实验设施,先后与宝鸡众喜水泥有限公司、西安安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西安铭创公司、人人乐商业集团、福建信通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开设了“众喜班”、“安松班”、“蒲公英班”、“连销经营”、“仓储配送”等6个“企业冠名订单班”,有在校学生近300余名。
宝鸡众喜水泥有限公司还给“众喜班”学生每人每年提供2000元的助学金,总额达70多万元。
企业以订单的形式向学校提供人才培养标准,校企合作制订培养方案,课程设计中融入企业特色文化,人才培养标准适合企业生产需求,学校负责实施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学生毕业后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直接和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顶岗实习模式学院在多家大中型企业设立顶岗实习基地,在教学的末期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岗位,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
学生先后在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日本电产科宝有限公司、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西安人人乐超市有限公司、咸阳金山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顶岗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通过积极探索,重点解决了顶岗实习选择企业难、顶岗实习过程管理难、顶岗实习考核评价难等3大重点难题,形成了规范的顶岗实习模式,建立了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被众多同类学校借鉴学习,发挥了示范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工学交替”模式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咸阳机器制造学校在1964~1969年,就在全校成功地推行了工学交替的合作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在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
学生“半工”期间的工种分别定为装配钳工、修理钳工和工具钳工,岗位分布在装配车间、机修车间和。
近3年,学院先后为企业培训职工2170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5339名;带动和辐射周边12所高职院校和18家厂矿企业,完成了对学生、在职和下岗职工、农民工进行技能和再就业、岗前培训的任务。
电气工程学院利用假期,先后有26位教师与12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到企业见习锻炼。
纺织染化学院为陕西风轮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渭南鑫汇纺织有限公司、金泰纺织有限公司、浙江东海翔公司、江阴福汇纺织有限公司、雅戈尔纺织有限公司等12家纺织企业进行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纺织高级工及技师培训,培训人次达2000人以上,鉴定中级工和高级工3000人次;材料工程学院为维美德西安造纸机械有限公司10名铆焊工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技能培训,为陕柴重工培训电焊工65名。
联合共建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基地等。
校企联手专业建设是由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承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制订、专业实训设施设备建设、教学内容与教材开发、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职责;共建课程主要是合作开发新课程,合作开展课程内容改革等;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基地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与师资,企业提供资金、设施设备与技术人员,共同建立生产实习基地。
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和学校的实习学生进入基地学习,企业在基地生产产品,校企双方最终实现利益共享。
材料工程学院与中铸协、陕柴重工、维美德西安造纸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冰轮集团等单位联合,合作完成了“352”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院与陕西省机械研究院合作,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分会、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分会的协助下,联合开办了全国首家高职高专粉末冶金技术专业。
校企共同进行市场调研、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电气工程学院与西安宏源,西玛电机(集团)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加强合作,联合开发课程标准,已建成8门课程标准、6门院级以上精品课程;信息工程学院与华三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博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H3C共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
推动了顶岗实习工作校企合作使学院毕业生全员顶岗实习落在实处,从量上和质上保证了合作企业对学院毕业生顶岗实习的支撑。
全院毕业生顶岗实习率达到100%,时间均在半年以上。
2009届3578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12省(自治区)100余个企事业单位开展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
其中合作企业接收实习学生2009年为6561人月;接收就业学生数2009年达到2018人。
促进了“双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2008-2009年度,学院共选派131人次专业教师到43家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从合作企业聘请兼职教师100名,兼职教师共承担教学任务12298学时。
目前学院拥有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45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多人入围教育部和陕西省高职教育专家库。
近年来,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90项,公开发表教研、科研论文1200篇,140篇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奖;担任主编或主审的教材260本,出版高职理论学术专著2部。
促进了科研推广工作学院每年投入40万元科研基金,用于学院自选科研项目。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4项,其中承担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0项,产业化培育项目3项,横向科研项目5项,自选科研项目56项,已经通过结题验收26项,在研项目48项,不少项目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阶段性成果。
其中“XYJ-2015数控阀芯槽及倒角专用磨床研制”项目,获200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种新型摆线钢球减速器”和“无加紧变形的磨床夹紧机构”以及“多功能安全帽”、“一种眼睛与耳机的连接装置”等,先后获得实用技术新型专利。
提升了学院社会服务能力)、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示范创新立标杆推广应用树品牌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成果,尤其是“厂校一体化”和“工业技术中心”的设置与运行管理,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构建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具有学院核心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技能训练支撑体系。
学院面向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共开设23个相关专业。
承担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任务后,学院率先提出了“打造新时期中国工业的能工巧匠”的口号,并着力“锻造拥有大学文化的能工巧匠”。
为此,学院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由校内实验室、综合实训基地、工业技术实训中心、校办实习工厂、校外实习基地组成实践训练的五大环节,学生可以由实验室的感性体验,到综合实训室的模拟训练,再到工业中心的“小试牛刀”,最终到校办工厂的岗位实战,自成系统,符合认知规律,成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坚实平台,对学院骨干专业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也成为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强支柱,为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的示范院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新建成的工业技术中心,可同时接纳600名学生进行实习,装备各类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1000多台,设有数控技术、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教学实训设施,拥有车、铣、钻、镗等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等一大批高技术含量的先进设备,是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基地。
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厂校一体化模式、职教集团模式、项目主导模式、科研攻关模式等多种互惠合作模式,符合学院实际,切近高职教育规律,具有示范效应。
企业、学校、学生3个利益主体共赢,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也是促进其稳定发展的有效机制。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凝练的“厂校一体化”模式、职教集团模式、项目引导模式等校企合作模式,不仅特色鲜明,也在实践中得以扎实推进,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