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詹天佑》课堂实录及点评教学过程:一.导入:建构阅读话题师:孩子们,课前我向你们打听了一些中国人名字,他们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张老师再向你们打听一个人。
这个人,被千万个中国人所怀念着,敬仰着,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他的名字。
(师板书:詹天佑)知道他吗?生:知道。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詹天佑。
生:詹天佑带领了一些工程人员建成了我国的第一条自修的铁路。
师:我特别佩服你回答问题的沉稳、自信。
来,谁接着说。
生:詹天佑是我国最著名的工程师,也是第一批留美学生。
师:他是第一批留美幼童当中的一个,后来,被誉为“铁路之父”。
生:詹天佑还是我国杰出的、伟大的工程师。
师:最后请一位同学说。
生:詹天佑是在一批公办的留美学生当中获得博士毕业学位的。
师:大家知道得可真不少。
一提起詹天佑,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条铁路,这条铁路就是——(生:京张铁路。
)(师板书:京张铁路)京张铁路始建于哪一年?(生:1905年)。
(师板书1905)孩子们,今年是几几年?生:2019年。
师:(师板书:2019)大家发现了什么?生:2019年是京张铁路修筑满一百周年。
师:开始修筑也叫肇建,今年是京张铁路肇建一百周年。
孩子们,2019年对京张铁路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北京市和河北省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10月15日,北京市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暨大型文艺演出;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建塑落成揭幕仪式;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电视台播放;师: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生:我想到了詹天佑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
生:我想到了中国人很重视京张铁路的诞生。
生:我真想亲自参加这样的活动。
师:看了这些材料,张老师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一条铁路的诞生,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京张铁路在咱们中国人心头有这样重的分量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课文当中寻找答案吧。
请拿出课文纸,自读课文,注意将生字词语读准,边读边寻找关键的信息,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哪几件事情?(学生读书,教师巡视)[“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本案开讲的设计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教师从组织学生交流关于詹天佑的信息入手,并丛中渗透了连缀、点拨、拓展的引领功夫,尤其耐人寻味。
特别是借“1905年”到“2019年“这个时空隧道的飞跃而渲染的百年庆典,凭借现代教学手段的造势,为进入新课作了行云流水般的铺垫。
李渔《闲情偶记》有云“开首笔机飞舞,墨势淋漓,有自由自得之妙,则把握在手,破竹之势已成,不忧此后不成完璧……”作课如成章,开篇之理共通,于此可见。
] 师:读好的同学想一想,你怎样用最简洁的语言把这几件事情概括出来。
生: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开始勘测路线。
师:你能把你这句话浓缩一下吗?詹天佑做了什么事情?生:詹天佑开始勘测线路。
师:浓缩成四个字。
生:勘测线路。
师:好的,你把“勘测线路”这几个字写到黑板上。
写在这个位置。
特别注意他写的“勘”字是否正确。
(生板书后)大家继续说,还做了什么事情?生:开凿隧道。
师:非常简洁。
把这四个字写在旁边。
请同学特别关注“开凿”的“凿”字他是怎么样写的。
课文还向我们介绍詹天佑做了什么?你说。
生:还向我们介绍了詹天佑设计路线。
师:设计路线。
好,也请写上去。
[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通,是阅读教学的“底线”,也是教学全程的“基石”,实在不可忽视。
教师在这里以概括要点作为初读检查的反馈,又自然地溶于字词教学中,无疑是可取的。
若能有更多的投入,必然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品读:再现动人细节师: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快速默读,对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回顾。
在1905年到1909年这近一千四百个日子里,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一定有许多的细节让我们难以忘怀,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走进100年前的施工现场,捕捉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细读课文4-6自然段,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的哪些细节,让今天的我们依然深有感触?[把“细读”与学生的“感触”联系起来,是极妙的一问。
] 师:边读边找到一些细节划下来,在自己特别有感触的词语下面圈圈划划。
(师巡视与个别学生轻声交流)师:好多同学都用符号留下了读书的痕迹,现在肯定有很多话想说。
谁先来说说哪个细节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为什么对它印象特别深?生:“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
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
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我觉得作为一个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领导,一般来说,都是在办公室指挥这些工人该怎么做。
然而,他却是亲自下到基层,和工人一起去修这条铁路,非常敬业,完全投入了这个工作中。
师:你既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又善于联系身边的生活理解课文,非常好。
关于这句话,我想你们肯定还有话要说。
生:我从这一段可以感觉到詹天佑身体力行,不怕危险,与工人们一起修筑铁路。
师:这叫同甘共苦!孩子们,来,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融入我们的感受,融入我们的体验。
生齐读句。
师:好,我们继续交流。
生:“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我从这一细节感受到詹天佑他非常爱自己的祖国,不想让别的国家讥笑自己的祖国。
师:你读出了他的爱国情怀。
孩子们,课文说“遇到困难”,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从文章里边找一找。
(学生默读)生1:铁路要经过许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
其中居庸关……师:简单的说,开凿隧道是很大的困难。
还遇到了什么困难?生2:路过青龙桥的时候,坡度很大,火车没法上去。
生3:八达岭长,居庸关高,很难开凿隧道,所以他利用……师:我发现这个孩子说得很简练:“八达岭长,居庸关高。
”一个“长”,一个“高”,概括了这两座山岭的特点,真会读书。
生4:在凿井的时候,由于井底下的氧气不足,所以他们很难进行施工。
生5:我还从高山深涧、坠入深谷、攀山越龄、狂风怒号这些词语读懂了困难。
师:是啊,这些都是困难。
张老师将课文中描写詹天佑遇到困难的部分词语摘录了下来,请大家自己读读。
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黄沙漫天山高坡陡隧道渗水攀山越岭定点构图坠入深涧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读出感觉来(生读略)师:读着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仿佛浮现出哪些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黄沙,詹天佑带领一群工作人员,在悬崖峭壁上不分昼夜地工作。
生:我仿佛看到詹天佑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伏案绘图计算的身影。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的工作人员不小心坠入深涧的悲惨画面。
师:孩子们,这一切,就是詹天佑生活、工作、战斗的地方。
了解了这些,你再来读读他在困难面前是怎么想的句子,你一定有更深的感触。
两名生读句子(比较有感情)师:孩子们,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还遇到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困难。
张老师从课外资料中摘录了一份:(屏幕出示以下文字,背景音乐为《命运》)█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
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
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
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师:读着屏幕上的文字,你对詹天佑遇到的困难有了更深的感受吗?生:我读着“好友牺牲,女婿绑架,女儿身亡”这些词,我真为詹天佑伤心,詹天佑肯定是顶着巨大的悲痛在修筑铁路。
生:我读到慈禧太后不愿意为铁路化一分钱觉得很寒心,也替詹天佑担忧。
生:我为哪些乘人之危的帝国主义者感到羞耻。
师:大家都谈得很好,了解到了这些,你再来读读这段话,你一定会有别样的触动。
来,自己读读,读出心中的感受。
屏幕出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来,孩子,谁来读读这句话。
当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生1读。
师:当帝国主义打扮成猎人的模样,看中国人出洋相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生2读。
师:当皇亲国戚来阻挠的时候,他总是想,一起读——生齐读。
师:当亲友牺牲、离去,当女婿被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总是想——生齐读。
师:好,孩子们,继续交流。
詹天佑主持修筑铁路过程中还有那些细节让你有很深的感触?生:“他常常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从这个细节,我感到他非常的尽职尽则。
按说他是总工程师,他可以指导别人去做,他可以在家。
但是,他却不离开工地,跟同事一起干。
师:特别欣赏你能联系生活来谈体会。
还有其它让你感触很深的细节吗?生: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从这句话我感受到詹天佑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力求精密,不让模糊的词语出自工作人员之口。
师:请同学们特别注意“经常勉励”,想一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詹天佑会这样勉励他的工程人员?生:我知道一个事例。
有一次,他们上山去勘测线路。
风沙特别大,所以,他的学徒就马马虎虎记了几个数字就走了。
后来,詹天佑又上去,重新勘测之后再回到他们的住处之后,就告诉他们,你们这些测的,如果是测错了,就……师:他还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生:詹天佑在检查线路的时候,发现线路有些问题,会去勉励他的工作人员。
生读句。
师:詹天佑就是经常这样勉励他的工程人员的,他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多么严谨呀!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
[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交流”便成了一个将学生边读边思的“暗箱”操作转化为合作共享的“白箱”呈现的重要环节。
“交流好,才是真的好”,已成为教师修炼教学艺术的共同追求。
研读这段“实录”,我们看到了教师或正面激励,或侧面拓深,或补充实证,或顺势转移,或梳理小结……那有声有色的引领交流的功力,使课堂交流既是个体探究成果的展示,又是群体合作使探究不断拓深的延续。
这是极具现场感的随机生成的教学智慧。
]师:孩子们,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要关注詹天佑的言行、想法,还要特别关注三个工程,因为三个工程相比于整个京张铁路这个大工程,也是细节。
哪一个细节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生:他修筑的工程遇到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很难开凿,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