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测试卷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下列不属于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削弱封国势力
C.强化监察制度
D.统一度量衡
3.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
A.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4.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
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 )
A.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5.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商鞅变法使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6.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和西方的桥梁。
"丝绸之路"的走向是:( )
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地区 B.长安--今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长安--河西走廊--今地区--葱岭 D.----缅甸--印度--欧洲
7.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唐朝在、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
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8.下列为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而作出的努力,不属于清朝前期的是( )
A.成功收复和清朝设置府
B.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C.签订《尼布楚条约》
D.戚继光抗击倭寇
9.在某市构建和谐社会座谈会上,有几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孔子,这是基于孔子( )
A.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B.编订中国古代文献
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D.提出“仁”的政治主
1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撰写《齐民要术》、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农学家是(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徐光启
D.宋应星
11.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和原始居民中,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有( )
①元谋人②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梵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13.“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入版图。
”这首诗是学良先生为赞颂收复的民族英雄而创作的,这位民族英雄就是( )
A.戚继光 B.和 C.成功 D.康熙帝
14.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夏
B、商
C、周
D、
15.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省余市农民在挖掘地基时,意外的发现一处遗址。
在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积。
这处遗址是( )
A.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D.河姆渡居民遗址
16.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说:“天进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能有无。
”它反映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推行( )
A.严厉的禁海政策B.“重本抑末”政策C.“对外开放”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
17.对于商鞅变法,不正确
...的看法是( )
A.使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B.孝公变法的坚定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
C.没有商鞅就没有国的变法和强大
D.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变法,说明任何变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
18.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清顺治帝时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②清雍正帝时设置驻藏大臣③清康熙帝时赐予“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19.欧洲人称中国为“丝国”,最早是在中国的( )
A.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20.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推举制 D.科举制
2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令分子弟以地,侯之!’”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
A.始称皇帝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昭君出塞
D.创立科举制度
22.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始皇下令修筑长城的数十年前,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主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大禹 B.冰C.商鞅D.春
23.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和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医学家是( )
A.仲景 B.华佗 C.时珍 D.思邈
24.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她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其中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 )
A.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文成公主入藏 D.和下西洋
25.北宋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取材广泛,文笔生动,是我国古代史上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在此书中你不可能看到的人物是( )
A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宋太祖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
回答:
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
(1)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4分)
(2)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4分)
27.(13分)2013年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起步之年,到现在已经有四年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
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二历史是最好的见证,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东南亚人民是最严正的法官,数百年中,各种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这正是东南亚人民对来自中国的友好使者怀念、敬仰的表现。
——《和下西洋》
(1)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和下西洋?(1分)和船队最远到达哪个洲?(2分)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多久?(2分)
(2)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4分)
材料三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再到宋、元延续,直至明朝转折,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
——2012年12月20日《南方日报》(3)以史实说明我国汉朝时便是“海洋强国”。
(2分)清朝时,中国“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请你说出一条深刻的教训?(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