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饮食风俗礼仪

外国饮食风俗礼仪

外国饮食风俗礼仪在涉外社交之中,必须了解外国人的饮食风俗礼仪。

在欧洲,英国人早餐一般为三明治、各种麦片、牛奶、黄油点心、煮蛋和各式果汁。

午餐、晚餐多为各类肉蛋及蔬菜。

英国人喜欢喝清淡的汤,每日三餐不离水果。

他们把调味品放在餐桌上让人自由使用。

另外,许多英国人还有早上喝红茶、午晚喝咖啡之习。

法国人饮食比较讲究,他们喜食各类大牲畜肉和鱼蛋之类的食物。

喜欢以葡萄酒、牛奶、红茶为饮料。

法国人十分重视晚餐,早餐则比较简单。

意大利人爱吃通心粉、馄饨、葱卷等,菜以煎、炒、炸、炯为主。

西班牙人口味偏重浓郁,以鸡、鱼、虾及水果蔬菜为主菜。

德国人喜食猪牛肉及鸡鸭和野味,偏重酸甜食。

他们以午餐为主,嗜好啤酒,忌食核桃。

独联体国家人以面类为主食,菜类较杂,他们习惯小吃,重视早、午餐,爱喝烈性酒。

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捷克、荷兰、瑞典等国与独联体国家人人体相似。

匈牙利人则喜食油大味浓、甜而微辣的食物。

在匈牙利,人们除夕之夜忌食飞禽和鱼类,认为若吃了就会使幸福飞走。

在亚洲,日本人饮食是由传统和食、西方洋食及中国饭菜三人体系构成的。

主食、主菜同中国人相似。

只是在除夕夜要吃空心面,以示来年人口平安。

朝鲜人喜食泡菜和辣性食物,以爱吃狗肉及喝烈性酒而闻名。

印度的中层人士吃素者较多,忌喝酒。

新加坡人喜吃中国的闽粤风味菜肴。

泰国人则早上爱用西餐。

菲律宾人饮食风味与西班牙人体相同。

缅甸人用餐讲究少而精,讨厌食动物内脏。

在美洲,美国人饮食习惯同英国人相近。

喜吃牛肉、猪肉、鸡鱼虾及蔬菜和水果,善用煎、烤、炸法制作,于餐桌上自行调味。

他们喜清淡,厌吃蒜及酸辣味。

忌食动物内脏。

加拿大人、墨西哥人、巴西人与阿根廷人饮食与美国人相近。

非洲人饮食比较特殊。

埃及人以面饼为主食,忌食猪肉、海产品及形怪之动物,禁用酒。

苏丹人口味清淡,忌食猪肉。

摩洛哥人酷爱饮茶。

坦桑尼亚人大多以羊肉为主要副食。

加纳人爱吃英式西菜。

其它西非国家则多以人米、甜薯、玉米为食。

大洋洲各国饮食多同英国相近。

人们普遍认为早餐必须吃好,可是坦桑尼亚人早晨上班前是不吃东西的。

他们吃饭的时候不用餐具,而是用手抓。

在印度,人们把在餐桌上用左手递送食物看作是不礼貌,因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而厕所的。

蟋蟀是非洲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及博茨瓦居民的佳肴;非洲还有些民族爱吃蚱蜢,新加坡唐尼岛及欧洲一些人很喜欢吃蜘蛛;印度有的人捉到蜈蚣就往嘴里送。

印尼巴厘岛的居民对油炸蝴蝶感兴趣;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人喜欢吃飞蛾;有的阿拉伯人把蝎子视为佳肴,把蜣螂当作美食。

国外饮食的奇特习俗,土耳其的妇女专爱吃线形蠕虫;泰国某些居民爱把蟑螂拌进酱里面做成美味可口的食品;中美洲人常以蛾子饼为主食调剂;埃及人特别爱吃一种有花纹的甲虫。

非洲索马里人请客的时候,拿出十盘菜来,才认为是十全十美;如果主人拿不出十盘菜来那就要被人笑话。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吃牛奶,但希腊、土耳其人却吃羊奶;芬兰和一些欧美国家则吃鹿奶;蒙古人则吃马奶;亚洲和非洲一些沙漠部落却吃骆驼奶。

肯尼亚,马赛族人喜欢喝鲜牛血。

宰牛时,他们用箭射入牛脖下部,血便淌入牛皮制成的小桶中。

他们认为,牛身上的东西是最洁净的。

如果你到保加利亚人的家里做客,主人给你喝饮料,你想喝的时候千万别点头,如果点头你就喝不成了,因为在他国家里,点头表示不,而摇头才表示是。

俄罗斯人爱用盐招待客人,常在面包里夹盐,以表示热情。

而埃塞俄比亚人常把盐粒含在嘴里,就像我们含糖粒一样,大人哄小孩也用盐粒。

法国巴黎的一些餐馆,用小金甲虫的幼虫作馅饼制糕点;黑西哥人吃的昆虫更是多种多样,有甲虫、苍蝇、蚊子、臭虫、黄峰、蜻蜓、蝴蝶等57种,一种名菜“墨西哥鱼子酱”是以苍蝇卵为原料烹制的。

黑西哥,妇女不能在自已丈夫面吃鸡蛋,否则被指责为破坏国俗。

苏丹,人们喜爱吃生羊肝。

羊刚刚杀死后,他们用小刀把羊肝切成片,撒上一些辣椒和香料,一家人围坐取食。

生羊肝还被用来敬献客人。

乌干达,人们把香蕉作为一种主要食物,他们喜欢做一种“马托基”的蕉饭,这种饭普通家庭天天食用,大小饭馆终年供应,成功的大国宴上也不可缺少。

用大吃大喝表示感谢这是阿富汗一些地区的习俗。

这表示主人招待客人十分诚恳。

如果你吃得差不多了,对主人说“够了,我不想再吃了”,主人会不理睬你,你必须继续吃下去,吃得越多,对方越高兴。

如果随便吃几口就停嘴,对方会不高兴,到这些地方去做客,需事先带点助消化药。

吃多吃少,随你便这是文莱人的待客习俗。

在文莱,家里来了客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向自己问好,主人就会热情接待,把家中吃的东西都拿出来供客人享用。

但是主人从不劝食,对方吃不吃,吃多吃少,好吃不好吃,从不过问。

主人认为这样问客人是不礼貌的。

“我吃饭,你付钱”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如果同商业谈判对象和朋友共进晚餐,他们会自自然然地说:“你的资本比我的多,所以这笔餐费应该由你付。

”不熟悉情况或初来乍到的客人,常常会被这种场面闹得啼笑皆非。

钱多的人或是受欢迎的人应该付钱———他们认为这是对你的尊重,与抠门和挨宰不能相提并论。

吃定量,多吃自费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瑞士人精打细算,节约成风。

在这个国家承办的世界性高层活动,一日三餐固定供应每人一份套餐。

或是把这份餐费发给个人,让你自己找地方去吃。

除此之外,每人免费供应一碗茶。

谁要是多吃多喝,得自己另外付钱,国内客人一视同仁,先订“协议”后吃饭。

视浪费为“罪恶”德国人讨厌浪费的人,所以一般人都没有奢侈的习惯。

如与他们进餐,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东西,已要的饭菜必须吃光,用舌头舔光盘子的场面也司空见惯。

美国美国80%以上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华裔约100万。

5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人信仰犹太教和东正教。

美国人一般性情开朗、乐于交际、不拘礼节。

第一次见面不一定行握手礼,有时只是笑一笑,说一声“Hi”或“Hello”就算有礼了。

握手的时候习惯握得紧,眼要正视对方,微弓身,认为这样才算是礼貌的举止。

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国人都喜欢斯文。

在告别的时候,也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再见”“明天见”。

但如果别人向他们致礼,他们也用相应的礼节,比如握手、点头、拥抱、行注目礼等。

在美国如果有客人夜间来访,主人穿着睡衣接待客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当被邀请去老朋友家做客时,应该预备小礼物;在朋友家做客时,打长途电话要经过主人同意,离开的时候,要留下电话费。

在美国,如果要登门拜访,必须先打电话约好;名片一般不送给别人,只是在双方想保持联系时才送;当着美国人的面想抽烟,必须问对方是否介意,不能随心所欲。

一般乐于在自己家里宴请客人,而不习惯在餐馆请客。

不喜欢清蒸和红烩菜肴。

不喜欢过烫的菜肴,喜欢少盐味,味道忌咸,稍以偏甜为好。

喜欢喝可口可乐、啤酒、冰水、矿泉水、威士忌、白兰地等。

不喜欢人在自己的餐碟里剩食物,认为这是不礼貌的。

喜爱中国的苏菜、川菜、粤菜。

偏爱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偏爱黄色,认为是和谐的象征;喜欢蓝色和红色,认为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他们喜欢白猫,认为白猫可以给人带来运气。

美国人对握手时目视其它地方很反感,认为这是傲慢和不礼貌的表示。

忌讳向妇女赠送香水、衣物和化妆用品。

美国妇女因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他们不欢迎服务人员送香巾擦脸。

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最好用“Black”一词,黑人对这个称呼会坦然接受。

因为Negro主要是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

跟白人交谈如此,跟黑人交谈更要如此。

否则,黑人会感到你蔑视他。

忌讳别人冲他伸舌头。

认为这种举止是污辱人的动作。

他们讨厌蝙蝠,认为它是吸血鬼和凶神的象征。

忌讳数字“13”、“星期五”等日。

忌讳问个人收入和财产情况,忌讳问妇女婚否、年龄以及服饰价格等私事。

忌讳黑色。

认为黑色是肃穆的象征,是丧葬用的色彩。

特别忌讳赠送带有你公司标志的便宜礼物,因为这有义务做广告的嫌疑。

加拿大加拿大大部分是英法等国家移民的后裔。

土著人占5%、华裔占1.2%,大部分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加拿大人因受欧洲移民的影响,他们的礼貌礼节和英法两国差不多。

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着装以欧式为主。

上班的时间,他们一般要穿西服、套裙。

参加社交活动时往往要穿礼服或时装。

在休闲场合则讲究自由穿着,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即可。

握手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一般在见面和临别时握一下就行,不必反复握手。

公务时间,加拿大人很注意个人仪表和卫生。

所以,他们希望客人也能这样。

他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进晚餐的习惯,受到这种邀请应当理解为是主人主动显示友好之意。

如果被邀到别人家做客,明智的选择是给主人送点鲜花。

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它们是与葬礼联系在一起的。

加拿大人以自己的国家为自豪,反对和美国作言过其实的比较。

谈到肯定成绩的事例并对加拿大人民及其国家给予好评是最受欢迎的。

加拿大人对法式菜肴比较偏爱,并以面包、牛肉、鸡肉、土豆、西红柿等物为日常之食。

从总体上讲他们以肉食为主,特别爱吃奶酪和黄油。

加拿大人重视晚餐。

饮食上讲究菜肴的营养和质量,注重菜肴的鲜和嫩。

口味一般不喜在太咸,偏爱甜味。

一般以米饭为主食。

对煎、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喜爱中国的苏菜、沪菜、鲁菜。

习惯饭后喝咖啡和吃水果。

忌讳吃各种动物内脏,不爱吃肥肉。

忌讳“13”、“星期五”,认为“13”是厄运的数字,“星期五”是灾难的象征。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95%的居民是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华裔和华侨约20万,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犹太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澳大利亚人办事认真爽快,喜欢直截了当,待人诚恳,热情,见面时喜欢热烈握手,称呼名字。

乐于结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见如故。

他们崇尚友善,并谦逊礼让,重视公共道德,组织纪律强,时间观念强,赴约准时并珍惜时间。

女性比较保守,接触时要谨慎。

做客可以赠送葡萄酒和鲜花。

澳大利亚人的饮食习惯、口味和英国人差不多。

菜清淡、不吃辣。

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鸡、油爆虾、糖醋鱼、熏鱼、牛肉等。

当地的名菜是野牛排。

澳大利亚人食量比较大,啤酒是最受欢迎的饮料,其中达尔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闻名。

往往邀请友人一同外出游玩,他们认为这是密切双关系的捷径之一。

所以如果拒绝的话,会被他们理解成不给面子。

澳大利亚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礼拜”的习惯。

他们的这种作法“雷打不动”,所以要避免在这天和他们邀约。

在澳大利亚人眼里,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利。

他们认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运将临的预兆。

澳大利亚人喜欢体育活动,游泳和日光浴是人们的僻好,如果有谁不会游泳,还会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

和澳大利亚人谈论跑马,是非常受欢迎的话题。

英国英国英格兰人占80%以上。

其余是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等。

居民绝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只有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

英国是绅士之国,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同时也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礼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