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流动对超一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北京为例(开题报告)

人口流动对超一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北京为例(开题报告)

四、论文提纲(目录)
人口流动对超一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北京为例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
1.人口集聚理论
2.人口红利理论
3.人口素质模型理论
(二)相关概念界定
1.人口集聚相关概念界定
2.人口红利相关概念界定
三、北京市人口增长背景下经济发展评价
2018年,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期,整个2018被喻为资本寒冬的一年。产业调整,产业转移也是同时期北京面临的问题。2018年,我国人口出现人口负增长,同时北京市又面临新一线城市对人才资源的吸引争夺,除此之外,北京的高房价、高物价也成了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怎样在内外的双重影响下平衡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同时也是政治文化中心需要面对的问题。
城市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的同时,人口流动也呈现由欠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向一线城市流动的趋势。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的效应使发达城市迅速发展。人口红利与发达城市相辅相成,在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大量的发展机会,也为行业改革升级带来了充足的内部推动力。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也带来了经济增长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
以北京为例,2018年,北京常住人口达1972万,流动人口突破千万,全年生产总值达3万亿,居全国排名第二的成绩。人口红利促进下的第二产业的繁荣发展不仅为中国带来了经济腾飞,也为北京带来了大量的经济发展收益。人力资源密集首先促进了工业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工业区在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里为国家发展贡献了难以计数的经济贡献。同时,北京也是我国重点高校密集分布的地区,教育资源的集中使得北京的人口素质红利也具备了极大的竞争优势。对于我国发展第三产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推动力。从互联网行业在北京市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也可窥其一二,北京市的人口素质红利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滋养。北京中关村也被国际誉为第二个硅谷。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在北京得到了最好的证明。一方面,国内外学者通过调查研究普遍认为,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是一个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过程,大量人口的涌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劳动力供给,帮助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带来基础设施的共享,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密度过大也会导致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在人口流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过程中,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心颖(2015)研究人口集聚对区域劳动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聚集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但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即东、中、西部的人口聚集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人口聚集对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效应呈东、中、西部递减的态势。
李诗墨(2015)通过人口迁移模型发现,人口流动与房地产经济之间的关联。从人口流动对房价涨跌的影响分析了关于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素质红利带来的影响,以及从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房价上涨引起的人口流失。
②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里是我国迅速发展的一个阶段,第三产业也在同时期进行了初步探索到发展成熟。时至2018,经济下行期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损失惨重。本文拟从经济调整期的特殊时期出发,探究北京作为中国的互联网之都,在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为城市发展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③本文拟采用2018国家统计年鉴等最新数据进行分析,确保分析结果的创新和时效性。
②北京人口快速膨胀背后的经济原因分析
③通过实证分析作出解释并提出合理建议。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数据进展
①文献阅读法,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学习,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为本文打造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形一系列理论框架;
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定性对比方法,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筛选影响因素,运用SPSS软件,采用定量分析中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最小二乘回归等量化方法,研究北京市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影响及相应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则再通过定性分析来解释因子的影响作用。
Cannizzaro和Corinto(2012)认为,在另一个地区获得有酬职业的前景导致人们开始利用原始社区中无法获得的新机会和资源。认知、预期收入差距、准确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地理距离都是决定迁移的一部分。
(2)国内研究综述
林艳霞(2016)从老龄化、社会抚养比、劳动年龄人口、人口素质等几方面阐述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分析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经济的关系重点,探析如今中国在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最终得出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复杂的、有多重练习的,是跟随生产力的发展有所变化的。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①探究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红利衰退期的新时期经济发展走向,并从人口流动的角度分析背后的原因。
②分析北京市人口规模快速膨胀背后的原因,对于北京市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③针对模型分析结论,提出人口增长与经济空间均衡发展的合理建议。
[5]Cannizzaro, S., & Corinto, G. 2012. Can the Horticultural District in South-East Sicily Benefit fromMigrant Workers to Achieve an Effici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tern?[J]. New Medit: Mediterrane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 11(3), 59-65.
Nancy等人(2011)认为地理流动性允许来自远方家庭成员的汇款回来支持当地需求。在外打工的人们又可以通过贷款和转账的方式将社会财富转移到留守的家庭成员那里,以维持那些留下来的人的日常生活。
Kim(2012)认为受西方媒体影响的自我意识和高度个人主义使人们能够想象自己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西方媒体对自给自足的年轻人的形象进行了抨击,展示了男性和女性的典范,这些男性和女性都过着强烈的、个人主义的、有权力的生活方式。全球化破坏了以前不可改变的社会制度的稳定,将文化价值从旧传统转移到新的更个性化和市场友好的想法。与私有化和劳动个性化相结合,在许多方面使流动性更多地成为规范而非结构。
[1]Klaassen L,Paelinck J. Spatial Econometrics[M]. Farnborough:Saxon House,1979.
[2]Keith Suttona, Wael Fahmib. Cairo's urban growth and strategic master plans in the light of Egypt's1996 population census results[J], Cities,Volume 18, Issue 3,June 2001.
韩鹏等(2014)通过研究内容、过剩人口问题、人类群体划分、研究内容等方面比较了马克思与古典经济学中人口经济思想。在他的研究中,着重分析了两种思想的异同,以及对现代经济发展所具有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周燕(2014)研究分析了北京市人口过快增长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主要负面影响。探究了人口过快对经济空间分布均衡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人口规模快速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思路,对于经济空间均衡发展要从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两方面进行干预控制的观点。
[3]Lewis, W. Arthur,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 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Vol.22, P839- 191,1954.
Marcus Berlianta等人(2000)的研究表明,人口集聚对城市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口集聚是城市形成的内生原因。
KHZhang等人(2003)对中国城乡流动人口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城乡人口迁移对中国城市人口增长具有主导作用,省际移民受到城乡收入的鼓励,城乡收入差距与地理距离显著正相关。
[4]Ederveen, S., Nahuis, R., Parikh, A. 2007 . Labour Mobility and Regional Disparities: The Role of Female Labour Participation[J].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 (4):895–913.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人口流动对超一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北京为例
1.研究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GDP一跃而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下,我国各省市发挥地区优势,你追我赶,脱贫致富,在各自不同的发展背景下也逐渐形成了以北上广为主的超一线城市经济发展圈,国家区域经济差距由此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快速上升,城乡经济二元结构逐步加深。人口逐步向经济发达区域集聚。
(1)国外研究综述
Lewis (1954)率先指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二元经济,一个国家的经济包含两部分,传统乡村部门和现代城市工业部门,发展不平衡是致使乡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原因。
MJ Greenwood(1969)分析了美国人口洲际迁移因素,证明人口迁移和流出、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存在密切关系。
杜小敏等(2010)实证分析了人口迁移和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影响,发现人口迁移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经济效率;由于各地区位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人口净迁入对东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影响,人口迁出对中部大部分省份和西部地区具有微弱的负影响。
年炜(2014)分析得出了北京人口增长主要源于生产效率偏低,就业结构转型滞后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的内部因素。通过观察人口增长与北京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因素。
本文尝试以经济发展、人口红利、人才流失以及流动性过剩四大类指标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水平分析框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北京市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根据因子得分进行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分析,从而得出促进我国人口合理集聚、实现人口、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