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

3.京内流速与居所变更分析 (1)流动人口平均搬家次数不足一次 , 居住 稳定性增强 本研究运用 “住处数” 来反映流动人口在京 内部流动的频次状况 , 即流动人口来京后曾经居 住的地方越多 , 流动人口在京流动的速度也就越 快 。 从调查数据发现 , 流动人口平均住处数量为 1.8 处 , 其中在一处 、 两处 、 三处 、 四处和五处 及以 上 地 方 居 住 过 的 比 例 分 别 为 57.37 %、 22.57 %、 12.16 %、 4.4 %以及 3.5 %。 可见 , 一 半以上的流动人口来到北京以后一直在同一地点 居住 。 这说明流动人口京内流动的频率并不快 , 居住稳定性较强 。 (2)流动人口两次搬家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竟达 4 年之久 , 京内流动较为缓慢 由于没有搬过家和搬过一次家的流动人口占 总人数的近 80 %, 因此 , 本研究 用 “最 近一次 搬家 (或来京)的时间间隔” 来近似地反映流动 人口京内流动的流速快慢 。由调查数据可知 , 在 京的流动人口 , 其最近一次搬家 (或来京)的平 均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 达 47.9 个月 。 造成这种 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没 有搬过家的被 访者比例较 大 , 占总人数的 57.37 %, 这一部分流动人口在 该住处居住的平均时间达到了 56.12 个月之久 , 从而导致了流动人口京内流速偏慢 。在京流动人 口的这一特点为政府管理部门有效地获得流动人 口信息 、 宏观调控流动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 (3)居所变更以区内转移为主 , 流动人口空 间分布逐步向城市发展新区扩散 从调查时点的居所状况来看 , 流动人口在朝 阳 、 海淀以及丰台等区分布得较多 , 占全部被访 者的 57.4 %。 总 体说来 , 流动 人口聚集 区基本 上位于环绕北京中心城的边缘地区 , 尤其是交通
— 93 —
北京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4 期
人口会带来北京人口的激增 。 因经济增长和奥运 会举办带来的巨大就业机会 , 强烈地吸引着京外 流动人口的目光 , 因此 , 北京将持续成为人口流 迁的重要聚集地 。
(2)六成流动人口进京务工经商由他人介绍 调查数据显示了被访流动人口来京时的人际 关系和渠道状况 。61.2 %的流动人口是由他人介 绍而来到北京的 ;没人介绍 , 自己来的比例也不 小 , 占到 35.4 %;而用工单位 上门招工 以及当 地集体组 织 来 的 比 例 非 常 低 , 两者 合 计 仅 为 3.4 %。因此 , 加强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功能 , 拓 展农村地区非农就业渠道 , 将有利于流动人口的 有序流动和规范管理 。 在 1531 个由 他人介 绍来京的 流动人 口中 , 有 1384 人是由外地人介绍来 京的 , 占 90.49 %, 而由北京市本地人介绍而来的比例则不大 。 由外 地人介绍而来的流动人口 , 其介绍人群分布非常 广泛 , 家人 、 亲戚 、 老乡以 及朋友 的比例 都很 大 , 亲戚推荐达到 44.58 %;由北京人介绍而来 的流动人口 , 介绍人主要是流动人口的亲戚 , 推 介群体比较单一 。由此可见 , 流动人口的空间流 动方向与流动人口的社会关系网络存在很强的依 存关系 。 2.来京时间和留京意愿分析 (1)平均来京时间近六年 , 半数流动人口在 京居留五年以上 统计结果表明 , 流动人口在京居留时间的增 长极为迅速 , 流动人口呈现出长期居住的内在趋 势 。 此次调查显示 , 流动人口在京平均居留时间 为 70.6 个月 , 而 1997 年仅为 19.2 个月 , 两者相 差甚远 。 从来京时间的结构分布来看 , 在京居留半年 以下 、 半年至一年 、 一年至两年 、 两年至三年 、 三年至四年 、 四年至五年和五年及以上流动人口 的比 例 分 别 为 8.6 %、 4.8 %、 10.5 %、 8.8 %、 9.1 %、 7.1 %以及 51.1 %。可见 , 九成以上的流 动人口在京居留半年以上 , 五成在京居留五年以 上 。而 1997 年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比 例仅 为 63.6 %。不 足十年的时 间 , 流动 人口居 留时间变化之大 , 始料未及 。 (2)在京居留时间越长 , 留京意愿越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 , 在京居留时间与留京意愿之
DO I :10.13262/j .bjsshkxy .bjshkx .2007.04.002
北京市流动人口 的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
尹德挺
(北京市委党校 社会学 教研部 , 北京 100044)
[ 摘 要] 本文利用 2006 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家 庭户调 查数据 进行综 合分析 , 结 果发现 , 流 动人口 空 间流动和职业流动速度趋缓 , 居所和职业的稳定性在提 高 。 政府部门 可以根据这 一规律 , 通过 产业调整 和 布局引导人口流动 , 重构人口的空间分布 。
本次调查共获得 2532 份流动人口被访对象 个人问卷资料及其在京家庭成员 3248 人的基本 信息资料 ;同时获得 21 街乡 、 83 居村社区背景 资料 104 份 。覆盖范围包括 :中心城区 、 城乡结 合部 、 远郊 区 、 平 房区 、 楼 房区 、 机 关宿 舍大 院 、 物业小区 、 地下室 、 拆迁区 、 加工工业区 、 蔬菜大棚生产区 、 流动人口一条街 、 流动人口大 院等 。
— 94 —
间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 打算留京的流动人口 , 其平均来京时间为 80 余个月 , 而不打算留京的 流动人口 , 其平均来京时间仅为 58.64 个月 , 看 情况定的平均时间为 66.9 个月 。 居留时间与留 京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 , 即使是在控制了年龄的 条件下依然存在 。大量具有明显迁移倾向的流动 人口长期居留北京 , 将会对北京城市人口规模产 生巨大影响 , 由此引发的社会 、 经济问题需要引 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
二 、 流动人口的空间流动分析
1.来京路径和渠道分析 (1)近八成在京流动人口离乡后直入京城 , 城际间流动频次不高 追溯性调查数据反映了被访者离乡后在不同 城市之间流动的城市数量状况 。总的来说 , 流动 人口城际流动的城市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 平 均城市数为 1.39 个 ;75.5 %的流动 人口自离乡 后只到过一个城市 , 即离乡以后直接进入北京 , 而没有通过其他城市辗转入京 ;15.5 %的人共到 过两个城市 , 而曾经去过 3 个及以上城市的流动 人口比例 不足 10 %。 由此可见 , 流 动人口主要 以寻求就业机会和增加个人收入为目的进行城市 选择 , 人口流动的目的性在逐步增强 。 随着北京 2008 年奥运会的日益 临近 , 传统的 服务行业和 建筑业将对劳动力产生巨大需求 , 这一部分流动
一 、 数据来源及被访者特征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 来源于北京市 人口研究所 组织的 “2006 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 调查” 。 调查对 象为 “流动人口 家庭户” , 界定为非 北京户籍 , 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 , 居住一处共同生活 (含单 身居住独自生活 , 不含流动人口集体户);问卷 “被访对象” 必须从事某一种职业 , 有劳动收入 。 此次调查采用的是多阶段随机抽样的调查方
[ 收稿日期] 2007-01-31 [ 作者简介] 尹德挺 (1978-), 男 , 湖南沅岭人 , 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讲师 , 北京大学人口学博士 . [ 基金项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 (05BJDSH037)
— 92 —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
法 。第一阶段以 2005 年底流动人口集中聚居的 96 个派出所为抽样框 , 随机等距抽取其从属的 21 个街道 、 乡镇 ;第二阶段在 21 个样本街乡随 机等距抽取 83 个居村社区样本 ;第三阶段分别 在 83 个样本社区抽取随机起点户 , 同时在每个 社区登记 40 户 , 记录其家庭人口数 、 有工作有 收入的劳动人口数以及门牌号 , 其中第 31 至 40 户为备份样本户 ;第四阶段在样本户中抽取被访 者 , 如果样本户中有 2 个以上家庭成员有劳动收 入 , 则由访 问员用问卷中 的 kish 二 维随机表抽 选一位作为被访者 。 前三阶段抽样 , 尽量使被调 查对象覆盖北京市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的区域 、 不 同的居住条件 、 不同的就业领域 ;第四阶段抽样 主要避免被访对象出现职业层次 、 收入水平偏离 的情况 。
总之 , 目前的流动人口研究通常将空间流动 和职业流动二者割裂开来分别研究 。其实 , 二者 是一个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 将两种流动行为结 合起来研究将有助于全面反映流动人口社会流动 的真实特点 。 另一方面 , 以往的研究大多使用横 截面的宏观数据 , 而不是以追溯性微观调查资料 来测量流动人口社会流动的方向和速度问题 , 这 样的数据结构很难清晰地看到流动人口个体的变 动差异 , 掩盖了流动人口在和职 业流动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现 实性 。
口群体 , 将会给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 机 , 同时也会为城市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
(2)八成被访者为农业户口 , 半数为初中学历 调查数据表明 , 流动人口主要由农村流出 。 79.7 %的被访者为农业户口 ;51.6 %的流动人口 为初中学历 , 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到全部被访者 的 7.3 %, 此项比例与户籍人口相比明显偏低 。 (3)已婚者为主体人群 , “举家迁移” 势头 凸显 调查统计显示 , 流动人口已婚比例达到 77 %, 其中 , 88 %的已婚被 访者在原籍无配偶 , 58 %的已婚被访者在原籍无子女 。如果以 “ 被访 者核心家庭成员 (配偶 、 子女)均在京” 为 “举 家迁移” 标准 , 那么在调查的 2532 户被访家庭 中 , 举家 迁移比 例为 41.2 %。 可 见 , 举 家迁移 已经成为北京外来人口流动的新特征 。 在调查的 2532 户流动 人口户中 , 共涉及家 庭户成 员 5780 人 , 平均 户规 模为 2.28 人 。 与 2005 年 北京户籍人口相 比 , 家庭规模 略小 。 流 动人口在京家庭的户规模以 2 人户的比例最大 , 达到 52 %, 3 人户和 1 人户次之 , 分别为 27 %和 25.9 %。与户籍人口相比 , 流动人口 1 人户和 2 人户的比例明显偏高 。纯外来家庭户小型化有利 于外来人口的流动和转移 , 但增加城市管理和服 务的难度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