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麻醉手术

小儿麻醉手术

剂敏感 伤害性刺激:感知疼痛,完善的麻醉镇痛
第二节 小儿麻醉药理学特点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与成人有差别:体液 总量,细胞外液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大于成人,因 此,药物的分布容积大,药物被稀释,按体重计用 药量相对大。
与药物代谢的酶发育不全:氧化药物的能力差;血
液种血浆酶活性低,血浆蛋白浓度低。
3 心率快能耐受,一般不需处理,除非有明显诱 因
(三)血压 外周血管阻力低,血压较低 SBP 60~80mmHg DBP 30~50mmHg
(四)CO 按体重计算,小儿CO比成人多30%~50% 按体表面积相似 轻度缺氧使CO ,严重缺氧CO
(五)血容量 水多
新生儿90ml/kg、婴幼儿80ml/kg、6-8 岁75ml/kg。压力感受器发育不良,对低血容 量反应差,应注意术中补充。
(一)解剖特点
2 心肌结构:心肌发育差,心室顺应性低,心肌 收缩性差,每搏量较小
3 对容量负荷敏感,对后负荷增高的耐受性差
新生儿和婴儿有心力衰竭倾向
(二)心率和心律
1 新生儿心脏舒张功能低、SV增加有限,增加 心率来提高CO
2 心动过缓常有原因,不能耐受,必须处理 原因:麻醉过深、缺氧等 处理:对因
硬膜外阻滞: 特点:平面易扩散,用药量小 作用出现早,循环干扰小 用药法:浓度减低 Lido 0.8%~1.5% 8~10mg/kg Bup 0.25%~0.5% 1.5~2mg/kg Ropi 0.25%~0.5% 1.5~2mg/kg
骶管阻滞:6岁以下小儿均可
阻滞平面取决于用药量
Lido 0.5~1% , 6~10mg/kg
第一节 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一 呼吸系统 差异最大,影响麻醉实施
(一)呼吸道解剖特点 1 比例与成人相比不对称 头大、舌大、颈短、鼻腔、声门、环状软骨 及气管均较狭窄,会厌长V型(U) , 声门裂 高(C3~4,成人C5),喉头漏斗状 鼻孔大小与环状软骨处相等
2 婴幼儿喉头最狭窄处在环状软骨平面,婴幼儿 一般不选择有套囊导管
1)去极化肌松药: 司可林 剂量大 心动过缓,阿 托品预防;烧伤、创伤、截瘫 高钾血症
2)非去极化肌松药:敏感 泮库溴铵:长效 心动过速 阿曲库铵:中效 组胺释放 维库溴铵:中效 无组胺释放 罗库溴铵:短效 起效快,恢复快
第三节 麻醉前评估和准备
麻醉前评估 1 病史和病情的评估 2 体格检查注重“量化”,呼吸道检查是重
第四节 麻醉管理
全麻与部位麻醉
一 基础麻醉 进入手术室前让患儿意识消失的麻醉方法称
为基础麻醉 优点: 减少小儿精神创伤
减少全麻药的应用 有利于部位麻醉的实施 短小检查、手术可直接进行 常用方法:氯胺酮肌注法 5~7mg/kg,临床最为常用
二 气管内麻醉
适应证: 胸腔、心血管手术 头颈部、口腔、上腹部手术 特殊体位手术 急症、重危手术 上消化道畸形手术
2 Enflurane、 呼吸道无明显刺激,不增加呼吸道分泌 扩张支气管,较少引起咳嗽,喉痉挛 癫痫样波禁用于癫痫小儿
3 Isoflurane 血/气分配系数低,诱导及苏醒迅速 刺激气味,屏气、咳嗽及喉痉挛。 循环抑制明显,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
4 Sevoflurane 诱导苏醒快、平稳,一口气麻醉 特殊芳香味,很适合小儿 与钠石灰作用、高温,产生毒物 短时使用
点,要了解重要脏器功能 3 有无感冒、发热
有上述表现者均应暂缓手术
麻醉前准备
1 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的调整
2 麻醉前禁食、饮 <6月: 禁固体和奶4h,清液2h 6月~3岁: 禁固体和奶6h,清液3h >3岁: 禁固体和奶8h,清液3h
麻醉前用药 原则:减少镇静、加强干燥
1 镇痛药:10kg或1岁以下不用 2 巴比妥类:体内维持长时间,<6月不用 3 安定类:副作用少、效果差 4 抗胆碱类药:必用(青光眼不用)
缺点:漏气、不能吸痰、反流误吸 禁用:饱胃、肠梗阻、体位不当、食道过短, 重度肥大的扁桃体
三 部位麻醉 在基础麻醉和强化麻醉下,选择局部麻醉、神经
阻滞和椎管内麻醉 优点:减少全麻药用量
增大患儿安全 减少麻醉费用和麻醉管理的难度
缺点:用药品种增多、药物副作用多
注意: 1 局麻药常混合应用,毒性相加 2 局麻药的最大允许剂量由年龄决定
尼),作用时间延长
肝酶系统发育不全,血液及血浆 药物半衰期长: 酶的活力和血浆蛋白低,蛋白结
合率低,肾小球滤过率低 代谢慢
一 吸入麻醉药: 呼吸频率快,心脏指数高,肺泡通气量与功能 残气量比5:1,成人为1.5:1
诱导更快,苏醒更迅速
1 Fluothane
起效快,麻醉平稳。血/气分配系数高,所需 浓度高,麻醉恢复慢,麻醉过浅易喉痉挛 。氟 烷相关肝炎
小儿年龄分段:年龄 <12岁 <1m , 新生儿(含未成熟儿) 1m~1y, 婴儿 2y~3y, 幼儿 4y~12y, 儿童
小儿并非成人的缩影
>6岁的小儿,除精神状态外,一般麻醉用药 与管理基本与成人基本相似 <6岁的小儿,麻醉处理有特殊性,尤其是1岁 以内婴儿,新生儿,麻醉中生理变化最快
年龄越小,解剖、生理与成人的差别越大
注意事项
①插管前面罩充分供氧 ②放置喉镜、显露声门及插管时,动作应轻柔,
避免创伤 ③导管通过声门及环状软骨时应无阻力 ④插管后听诊两肺呼吸音应一致,如改变体位应
再次听诊,以防导管脱出或插入过深
(五)全麻装置: 小儿全能麻醉机 无效腔小 专用回路:新鲜气流量>分钟通气量的2.5倍
LMA的应用:
优点:损伤小、生理干扰小
第二十七章 小儿麻醉
Anesthesia for Pediatric Surgery
教学要求
一、掌握与麻醉有关的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呼吸系 统和心血管系统),熟悉药理特点及麻醉特点
二、熟悉小儿麻醉前准备、麻醉前用药、常用的麻 醉方法和装置、麻醉管理和监测
三、掌握小儿术中输液、输血原则,了解术后管理
概述
T、ECG、SpO2、NIBp、ETCO2 听诊器应用:心音、呼吸音 皮肤色泽与尿量的观察 低、高血糖有无发生 2 重大手术需要有创监测 3 特殊监测:失血量、食道超声等
五 围术期液体管理
原因:小儿代谢快,成长快,体内水份多(胞内水分 少,胞外水份多);细胞外液在术中易丢失
一 概述
影响药物反应的因素: 身体组成(脂肪、肌肉、水含量)、蛋白结合、 体温、心排血量的分布、血脑脊液屏障、肝肾 功能等
体液总量、细胞外液量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 水多:大于成人,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大,需较
大剂量(如抗生素、琥珀胆碱)
脂溶性药物(如硫喷妥钠), 脂肪及肌肉较少: 再分布至肌肉的药物(如芬太
5 N2O (Nitrous oxide) 麻醉强度小 ,高浓度增加挥发性麻醉药摄取 含气腔隙增大,气胸、肺气肿,胃肠膨胀 小儿长时间,骨髓抑制
6 Desflurane 血/气分配系数0.42, 刺激性,呛咳、屏气、分泌物增加及喉痉挛 交感神经兴奋,高血压及心动过速
二 静脉麻醉药
1 Ketamine 镇痛作用好,交感兴奋作用 呼吸抑制,屏气,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眼内压、颅内压增高 术后恶心呕吐多见,苏醒延迟
2 胸廓不稳定,肋骨水平位,膈肌高,腹部膨隆, 呼吸肌力量薄弱,易呼吸抑制
3 换气效率不佳,易缺氧 4 呼吸节律不规则,各种形式的呼吸均可出现
应特别重视呼吸的管理
二、循环系统
(一)解剖特点 1 卵圆孔和动脉导管闭合,肺循环建立,体 循环压力迅速增加超过肺循环。
早产、缺氧、感染、酸中毒、co2蓄积、低 体温等导致胎儿循环重新形成或持续存在, 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
新生儿一般不选择局麻方法 年龄愈小,效应越好,起效快、作用短 3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可被基础麻醉和强化麻醉 所掩盖 4 一般而言,小儿所需局麻药的极量超过成人 (按体重计算,按体表面积相同)
腰麻:6岁以上儿童下腹部手术应用 穿刺间隙:L4-5或L3-4 给药法:按脊柱长短(C7~骶裂孔) 丁卡因:0.15mg/cm,1.5~2h 布比卡因:下腹部 0.15mg/cm, 下肢手术0.12mg/cm,2~3 h 管理特点:循环变化小 平面高时恶心呕吐发生率高 穿刺限于L3以下
Bup <0.3%,
3mg/kg
Ropi 0.15%~0.25%, 1.5~2mg/kg
注意无菌操作和局麻药中毒发生
臂丛神经阻滞:腋路法和肌间沟法
注药容积要注意,按kg比成人多
18m: 6~ml; 3y:8~12ml; 6y:10~16ml
四 麻醉期间监测 1 任何仪器都不能代替麻醉医师的临床观察!
3 婴儿气管短,仅长4.0~4.3cm,直径小,支气 管分叉高,容易移位
4 新生儿出生时支气管树虽完整,但肺泡数目少
射机制有关 1)早产儿对CO2增加反应迟钝 2)缺氧反应与体温有关 基础代谢率高,组织耗氧率高,呼吸功能储 备有限,围术期易发生低氧血症。 3)呼吸节律的变化 无规律:呼吸急快、呼吸暂停交替出现, 对早产儿应注意有无缺氧、心率变化
五 肝脏及胃肠系统 肝酶:发育不成熟。 药物的结合能力差,降解
反应减少,清除半衰期延长
肝糖原:储备少,低血糖和酸中毒倾向
血浆白蛋白:含量低,血浆游离药物浓度高
胃肠:吞咽协调差,胃食管易反流
六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髓鞘:发育不完整,脂溶性药物作用增强 血脑屏障:通透性高,药物在脑内的浓度高,
作用增强(如阿片类) 神经肌肉接头:发育不成熟,对非去极化肌松
2 Thiopental 5-6mg/kg 低脂肪 易过量
3 Propofol 起效快,苏醒快、苏醒质量高,注射痛
4 Etomidate 起效快,呼吸循环抑制轻,多用于诱导 注射痛,呛咳。麻醉深度控制难,一般小儿不用
5 Benzodiazepines Diazepam 肝脏疾病 <6m 不用 Midazolam 水溶性 无注射痛,唯一用于婴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