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第3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第3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学生活动
板书(三)黄河的忧患
饱含泥沙地上悬河决口之险
多媒体显示“地上河”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①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②这些泥沙主要来源于什么地方?③“地上河”会造成什么危害?
教师补充: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出了黄土高原,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水速怎样变化?携带泥沙的能力又怎样变化?最终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大屏幕再次展现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和中国地形图的复合片,并且配合景观图片和“地上河”的动态形成过程,师生共同归纳出: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地上悬河”
板书(四)黄河的综合治理
学生小组完成此项学习活动。
(1)上、中游的水土保持。
(2)下游修堤筑坝,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阅读】多媒体播放凌汛和断流的黄河图片,让学生阅读教材第57页《黄河断流》及第58页活动3,,要求学生了解①什么是凌汛?凌汛可带来什么危害?怎样解决?②黄河断流的原因是什么?
凌汛是指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可能的危害: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断流的原因是:上游的水量锐减。
2.填空:黄河是我国第长河,它源自山,流经个省,注入,全长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活动二(分组讨论):
接着大屏幕上展示有关黄河的讨论: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两者兼有?
板书:(二)黄河的奉献
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人们是如何利用黄河的中游和下游的?【读图】找出引黄灌溉的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以及黄河作为主力军塑造的华北平原。阅读教材第55页,说说黄河水能集中的河段和主要水电站、水利枢纽工程。阅读教材第58页《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程,在防洪、发电、灌溉、拦沙等方面发挥着综合效益和巨大作用。
多媒体显示“地上河”
多媒体显示黄河凌汛图片
自读教材小组讨论
读图、交流、回答
作业设置




等级评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新授课
课前准备
课件地图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三课时
教学
时数
第3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5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播放录像):
二、自学过程
板书:(一)黄河的概况
活动一:
1.利用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并结合《中国的地形图》,要求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55几个活动题,代表上台指图讲解,其他的同学纠正。
课题
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
学习
目标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2.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3.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
难点
教法
选择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法
课型
多媒体演示。
教师归纳总结:是啊,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北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结:
黄河水能主要集中在龙羊峡至青铜峡段和中游段。上游有龙羊峡、李家峡、积石峡、刘家峡、青铜峡等水电站;中游段有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
读图2-53小组合作完成自学任务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