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第1章信息组织概述填空题1.信息组织是由和两个工作环节组成的。
2.信息描述与揭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著录(主要描述文献信息的形式特征)和标引(主要揭示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3.信息组织是为了方便人们检索,而将零散、无序的信息予以系统化和有序化的过程。
从广义上讲,信息组织的内容有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描述与揭示、信息整序与存储。
4.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文字信息组织、图像信息组织、音频信息组织、视频信息组织。
5.按照信息的加工程度划分,信息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三次信息组织。
6.按照信息的传播载体划分,信息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组织)、数字信息组织。
7.按照信息的认识层次划分,信息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语用信息组织。
8.最常见的语法信息组织有如下四种:、、、。
9.最常见的语义信息组织有两种:和。
10.常见的语用信息组织法有两种:权重值信息组织法和概率组织法。
11.信息组织对于社会信息交流有如下作用:、、用和节约成本作用。
12.大体上以20世纪90年代初期互联网的商业化为分界线,可以把现代信息组织分为于计算机应用的信息组织和基于网络的数字信息组织两个阶段。
13.基于计算机应用的信息组织阶段,信息组织发展特点从宏观上主要是信息组织的技术化、社会化、产业化和标准化,从微观上主要是对分类法的改造、主题法的发展、分类主题一体化、自然语言检索系统的兴起及对自动标引和分类的探讨。
、等级结构、交叉关系。
16.概念地图的构建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概念提取;第二,概念分类;第三,概念;第四,连接交叉概念。
●名词解释1.信息组织P32.信息描述P73.元数据(Metadata)P264.MARC(机读目录) P265.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C元数据)P266.搜索引擎P277.虚拟图书馆P278.人工神经网络(ANN)P279.本体(Ontology) P2910.信息构建P2911.信息网格P2912.概念地图P29●简答题1.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P52.信息组织的作用?×4 P133.信息组织的未来发展趋势?×4 P31第4章信息著录法●填空题1.文献信息编目工作主要分为两大步骤:第一步是,第二步是目录组织。
2.按照一定的著录法对某一信息实体的内容和形式特征所作的描绘就形成一条款目或记录。
3.款目包括描述项目、检索点(标目)、编目业务注记三部分信息。
款目是组成传统目录的基本要素。
4.描述项目是指著录项目中用于揭示文献信息基本特征的事项,包括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版本项、文献特殊细节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
5.著录信息源可以划分为与参考信息源,另外还有更为具体的规定信息源。
6.著录项目的设置一般应该具有规定性、兼容性和灵活性。
7.在文献信息著录中采用标准的著录用标识符的主要作用是,能跨域不同的语言文字障碍,实现国际文献目录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8.文献信息著录规则的主要作用是:指导文献信息著录工作,处理文献信息著录中的一般性问题,使文献信息著录保持一致性,使各具特色的文献信息在目录中有相对统一的表现形式。
9.ISBD总则与各个分则的编制结构和内容基本相同,都由以下三部分组成:(P r e l i m i n a r y)、著录单元说明(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e l e m e n t)和附录(A p p e n d i c e s)。
10.AACR2全书分为,,。
11.ISBD编制的总体目的是:。
具体目的是:使各国的书目著录具有互换性,各国的书目记录易于识别,传统的手工目录易于转换为机读目录。
12.我国确定的文献著录标准化的指导思想史:在著录项目的设置、著录项目的排列顺序与著录用标识符号三个方面实行“四个统一”,即中外文目录的统一、图书馆与文献情报部门目录的统一、各类型文献目录的统一、不同载体目录的统一。
13.《文献著录总则》主要内容包括和两部分。
14.描述项目标识符主要具有以下两个作用:方便地识别不同项目的含义,有利于促进不同国家地区的描述记录之间的交流和呼唤;有利于信息组织和检索的现代化,便利机读目录处理。
15.《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主要特点有:、、和。
16.MACR21由5部分组成:、、馆藏数据格式、M A C R21分类数据格式、M A C R21团体/小区信息格式。
17.MACR记录由记录结构、内容标识符和数据内容组成。
18.MACR21书目数据格式由、和三个部分组成,每个记录均以记录终止符结束。
19.MARC的优点:;;;现资源共享;有专门机构进行维护和修订;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20.MARC的缺点:编目人员的高要求;M A R C格式著录单元的限制;M A R C的标识系统的难阅读性;对多媒体信息描述不够;使用环境和范围的限制;F R B R(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对M A R C的冲击。
21.DTD的作用是以便对X M L文档进行有效的检查。
22.元数据的功能有、、、、、和。
23.元数据按功能分有、、。
24.DC元数据发展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以下所述:简单易用原则、内在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句法独立原则、可选择性、可重复性、可修改性、1:1原则、合适取值原则、国际性原则。
25.基本的RDF数据模型由3类对象组成:、、(S t a t e m e n t s)。
26.RDF语法主要用于元数据的创建和交换。
RDF数据模型有两类XML语法:串行化语法(s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s y n t a x)和简略语法(a b b r e v i a t e d s y n t a x).27.RDF提供3种容器:、、.名词解释1.著录P1242.款目P1253.著录项目P1274.描述项目P1255.检索点P1256.编目业务注记P1257.记录P1268.著录信息源P1269.著录用标识符P12710.文献信息著录规则P12811.MARC12.元数据13.RDF(资源描述框架)P188●简单题1.款目是组成传统目录的基本要素,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 P1252.ISBD的主要特点×3 P1303.AACR2的主要特点。
×4 P1344.《中国文献标目规则》的主要特点。
×4 P1405.MARC著录的优点。
×6 P1566.MACR的缺点。
×6 P1567.简述DC的元素和含义。
×15 P174第5章信息整序法●填空题1.信息资源分类法,是组织起来的,并配有一定的类分信息资源的工具。
从编制方式的角度来划分,信息资源分类法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即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
2.信息资源分类具有以下特征:;角度出发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采用一定的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通过类目索引提供从字顺角度查找类目的途径。
3.信息资源分类的作用:进行资源组织;建立分类检索工具;分类统计;相容工具。
4.分类法的结构体系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5.类目体系一般是以为基础,按照而建立的。
类目体系由主表和复分表构成。
6.建立类目体系的方法有两种:①②。
7.主表一般在基本部类的基础上,由基本大类、简表和详表等构成。
8.英文网络分类体系大都以排列基本大类,我国的网络分类工具则多数依据索频率等因素来序列类目。
9.简表的作用:需要使用详表的情况下,可以用来进行概略分类;便于用户进行较大范围的信息资源检索。
10.复分表的作用:;;。
11.按其使用范围,复分表可分为和两种。
此外,采用的仿分形式也具有与复分表相似的作用。
12.综合性文献分类法中常用的通用复分表有:、、等。
13.说明与注释通常包括编制说明、大类说明和类目注释等三种形式。
14.以《中图法》为例,简单概括其类目注释的主要类型。
第一,容范围;第二,揭示了某类与相关类的关系;第三,指明了具体的分类标引方法,说明了特殊分类规则和配号方法等;第四,规定了同类文献的排列方法。
15.类目索引主要有两个作用:主题的词语出发找到相应的分类号,克服类目查找的困难;便于用户查找分类表中被分散在各个学科门类的有关同一事物的类目及分类表中未列出的有关新概念。
16.类目索引主要包括、和三种类型。
17.信息资源分类法的标记符号的作用有两个:;。
18.按照号码组成成分,标记符号通常可以分为和两种。
19.信息资源分类法的标记符号具有的4种特性:、、、。
20.按照号码的组成方式,分类标记一般可以分为层累标记制、顺序标记制、顺序-层累标记制、分面标记制等基本类型。
21.几种特殊的标记方法有:、、、、、编号法等。
的类表结构主要包括、、、等内容。
23.阮冈纳赞把概括文献主题的分类特征归纳为5大基本范畴:即、物质(m a t t e r)、能量(e n e r g y)、空间(s p a c e)、时间(t i m e)。
24.《中图法》的五大基本部类:,,,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25.分类标引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26.类目辨析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根据上位类与下位类的关系了解类目的含义;根据同位类之间的关系了解类目之间的关系,根据类目注释了解相关类目的含义和范围;按照类目体系展开的规律了解类目的含义和范围。
27.《中图法》的组配标引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28.基本分类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分类标引时必须能够体现出分类法的逻辑性、等级性、次第性;必须将特定的信息资源归入最切合其内容的类;必须将特定的信息资源归入用途最大的类;不能单凭题名、篇名的意义归类;应适当体现分类标引的思想性。
29.主题法的特点:;;中心集中信息资源;通过参照系统等方式揭示主题词之间的关系。
30.主题词的类型按照选词方法可以分为、、、等;按照语词标识的组配特点,可以分为先组定组式主题法、后组式主题法和先组散组式主题法;按照其使用时是否进行控制,可以分为受控主题法与非受控主题法。
31.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的类型主要包括:、、。
32.《汉语主题词表》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一部,由、、组成,辅助索引包括了范畴索引、词族索引、轮排索引和英汉对照索引4种。
33.《社会科学检索词表》是中国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中心编制的一部供社会科学文献资源标引和检索的词表,为分面叙词表,是一部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由分类表、字顺表和英汉对照表三部分组成。
34.主题标引方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分析标引等。
35.主题标引程序:、、、录、审核。
36.主题标引的选词规则有;专指的叙词标引;组配标引;上位词标引;靠词标引;增词标引;自由词标引。
37.主题标引时一般应遵循下述组配规则:;用交叉组配;不能越级组配;叙词组配必须概念清楚、确切,具有单义性;叙词组配次序应按主体因素-通用因素-时间因素-地区因素-文献类型因素的次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