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实验小学
一、课程开发背景
著名教育家xx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也指出: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足见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从小养成了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给孩子们一个坚实的人生支点”,也就是力求用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去为学生的一生作好铺垫。

那么,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习惯”。

为此编制《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这对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小学生懂得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掌握文明礼仪、公共秩序以及有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卫生习惯。

2.具体目标
结合学校《习惯培养标准》(即学习习惯——“听、说、读、写、思”,行为习惯——“坐、立、行、谈、尊”,卫生习惯——“吃、穿、玩、洁、劳”,分年级、年段提出不同的内容及要求)进行实实在在的深入细致的教育。

三、课时设置及授课对象
课时设置:
每学年课时量18课时,每月间xx1课时。

授课对象:
低、中、高段学生。

四、教学材料与课程内容
根据多年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集全体班主任老师之智,搜集各类资料,通过改编、创编教材,作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载体。

教材共3册,每个年级一学年18个主题,每个主题1课时。

课时内容包括:
(1)引言(习惯要点、习惯要求),
(2)阅读与思考(故事引路“古代先贤故事”或“身边故事” ),
(3)体验与感悟(情境训练),
(4)我能做到(自我评估)。

各册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低段
1.我xx旗。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主动向他人问好。

4.不做危险游戏。

5.集合快、xx、齐。

6.不浪费食物。

7.我们爱劳动。

8.向小零食告别.
9.助人为乐数第一。

10.今日事xx。

11.从小做个诚实的孩子。

12.xx。

13.学会保护自己。

14.课前做好准备。

15.上课专心听讲,发言先举手。

16.读书、写字三个一要做到。

17.按时完成作业。

18.爱惜学习用品。

中段
1.耐心倾听别人说话。

2.微笑待人,帮助他人。

3.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4.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竞选。

5.敢于面对失败。

6.学会自我服务。

7.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8.遵守交通规则。

9.不做危险游戏,不逞能。

10.公共财产要珍惜。

11.确定合适的小目标。

12.积极地看待失败。

13.勇于提出不同看法。

14.善于观察,广泛探索。

15.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16.xx第一,比赛第二
17.温故知新话复习。

18.遵守考试纪律。

高段
1.小摊上的食品不宜吃。

2.不沉迷于电脑游戏。

3.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4.做事有计划。

5.团结互助,友善待人。

6.科学合理消费。

7.尊重隐私。

8.增加交流,和他人分享信息。

9.立即行动,不拖延。

10.拒绝抱怨,不害怕失败。

11.学习、生活不依赖他人。

12.热爱劳动。

13.时光一去不复返。

14.保护我们的地球。

15.做好读书笔记,整理好错题集。

16.善于总结学习中的得失。

17.善于制定计划。

18.学会统筹,有效复习。

五、课程实施建议
1.突出课程的生活性
要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要紧扣儿童行为习惯培养要求,以正确的行为习惯观念引导儿童开展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

2.突出课程的全面性
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要让儿童感兴趣,并涉及到学习、生活、游戏各个方面,涵盖儿童的全部生活时空。

要从学校扩展到家庭,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在学校、社会、家庭的配合和联结中交互构建,弹性延展。

3.突出课程的实践性
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习惯实践活动为课程呈现形态,实践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重视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4.突出课程的活动性
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养性,在活动中修身,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不仅符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学校的“活动育人”特色。

六、课程管理
1.成立校本课程教本开发委员会
主编xx
副主编xxxx
编写人员xxxxxxxx艳霞xx昊xx
2.开发校本课程纲要、教本
(1)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前工作布置,设计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由编委会主持领导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并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教材。

(3)编委会审核通过校本课程。

(4)实施校本课程。

(5)进行实施评价,并总结经验,修订完善学校校本课程方案及课程纲要。

附参考教案:
第五课正确对待批评
一、习惯养成目标:
1.让学生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思想。

2.教育学生在受到批评时,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并积极改正错误。

二、习惯要点:
1、不论批评正确与否,能做到先认真听。

2、批评正确时,用诚恳的语言虚心接受,表示悔过。

3、批评不正确时,不发怒,不顶嘴,慢慢解释,语气平缓。

三、阅读与思考:
两个主人同时从集市上买回两棵小树,一棵枝干挺拔,一棵却比较瘦弱。

两棵小树栽在相隔不远的花园,每天早上,主人都要去给他们浇水,枝干挺拔的那棵不停地受到主人的夸奖:
“瞧,多美啊!多壮啊!”主人在夸奖的同时,一丝一毫也不敢动它,便助长了它的骄傲之气。

瘦弱的那棵却一直受到主人的批评:
“瞧,又长出了没用的枝干。

”说完就开始修剪多余的枝叶。

开始,瘦弱的那棵树非常不理解,有些赌气。

渐渐地,它发现经过及时修剪后的自己越长越强壮,而再看看骄傲的邻居那棵树,由于它从不让主人修剪自己,早已长出了许多旁枝,也失去了以前的挺拔。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体验与感悟:
应该怎样做?
1、爸爸用完电脑没关机就走开了,妈妈以为是小明在玩游戏,就生气地批评了他。

2、李立一边吃西瓜,一边写数学作业,爷爷向妈妈告了他的状。

3、方红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提问,她回答不上来,方红受到严厉地批评。

五、我能做到:
接受批评时态度好
顶撞
及时改正错误
家里学校都一样
被误解时不发怒、不
(各位编委根据本年段学生特点四、五反馈体验环节可加以创新,不见得必须都用表格进行自评)
总体原则体现趣味与实践性相结合,老师容易操作;学生易学习、借鉴、实践。

辛苦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