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保密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140题)1 机关、单位违反保密法规定,对应当定密的事项不定密,或者对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A)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A 直接给予处分B 所有追究刑事责任C 相关给予处分2机关、单位应当(C)所确定的国家秘密。
对在保密期限内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不再作为国家秘密的事项,或者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
A 定期审核变更密级B 不定期审核解密C 定期审核及时解密D 不定期审核变更解密3 机关、单位对其制作的国家秘密载体必须标注(D)。
做出国家秘密标志,()根据不同的载体形式采用不同的标注方式,应当易于识别。
A 密级可以B 保密期限不能C 密级不能D 密级和保密期限可以4 机关、单位应建立互联网接入审批和登记制度。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互联网接入口数量原则上不超过(A),省级以下党政机关逐步实现互联网()接入。
A 两个集中B 三个集中C 两个分部门D 三个分部门5机关、单位应建立健全互联网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制定机构和人员负责拟在互联网发布信息的保密审查,并建立(A)。
审查应坚持()、全面审查,并综合分析信息关联性,防止因数据汇聚涉及国家秘密。
A 审查记录档案一事一审B 信息发布档案集中审查C 审查记录档案一周二审D 信息发布档案一月一审6 机关、单位涉密网络使用管理,应依据(D)严格设定用户权限,按照()原则,控制国家秘密信息知悉范围。
A 行政级别最高密级防护和最小授权管理B 岗位职责适当密级防护和适当授权管理C 行政级别适当密级防护和适当授权管理D 岗位职责最高密级防护和最小授权管理7 机关、单位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属于(B)。
A 自愿行为B 法定义务C 社会义务D 自主活动76 机关、单位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C ) ,定期检查保密工作。
A、岗位培训B 、警示教育C 、保密教育8 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A ) 。
A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B 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C 上级文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D 保密法及有关规定9 机关、单位公开发布信息应当遵循(C)。
A、“谁公开,谁审查”原则B 、事前审查原则和依法审查原则C 、A 和B10 机关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依照国家关于国家秘密及其秘级具体范围的规定(C)。
A、标明密级B 、进行管理C 、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11 机关、单位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坚持(A)的原则。
A、最小化B 、分级确定C 、分级确定和最小化12 机关、单位发生泄密事件时,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同时报告(C)。
A、市保密局B 、自治区保密局C 、当地保密工作部门13 机关单位应当每(B ) 对所确定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
A 半年B 一年C 两年D 五年14 机关单位对不明确事项, 应当先行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并自拟定之日起(B) 个工作日内报有关部门确定。
A 5B 10C 15D 2015 机关单位延长所确定的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 累计超过保密事项范围规定的期限, 应当(C ) 。
A 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B 报本单位保密委员会批准C 报规定该保密事项范围的中央有关机关批准D 解密16 机关、单位违反保密规定,对应当定密的事项不定密,或者对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C )给予处分 .A.直接责任人员B .其他相关责任人员C. 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相关责任人员17 机关、单位内部集中制作、存储、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用、独立、固定场所,应确定为(B )。
A 、保密要害部门B 、保密要害部位C 、重点涉密岗位18 机关、单位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A)检查保密工作。
A 、定期B 、不定期C 、定时19 机关、单位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的,应当(C)。
A、报本机关、本单位负责人批准B、报原定密机关、单位批准C、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20 机构撤销、合并时,原机构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及其他物品,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移交给有关单位。
下列移交做法不对的是(C)。
A、移交给制发机关和合并后的新单位B 、移交给承担其原职能的单位C 、移交给保密部门21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份关于保密工作的专门文件是(B ) 。
A《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B 《加强党的秘密工作通告》C《关于秘书工作技术问题的通知》D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保密工作通告》22 在管理曾经存储处理过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媒体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B)。
A、没有降低密级使用B 、不能使用时可以自行销毁C 、需要维修时应保证所存储的国家秘密信息不被泄露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军事秘密,情节特别严重的,处(C ) 以下有期徒刑。
A、三年B 、五年C 、五年以上十年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自(B )起施行。
A、2010 年8 月1 日B 、2010 年10 月1 日C 、2010 年12 月1 日25 做好科学技术保密工作应当依靠(C )。
A、单位的保密工作部门B 、单位的保密工作人员C 、广大科技工作者26 在境外遇到危及所携带的国家秘密载体安全的紧急情况时,要立即(A )所携带的秘密载体,并及时向本单位的保密工作部门报告。
A、销毁B 、藏匿C 、邮寄27 召开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会议时,主办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下面哪一项措施是错误的(B)。
A、具备安全条件的会议场所B 、使用无线话筒C 、依照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和管理会议文件、资料28 召开涉密会议,禁止使用(A ) 。
A、无线话筒B 、有线话筒C 、加密电视电话会议设施29 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形成的涉密载体,应(B)。
A 按新生成秘密管理,重新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B 按原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管理C 按秘密级密件管理D 按机密级密件管理30 在任何情况下,都禁止将(A)级秘密载体携带出境。
A、绝密B 、机密C 、秘密31 存储过国家秘密信息计算机媒体不能(B)密级使用。
A 、提高B 、降低C 、解除32 传递秘密载体,应当包装密封;传递秘密载体的信封或者袋牌上应当标明(C ) 。
A、密级B 、密级和编号C 、密级、编号和收发件单位名称33 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C )。
A、只能通过机要交通递送B 、只能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传递C 、只能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传递或者派专人直接递送34 传递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的途径是(B)。
A.只能通过机要通信传递B .可以通过机要通信、机要交通或派专人传递C .只能专人直接传递35处理涉密信息的多功能一体机(C )普通电话线路连接。
连接后,()将涉密信息传输到公共通信网络上,或被境外情报机构远程控制。
A 不能与不会B 可以与会C 不能与可能D 可以与不会36 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单台计算机,应当根据所处理信息的(C),按照相应级别信息系统的有关要求进行保护和管理。
A 最低密级B 平均密级C 最高密级D 知悉范围37 处理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B)。
A 、未处理国家秘密信息时可以上国际互联网B 、严禁上国际互联网和其他公共网络C、加“防火墙”后可以上国际互联网38 处理、存储机密级、秘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应存放在(A)中。
A、密码保险柜B 、铁质密码文件柜C 、铁质文件柜39 处理(B )信息的涉密信息系统,访问应当按照用户、信息类别控制。
A 、机密级、绝密级B 、秘密级、机密级C 、绝密级40 测绘成果资料由(A ) 提供。
A 测绘管理部门B 测绘队C 借领单位D 档案部门41 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时,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事项可由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及时解密。
(A)A、从全局衡量公开后对国家更为有利的B 、离保密期满不足1 个月的C 、对经济发展有利的42 传真涉密信息,必须使用(D)批准使用的加密传真机,只能传输()信息,绝密级信息应送当地机要吧部门译发。
A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秘密级B 国家密码管理部门秘密级C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机密级和秘密级D 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机密级和秘密级43 传真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必须使用机要部门批准使用的加密传真机,其中(C)的信息不能通过加密传真机传输,应送当地机要部门译发。
A 、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B 、绝密级和机密级C 、绝密级D44 对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事项,根据情况变化,可以及时解密的是(C)。
A 、该事项泄露后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损害程度发生明显变化的B、因工作需要,原接触范围需作较大改变的C、该事项公开后无损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或从全局衡量公开后对国家更为有利的45 对单位存在重大泄密隐患或发生失泄密事件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党政领导干部,视其情节轻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当给予(C ) 处分。
A、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B 、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或者留党察看C、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46 地(市)级以上各级保密局审批本行政区域内的涉密信息系统。
跨区域的涉密信息系统由(B)审批。
A、各所在地的保密局B 、上一级保密局C 、各单位保密组织47对计算机硬盘、U 盘等存储部件进行数据删除或格式化处理,只是对(B)进行了删除操作,对于()并没有做任何处理,可通过专业工具直接恢复被删除或格式化的信息。
因此,不得将未经专业销密的涉密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随意淘汰处理。
A 数据区信息文件分配表信息B 文件分配表信息数据区信息C 注册表信息文件分配表信息D 数据区信息注册表信息48 对某一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有争议的,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或者省、自治区、(C )的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A 、地市B 、县(区)C 、直辖市49 定密工作程序为: 由(A ) 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的具体意见,再由( ) 审核批准并承担( ) 。
A 承办人定密责任人法律责任B 定密责任人定密小组组长行政责任C 承办人定密小组组长法律责任D 承办人定密责任人行政责任50 定密授权机关在作出定密授权决定时, 应当明确一定的授权期限。
一般而言, 定密授权期限最长不超过(C ) 。
A 1 年B 3 年C 5 年D 10 年51 定密的根本依据是(C)。
A 保密事项范围B 定密目录C 保密法D 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52 当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下落不明时,认定构成泄密事件的时限是(B)。
A、绝密级30 年,机密级20 年,秘密级10 年B、绝密级10 日内,机密级、秘密级60 日内C、绝密级24 小时内,机密级、秘密级1 个月内53 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有争议的,由(C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