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城市水环境、水安全专题

北京城市水环境、水安全专题


海 绵 城 市
左上是通州运河森林公园的硬化路面,右上是南宁市河道旁的渗透路面 左下是通惠河两岸人工景观,右下是美国波特兰绿色街道雨水收集
治污清淤、生态修复改善水质
水质
截污:应当完成截 留生活污水直接排 放,严格落实雨污 分流措施,使污水 进厂,雨水排出。
水质
水质 清淤:新建改建一
批船闸、节制闸、 橡胶坝、码头等水
市域半数河流水质低于3类标准
• 2014年水环境公报显示,监测总河长 2545.6km,其中常年有水河长(总评价河 长)2351.2km。符合II类水质标准的河长 959.1km,占总评价河长的 41%;符合III类 水质标准的 河长188.2km,占总评价河长 8%,这些水质较好的水段主要分布在郊区, 而城区水系则多为劣五类以下水质。
水生态
重视北京城市水文 化方面历史遗迹的 保护,建立沿水文 化遗产廊道,创造 有特色、有个性、 有内涵的滨水区, 传承城市人文社会 发展。
水生态
满足城市居民贴近 自然、实现归属感 的重要空间,既是 休闲的场所,也是 居民步行、非机动 车行驶最佳通道。
防洪减灾专题
• 城市内涝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新型城市病,2012年遭受了“7.21”特 大暴雨袭击后,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治水措施,但是在2015年却又再次 出现城市内涝导致市区主要道路断路的严重情况。采用案例分析、文献 研究等方式,分析,研究了城市内涝的原因,分别为建设原因和管理原 因。并通过研究国外城市内涝应对经验。提出推行需要在城市开展绿色 基础设施和多功能雨洪设施建设,改变灰色的下垫面,让雨水回归自然 水循环。同时还应加强暴雨预报、预警工作,加强对公众防洪减灾教育, 加强部门间合作。
以水定产、以水定城
• 构建中心城区“西蓄、东 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格 局,开展东、西两条地下 深层排蓄廊道工程建设。
• 要建立首都圈公共财政与 环境基金,充分发挥北京 首都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建立水资源与生态补偿长 效机制,建设生态宜居与 安全智慧城市。
北京市域水系概况
• 北京市共有大小河流200多条,但实际可归纳为5大河流, 即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和泃河。这5大河流 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发源于崇山峻岭、蜿蜒穿越 山区流往于东南平原。
城市水系治理三大关键要素
开源节流、循环利用确保水量
水质 水量
治污清淤、生态修复改善水质
水生态
系统重建,文化重现发展生态文明
开源节流、循环利用确保水量
水量
对各种水源要进行 统一调配使用。 从南水中调用一定 数量供城市水系环 境治理。
水量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 建设。
水量
“让水充沛起来, 让水流动起来”,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 能。
延庆怀来地形图
城市水系分成三环
• 第一环是筒子河,也就是皇城故宫护城河,全长3.5公里; • 第二环是昆明湖—玉渊潭—南护城河—通惠河、长河—北护城河—亮马河—水
碓湖—二道沟这两条贯穿市中心区的风景观赏河道; • 第三环水系指的是京城北部的清河向东,与东北部的温榆河相连,再折向南,
与北运河相接,而作为北运河重要支流的凉水河,由京城南部自西而东,最终 汇入北运河。
北京城市水环境、水安全 与生态宜居建设问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6.2
以水定产、以水定城
• 未来将打造覆盖中心城区 和多个远郊区县的互连互 通“三环水系”,让水循 环流动起来。
• 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 现地表水、地下水、外调 水与再生水、雨洪水联合 调度,解决重点河段污水 直排入河及河道“脏、乱、 臭”问题。
环境治理工程建筑。
绿化:治理黑臭水 体,重塑河道,生 态修复,恢复湿地
等。
左上是韩国清溪川河道治理全貌, 右上是亲水步道和湿地公园,左 下是控制闸门和坝体用于净化水
体,右下是河道两岸绿化
系统重建,文化重现发展生态文明
水生态
考虑构建良性生态 系统的需要,通过 生态系统循环,促 进水质净化,提高 生物多样性。
北京城市水系概况
• 城市水系包括自然形成和人工开挖的流经城市区域的河流、渠道(含暗渠)、 运河以及市区湖泊和水库。城市水系为城市提供了供水、生物保护与景观等多 种生态服务,以其自然、社会经济与环境价值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 北京城市水系总长约400公里,大小湖泊26处,湖泊面积600多公顷,可以划分 成三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