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团体训练方案
第四次活动 1、 放松活动:万花筒(10分钟) 2、 过去一周作业分享与检查、作业分享后的感受。(15分钟) 3、 心理教育:(10分钟) (1)交互原则。人都有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内在需要和倾向,都希望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保持一种合理性。所以,人与人行为倾向之间存在相 互对应的关系。人们通常用正性情绪回应正性情绪,用负性情绪回应负 性情绪。所以,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喜欢我们和接纳我们,别人喜 欢并且接纳我们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先喜欢、接纳并尊重他们。因 此,你如果想在人际关系中保持主动,你就要先去喜欢、接纳并尊重别 人。 (2)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是 G.藿曼斯1961年提出的。其要点 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关系。这种交换既包括 物质的也包括精神(如情感、信息)的。人们不仅希望交换是公平,而 且希望这种交换是值得的,也就是说,希望得大于或者至少等于失。否 则就不值得交换,并且会认为这样的人际关系不值得维持。 4、练习:(70分钟)
12345
4. 小组使我有信心与更多的人交往 1 2 3 4 5
5. 我喜欢小组中的以下几个活动:
————————————。
6. 我喜欢小组中了解到的以下科普知识:
——————————。
7. 我不喜欢小组中的以下活动:
——————————————。
8. 我的建议:
——————————————————————。 (注:1 2 3 4 5
3.分组讨论并且做角色扮演:别人向你表示友好(问候、打 招呼、微笑、称赞),你可以有多少得体的回应?(塑型练 习,又叫行为预演)
大组中感受分享 4.言语与身态语在人际交往中的意义。身态语罗列。 5.戴高帽
文字作业:一周内的行为练习作业,包括主动称赞别人以及主动向人表 示友好等
第五次活动 1. 放松活动:突围闯关(10分钟) 2. 过去一周作业分享与检查、作业分享后的感受。(15分钟) 3.心理教育:先提问:你们通常都喜欢什么样的人?(20分钟)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通常人会喜欢以下类型的人, 1.喜欢自己的人 2.赞赏我们的人 3.看起来令人愉快的人 4.同意自己观点的人 5.为自己服务的人 6.自己为之服务过的人 7.有能力的人 8.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 9.有共情能力的人; 10.主动与我们交往的人。 11.热心助人的人; 12.外貌有吸引力的人 其他,由卡耐基总结: 12.以真诚的方式让我们感到重要的人。 13.真诚地对我们的话题感兴趣的人。 14.总提到我们的名字的人… 提问:你们通常不喜欢什么样的人? (把大家的观点罗列下来,通常有一个共同特点需要特别提醒大家,那 就是,在大家罗列的特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比例)。
练习3
1.分享彼此处理冲突的经验。(集思广益) 大组中感受分享
大组中感受分享 文字作业:当日活动的总结和感想;在同学中寻求小帮助,并注意寻找 可以助人的机会;如果你自己正与某人有冲突,那么就在这周内去尝试 解决它。
第八次活动
1. 放松活动:松鼠大树(10分钟) 2. 作业分享(15分钟) 3. 心理教育:(15分钟)
练习1.
1.两两一组:问对方三个小小的问题: (1)你是否具备向人求助的意识和能力? (2)你是否具备助人的意识和能力? (3)如果你陷入困境,你有多大把握能得到 他人广泛、及时而又有效的帮助?这些“他 人”都包括了谁,请递次将其罗列出来。 大组中感受分享
练习2.
1. 分组角色扮演:“求助的能力”训练。 一方扮演求助者,一方扮演助人者(两两一 组,自己设计各种求助的情境),一定要罗 列出具体的求助句式。
大组中感受分享 角色扮演(要找两个存在真实的不一致的人扮演): 主题:喜欢足球 的人向不喜欢足球的人说足球的好处 大组中感受分享 文字作业:对当日活动的总结和感想;一周内的行为练习作业,包括主 动打招呼、与人说话时面带微笑并正视别人等。至少有三次以上的倾听 练习,练习时要注意不作价值判断、并能对对方的情感以及述说的内容 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1.罗列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不公平现象并且罗列解决这些 问题的对策。 大组中感受分享
2.做角色扮演:别人一再向你提无理要求(总借钱不还,总 要你为他办这事那事等),你怎样在你一向的“与人为善”的原 则与“交互原则”和“社会交换的公平观”或者说即保护自己的权 益又不损害人际关系中保持协调? 大组中感受分享
2.学习关爱自己(20个需要罗列“我需要……”;自我宣 言:“我有义务满足自己的需要” 3.学习忠实于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学会对不合理要 求说不/怎样得体地拒绝别人/怎样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感受,全部要求罗列具体的句式!!!)。 大组贴在各人的背上,排成大
第七次活动 1. 放松活动:组歌大比武(15分钟) 2. 信任之旅(20分钟) 3. 心理教育:(10分钟) 互相帮助是人类生存的形式之一 人有助人的需要 在自我支持与寻求社会支持间建立恰当的比例 (1)平时的自立与自我支持非常重要,但必要时也要懂得求助,这与依赖 不是一回事。 (2)从操作上看,要注意人际距离的合理性。 怎样寻求社会支持 (1)要有必要时要向人求助的意识。 (2)要懂得区分社会支持系统中不同关系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3).要了解天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不等于社会支持系统,这需要平时细 心的呵护,。 (4)要掌握具体而又得体的求助语言。 3.练习(30分钟)
仅有社交技能是不可能建立可以持续发展的人际关系的。一个人除 了要有好的人品外,还要自爱、自重和自信。在具备人品和社交技能的 前提下,越有自爱、自重和自信的人越有人际吸引力。方法:(1)接 纳自己(2)关爱自己(3)保持自己 大组中感受分享
4. 练习(30分钟)
练 自信训练一: 习: 1. 学习悦纳自己(20个:“我擅长做……我真棒!”
第二次活动 1、 放松活动:兔子舞(15分钟) 2、 人际交往测试结果分析(15分钟) 3、 人际关系中的我(30分钟) 4、 共做一幅画(25分钟) 5、 脑力激荡(10分钟) 文字作业:对当日活动的总结和感想
第三次活动 1.放松活动:兔子舞与信任圈(20分钟) 2.作业的分享(10分钟) 3.人际交往基本技巧训练 (1)正视与专注:以正视与专注的神态两两交谈任一题目,每人一分 钟,旁边有一个观察者;俩人交换自己感受到的被重视的程度;观察者 谈所观察到的以及自己的感受。 大组中感受分享(15分钟) (2)微笑练习,分享感受:(10分钟) (3)打招呼练习(10分钟) (4)倾听练习(30分钟) 心理教育:指不仅能耐心细致地认真倾听,而且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对方 的意思并体会其情感。 倾听的意义:倾听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听者与说者相互了解并相 互影响的过程。 倾听的原则与技术:(1)原则:听全部。即不评价、不选择、不排 斥、不批评,完全中立、客观地倾听。(2)技术:①耐心、专注地倾 听,(如不时以点头或“嗯、奥”等作出回应)。 ②仔细捕捉对方表达时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③能对对方讲述的内容与 流露出的情感作出及时的反应。(“你的感觉是……”,“你的意思 是……”,“你是想说……”)*恰当的提问。
评 圆圈,每个人都写上自己对此人的称赞或者祝语,参考
估: 句式:
1. 我欣赏你…,
(优 2. 我注意到你在……方面有……大变化,祝贺你。
点聚 焦)
3. …
大组中感受分享
自我 1. 小组增进了我对他人的了解与理解 1 2 3 4 5
评 2. 小组增进了我对自己的了解与认识 1 2 3 4 5
估: 3. 小组使我掌握了社交技能
分组扮演:正确地插话或者起话题(塑型练习,又叫行为预演)。
大组中感受分享(20分钟) 4(30分钟)
练习1.
1. 讨论: 有哪些方式可以做到:“真诚而又得体地让别 人感到重要”?
练习2.
大组中感受分享
2.两人一组:面对面,甲注视着乙并不断地 说:“我欣赏你的……”,至少罗列出5条,然 后乙对甲说…… 大组中感受分享 3.正确地插话或者起话题。
第一次活动 1、 放松活动:刮大风(10分钟) 2、 循环自我介绍:(30分钟) 3、 自画像与分组(20分钟) 4、 抛物认人(5分钟) 5、制定团体公约(30分钟):(1)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 (正式提出退出者除外);(2)严格替他人保守秘密;(3)对他人的 观点不作价值判断。 个人签名 6、人际交往能力测试(15分钟)
没有 有一点 中等 较多 很多(符合)
两种 1.“现在请大家谈谈别人的称赞带给自己的感受,再换 评估 位想一下,别人看到我们的称赞时会有什么感受?” 自相 2.“别人的称赞和你自己评价的异同给你什么感受和启 对比 发?”
大组中感受分享
5. 祝福留言 6. 相亲相爱一家人(20分钟) 7. 人际交往测试
文字作业:当日活动的总结和感想;观察并且学习有幽默感的人,一周 内至少积累一个幽默的表达法;在作业本上罗列一下自己以往的交往习 惯,问问自己:“我平时与人交流时是否善于选择恰当的谈资(适当的 的身态,适当地插话或者起话题,积极反馈或婉转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 等)”?
第六次活动 1. 解开千千结(15分钟) 2. 作业分享(15分钟) 3. 心理教育:(30分钟) 先提问:如果你有选择,那么你通常愿意和什么样的人合作(把大家 的观点罗列下来,然后找共同点)。 会使人愿意与自己合作的人的个人特质: 合作 信任 共情 感恩 负责 信用 真诚 能力:…… 提问:如果你有选择,那么你通常不和什么样的人合作(把大家的观 点罗列下来,然后找共同点)。 大组中感受分享 4. 练习(20分钟) 分组讨论:“怎样表现共情”? (共情式理解‘你的意思是……’,你想说的是……’;共情式关心‘你帮 我忙;请你给我一个表达心意的机会’;) 大组中感受分享 文字作业:当日活动的总结和感想;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练习设身处地替 别人着想的能力;练习对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付出表达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