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岭南文化的外部显著的特点,是岭南文化质的规定性的外在显现。

本质是深层的,特征则是比较表层的。

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岭南文化的重商性
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领域历来具有重农抑商的倾向。

但是,这种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萌生的价值观念,在岭南地区并无突出的反映。

岭南文化上的商业精神不仅弥漫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往往制约者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

2.岭南文化的开放性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的岭南文化,必然是“窗权之下,易感风霜”,免不了要发生与其他外域文化的碰撞和交汇,形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呈现出与较为封闭的内陆文化有明显的不同性质。

3。

岭南文化的兼容性
开放性跟兼容性是相互联系的。

岭南文化具兼容并蓄的性质,它处于与不同文化相互对流和沟通的状态,不存在严重冲突和对抗的局面。

4.岭南文化的多元性
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在表现上,必然出现岭南文化的多元性。

岭南文化的多元性是指多种性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文化的并存,使岭南文化显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富有活力。

5.岭南文化的享乐性
岭南文化的享乐性不仅表现在舒适、快乐、美好、享受等美的生活追求,企求幸福生活,更重要的表现为通过劳动,获得成功,取得胜利,实现人生价值,达到目的以及对个人利益、事业成就的满足。

其主导方面是积极的,它催人上进,奋发,开拓,攀登,建设美好的生活,追求幸福的人生。

但也有一些消极因素,诸如过于追求刺激和物质享受,甚至奢侈。

6.岭南文化的直观性·
岭南文化的享乐功能与文化主体重感觉的直观性是密切联系的。

岭南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带有善变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岭南文化难以形成文化深沉的积淀和思辨成果,但它能刺激文化的生命机体,使之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7.岭南文化的务实性
岭南文化则具有浓厚的世俗性和实用性,比较重实际、重实利、重实惠。

岭南文化这种较强的现实取向和唯实精神是由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决定的。

8.岭南文化的远儒性
正因为岭南文化具有这种远儒性,反传统性,它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域文化来说,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和束缚较少,而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

岭南文化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

只有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科学地把握岭南文化的本质和特色,掌握其发展规律。

二、岭南民俗文化特征
(一)农业文化与商业文明并重
早在4500年前,古南越族人民就创造了以稻谷为主粮的农业锄耕文化。

同时岭南民俗中的商业文化特质使之卓而不群。

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

广州买发财大蚬的春节旧俗,重阳节的登高转运,梅县客家人的新年初三送穷鬼,阳江新春初一的行大运等等,都体现了在浓重的商业风习中,岭南民众突破“循规蹈矩”的农业意识,求财求运的功利愿望和投机心理。

可见,岭南商业文化的形成亦是自然自发,由广大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创造承载的。

在浓厚的农业文明背景中凸显商业文化氛围是岭南民俗文化的第一个特征。

(二)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交织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岭南大地也在尽情地上演着一幕幕现代时尚。

除了过洋节,珠三角城乡近十年来,无论男女老少,过生日都要吃蛋糕、吹蜡烛、唱生日歌、许愿,而且在夜间举行仪式,统统都是西方的风俗,
即使在农村也很普遍。

充分吸纳西方现代社会的风俗时尚,使岭南地域的民众生活充满现代色彩。

在广州荔湾区,传统的骑楼、西关大屋与独具异国风情的沙面洋房互相掩映;在珠三角地区,粤语、英语和普通话同时被使用,是办公、经商、旅游、日常交往的通用语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特征愈加显著,成为岭南民俗文化的一道风景。

(三)开放创新与保守陈旧呼应
当中原腹地的古汉语几经流变,终于在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的尘嚣中退出中国人的当代生活的时候,以开放变通为特征的岭南人却满口的古词汇,而且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区域方言,对普通话“敬而远之”,这也算当之无愧的岭南特色吧。

广府文化
沙湾飘色,我们可以从字面上解释:沙湾,地方名,指番禺沙湾这个地方,同时也指明了沙湾飘色的特色,因为飘色这种民间艺术不仅沙湾有,但沙湾飘色与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飘,是动词,同时也是形容词,因为这个飘字不仅点明了这种民间艺术的特点,而且也把一板色上半部分表演者“凌空而立”这一艺术特色表现得活灵活现,同时更是沙湾飘色这种民间艺术精华所在;色,名词,就是指飘色这种艺术形式。

色,有飘色,有跷色,有马色,有水色,还有春色、秋色等。

这里的人把构思制作色叫作啉(粤言)色,飘色表演叫出色,观赏飘色表演叫睇色。

沙湾飘色是一种在岁时节令期间进行巡游展演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形式。

明末清初已有雏形,主要是在每年三月初三“北帝诞”祭祀活动时抬着与北帝有关的人物造型巡游。

沙湾飘色以色柜为展示舞台,色柜上站着一个8-12岁的古装儿童,即“屏”,“屏”上再站一至两个2岁左右的古装儿童,即“飘”。

飘色是以屏和飘的扮相、姿态、服饰及道具有机结合组成造型,来表现某个故事、传说、戏曲和风俗内容。

番禺沙湾飘色以色彩艳丽,造型典雅,色梗钢筋幼细,装置奇妙,内容新颖等特点闻名于海内外。

广府建筑在历史进程中吸收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精髓,诠释了时代的发展变迁,展现了从接触碰撞到融汇创新的过程,突出体现了广府文化的开放姿态、兼容品格和创新思维三大基本精神。

广府文化源远流长,素有开阔、博大、包容的社会评价。

“广府文化具有浓厚的商业意识,既保留许多古风遗俗,又博采众长,善于吸收消化;具有多元性、多层次性和高辐射性的特征。

”这种文化心理也体现在广府建筑之上,它吸取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精髓,对旧有的广府建筑文化革故鼎新,以独有的建筑诠释了时代文化,城市建筑的文化之光穿越发展变化的历史,展示出广府建筑文化开放、兼容、创新的基本精神。

反映了广府人普遍追求平安、和谐、顺利的心态。

其核心是追求和谐,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自身生活的和谐。

广府人普遍胸怀宽广、与人为善、做事务实、胆色过人,勇于创新、热爱生活,且上述特性并非各自独立存在,一般是相互熔为一体,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广府人的优良品性,这些优良品性最终所彰显的是追求自身与万事万物相和谐的价值取向。

而在当今,这种价值取向的许多方面正与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与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目标相一致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