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写字习惯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这是因为字写得如何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风度等。
《新课标》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对于小学生身心特征来说,写字不仅可以巩固识字,字写得正确端正,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写字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文化素养。
因此,上好写字课,对学生进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近几年来,我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写字教学路子。
1、培养学生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
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轻者影响写字质量,养成不良习惯;重者影响生长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
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的做法是:(1)编写儿歌。
把正确坐姿及握笔的要点编成儿歌,如:“写字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
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
‘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
让学生熟记成诵,并印发给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做写字操。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做到每次写字前先做“写字操”,(闭眼、吸气、头正、肩平、身直、臂开、睁眼、握笔、写字、足安)真正做到“练字先练姿”。
(3)学生体验。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应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自悟问题的缘由,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过去抓学生的坐姿,握笔,只要求做到“三个一”,至于为什么要“三个一”,学生就不得而知了,常常难以坚持,现在,我把工作做到细微处。
先让他们执笔写字时靠近笔尖,学生立刻就会发现这样执笔是看不见笔尖的,为了看到笔尖,身体就得往前倾,头向左偏,时间久了,学生感到很不舒服。
告诉学生这样不仅人易疲劳,而且容易造成近视和脊柱弯曲。
再让学生手指离笔尖稍远些,他们就能感到腰板可以挺直,胸部就能与桌沿一拳的距离了。
这样,使学生在体验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4)拍照鼓励。
结合教学给坐姿和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拍照,展示给大家看,让身边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
(5)家长配合。
让家长把自己孩子的正确姿势拍照放大,贴在孩子的书桌前,时时提醒自己。
这样老师、家长、齐抓共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写好规范字的好习惯。
要掌握千变万化的书写线条,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
“学好规矩,循序渐进”。
写字技巧的学习离不开这条基本原则。
如果把一个字看成是一部组合巧妙的“机养器”的话,那么,八个基本笔画则是组成“机器”的“零件”。
“零件”是否精确,直接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
为此,写字课中,对规范、漂亮的基本笔画、笔画的变化及汉字部首进行教学是重中之重。
在众多正楷字帖中,上海著名硬笔书法家钱沛云编写的《标准小学生写字字典》可算得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字帖,它里面的例字规范、漂亮、易学,可作为小学生必备字贴。
我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在课堂上,我把八种基本笔画、部首写法结合范字教给学生,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笔笔到位,各个象样。
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就能学以致用,逐步写成规范的正楷字。
3、培养学生认真读贴的好习惯。
读帖是指临摹者在写前对字帖静观默察,细想体味,对范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笔先。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不读贴,或对字帖稍作浏览,就匆匆下笔,以至顾此失彼,徒劳无功。
要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读贴能力和习惯。
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临笔画,临间架结构,临行气,临章法等。
如临笔画,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位置,起笔和收笔的方圆,藏露,笔画的长短、精细、俯仰、斜正、曲直等。
让学生养成“整体把握,细致观察”的读帖习惯。
4、培养学生欣赏相互学习的好习惯。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也不存在完全一样的字。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利用课余时间,在班级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吸引对书法有兴趣,书写水平较高的学生参加,定期活动,专人指导,把他们培养成为书法骨干,以带动其他学生的书写水平,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1)、开展一日一诗活动。
在书法兴趣小组的指导和安排下,每天安排一人在黑板报的“一日一诗”栏中写一首诗,字写得好坏,全班同学都有评价,这个同学听后会受到教育和启发,以后加强练习,逐步提高。
(2)、开展作业展览活动。
平时上演草、写作文,把书写认真的摆出来,让大家观摩,师生共同对作业进行评价,写得好,好在哪里,特别是竞赛、统考中文质兼美的作文,更有欣赏价值,可以张贴出来,让大家学习。
(3)、开展写字竞赛活动。
每学期安排一至二次竞赛活动。
内容包括毛笔字、钢笔字、圆珠笔字、粉笔字的比赛。
字的练习可利用节假日等空余时间,比赛也不必用太多时间,可在上课后十分钟或下课前十分钟举行,字也不必写得太多,一般以一段话或一首诗为主。
比赛的日期可一周比赛一种,四周内完成,赛前要告诉学生,让学生早有准备,比赛后要评奖,还要把优胜者的作品进行展览。
潜移默化中,学生有了竞争意识,学习意识,从而也就有了写字的兴趣,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评价。
5、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习惯。
勤学苦练是古今书家的共同之处。
如何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我的做法是讲故事,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爱听故事是小孩的天性,自古至今有许多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练字的轶事趣闻。
我在写字课中有重点地介绍他们勤学苦练书法的事迹。
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洗笔方便,索性就到庭院的池塘边去写,在池塘边洗笔。
天长日久,那水塘里的水就变成黑的了,成了后人传为美谈的“墨池”。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看到晋古碑,在碑前观了三天才离去。
这样既教育学生学习他们勤学苦练的精神,又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与自己的惰性做斗争。
我坚持识字、写字有机结合,即教学生字时有机地进行写字指导。
当然,仅靠一周一节写字课,学生是不可能把字写好的。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练字的计划。
确定每天练字的时间,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15分钟练字,回家练15分钟,并要求家长督促,真正落实“天天练”。
因为有了老师的指导,家长的督促,学生进步更明显了,兴趣更浓了。
6、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
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形是: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做作业时又是另一种书写。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作业多,难以顾及书面质量;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
为此,我在写字课上,对学生反复强调,一定要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业之中,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要有“提笔即是练字时”这种意识,就应该做到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提起笔来写字,就要严格遵守正确的写字姿势。
特别要抓紧日常各门作业这一练写字的最好机会,和各科老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天天在练字”。
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当然,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
对此,教师一定要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要抓住小学阶段的最佳时期,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黄永光2008-10-20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这是因为,字写得如何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风度等。
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使用汉字的人,人人都应该写一手好字,以适应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
作为身担教育重任、肩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工作者,教学生从小写好汉字,无论是对他们目前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躬亲示范,身教重言教要求学生写好字,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如果教师的字写得工整、清丽、美观、大方,学生受其熏陶,那么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天长日久,有些学生的字也写得同老师相差无几。
如果教师的字写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既不工整,又不美观,学生目睹其形,受其影响,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具有可塑性强,善于模仿的特点。
在他们眼里,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老师写的每一个字都是正确的,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是最可信赖的。
教师课堂上的板书、作业批改中的评语,都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字就是他们的字帖,好与差他们都认为是正确的。
有个家长在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有个错别字,就告诉他某某字写错了,而孩子却反驳道:“没错,俺老师就是这样的。
”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笔一画,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总之,一个教师一生任教几十年,教过的学生有几千人,教师的板书,影响的不是“一兵一卒”,而是“千军万马”。
因此教师不但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还应练好一手规范漂亮的黑板字,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影响,使之终生受益。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书写工整、美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好的板书,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工作和学习态度。
加强教育,激发情感书法艺术是我国独有的传统艺术。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以书法艺术的价值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汉字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使用人数最多,我国的书法艺术深受世界各国喜爱,特别是日本和东南亚一带,其中日本人民有四分之一和汉字书法结下不解之缘。
一些欧洲国家还派留学生来我国专门学习书法艺术。
教师还可以讲一些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故事,让学生们知道写字是离不开勤学苦练的。
我曾对学生讲过一个故事:“我国东汉书法家张芝从小就爱写字。
日日临写,从不间断。
他每天在院中的池水里洗刷笔砚,日子久了,池子里的清水都被墨染黑了。
”当时,同学们听得出了神,不时露出愕然的神态,好象自己也要下决心像张芝那样刻苦练字了。
要教育学生珍惜现有的好环境和好条件,学习古代书法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刻苦练字。
唐代的怀素,因家贫买不起纸笔,便种下三万株芭蕉,采芭蕉叶练字。
老叶摘完了,新叶还小,舍不得采摘,干脆就在嫩页上悬臂练字,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家。
郑虔家贫,练字常常没钱买纸,听说长安城南恩寺里贮藏着几屋子柿叶,于是就住在寺里,以柿叶当纸练字,正面用完用反面,竟把几屋子柿叶全写完了。
后来,把自己写的诗和画合成一卷献给皇上,唐玄宗称之为“郑虔(诗书画)三绝。
”北宋的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母亲见他好学,就教他用芦杆在沙地上练字。
由于他勤奋刻苦,书法也很有成就。
现在,每个家庭都富裕了,“文房四宝”不用发愁,不会出现怀素芭蕉上练字、郑虔柿叶上练字、欧阳修沙地上练字那样的情况了,那同学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练好字呢?目前,大多数中学生的字写得很差,有些大学生的字写得更差,有人评价现在的大学生写的字是“每况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