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谷小娟(天津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天津 300204)摘 要:词汇是几乎每个英语学习者都头疼的难关,认知语言学的兴起给词汇教学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本文从核心词汇、意群教学、分析综合法三个方面阐述认知语言学与英语教学实践结合的作用。

前两方面涉及认知语言学对词汇教学宏观影响,第三方面从具体方法上探讨词汇教学策略。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核心词汇;意群;分析与综合Abstract:V ocabulary has always been a headache for m ost English learners.But C ognitive Linguisticsbrings new light to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many aspec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 ognitive Linguistics to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ree dimensions:core v ocabulary,language chunk,and analysis andsynthesis.The first tw o inv olve the Macro-im pact of C ognitive Linguistics on teaching performance,andthe third explores s ome specific methods and strategies in language teaching.K ey w 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core v ocabulary;language chunk;analysis and synthesis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2002)02-0041-04I.词汇教学现状学习任何一门语言,词汇都是重要的基石,也是语言学习最终最难以攻克的堡垒。

中国作为英语学习的“超级大国”,历来对词汇教学重视有加。

各种目的用途的英语教学都有相应的词汇底线,比如英语专业四级大纲要求6,000词汇量,八级12,000,公外四级要求4,200(新大纲),六级5,500;出国考试G RE要求除基础词汇以外再加6,000应试词汇。

我国不少学者致力于英语教学,对于适合中国情况词汇教学做了许多有益探索。

但也不可否认,在词汇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1.理论研究囿于西方已有成果。

因为西方20世纪90年代以前理论研究多涉及在自然条件下(natural setting)习得语言形式(language form),即语法的习得,所以有关外语学习环境下的词汇教学略显苍白。

2.理论研究的“阳春白雪”难以融入大众教学的“下里巴人”。

来自教学人员的研究多数是感性、技巧性探索,缺乏足够理论指导。

比如图书市场上普遍为中国学生看好的“词汇闯关”类的书,宣讲的绝大多数是向记忆和耐力挑战的策略。

据统计各种大学英语四六级词汇书就不下20余种,每种每版印数在1~3万册。

《G RE词汇精选》从94年问世以来,每年销售量3~5万。

更何况还有其他各种词汇书,可谓铺天盖地。

这一方面体现出学生学英语的热忱,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常规课堂教学的不足。

从大批学生半途而废或是背过大量单词却不能进行简单口语会话,不能写出用词恰切的作文等失败经历中,更让人感到,没有足够科学理论方法指导的词汇学习,造成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太大了!笔者并不反对背单词,而且很赞成在适当层面上集中突破式记忆单词,然而记忆决不仅是单纯重复达到熟练的过程,更是认知过程,至少包括:输入———理解———与原有知识重组———强化———记忆五个环节。

英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单词的科学指导。

既然是科学的指导,则必然要有其理论基础。

现从认知语作者简介:谷小娟(1974-),女,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收稿日期:2002.04.04言学角度做一初步探讨。

II.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源自一种教学理论,而教学理论又受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近几年来,认知语言学对传统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在诸多方面提出挑战。

首先,结构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研究重点都是语法的习得,认知语言学却提出词汇习得的重要作用,“词汇在语言中所起的作用,比我们以前所认识到的大得多,尤其在我们谈及语言处理过程的时候。

”(Skehan,1998)结构语言学从语言本身的结构出发,认为语言习得是由反复强化“刺激———反应”过程而实现的;转换生成语法开始关注人的因素,指出人不是机器,人脑中存在“语言习得机制”(LAD),从而不仅能够学习听到或见到的句子,也能够利用这种机制创造新句子。

但这种观点基本还是属于“结构派”,只不过把人外部的“语言结构”转移到人脑中,学习是激活人脑语言机制的过程;认知语言学进一步提出,语言学习决不仅是激活原有机制的问题,它需要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有人说人脑是个黑匣子(black box),我们可视的是语言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却不能见到中间处理过程。

认知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试图打开这个黑匣子,研究其中过程。

首先,K rashen提出可理解输入(com 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继而G ass (1988)把这一条件修正为理解的输入(com prehended input),于是对语言学习的各个因素和环节展开了研究。

如记忆(Atkins on and Schiffrin,1968;G athercole and Baddeley,1994)、注意(noticing)(Schmidt,1990)、输入处理过程(input processing)(Van Patten,1996;Schmidt,1990,etc.)、语言输出处理过程(output processing)(An2 ders on,1989)等。

这些细致的研究无疑将大大提高语言教学的科学程度。

本文从核心词汇、语义群、分析与综合法几方面探讨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词汇教学策略。

III.认知语言学对词汇教学的启示1.核心词汇(core v ocabulary)正如儿童习得母语语法会有一定的顺序一样,词汇的习得也是有一定顺序的。

这体现在人的认识首先是从自我,而后到周围事物,进而到较远事物,最终形成抽象概念。

词汇习得过程与母语习得有很大不同,学习者已经有完善的具象和抽象思维能力,因而英语词汇习得的顺序主要体现在由基本范畴词向其他范畴词的过渡。

范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我们界定并把握事物的标准和依据。

Berlin et al.(1973)以动植物为例,将名词划分为五级范畴:a.Unique beginner生物类别:plant,animalb.Life form存在形式:tree,bush,flowerc.G eneric name科属名称:pine,oak,maple,elmd.S pecific name标名:ponderosa pine,white pine,Jack pinee.Varietal name物种:N orthern ponderosa,Western ponderosa其中第三等级科属名称被认为是最基本范畴。

Berlin等人发现每种语言都有500左右这样的词,最先被儿童习得。

其他各类词汇如抽象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也都存在基本范畴词。

英语中约有2000左右核心词汇,即基本范畴词,《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三版)就使用这2000个左右的核心词汇作为定义词。

核心词汇在日常口语、普通文章中使用频率最高,掌握了核心词汇就意味着打开了通向基本语言交际的大门。

并且,大量的转化、派生词、短语、固定搭配用法、习语等都源自核心词汇,突破2000瓶颈,学生词汇量有望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向3500、5000词汇迈进,达到中级水平。

因此,英语教学初级阶段一定要注重核心词汇,如果基础没打好,势必以后的学习会“事倍功半”,受到阻碍。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接触到部分天津市大学英语三级考生英文习作,惊讶地发现,学生词汇用法错误大量出现在初级词汇,而不是中高级词汇,如:(1)People breathe in the dirty air and health is dangerous.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学习时把dangerous简单等同于“危险”了,而没有了解dangerous实际意义是like2 ly to cause danger。

(2)We should serve for our s ociety whole heartedly.如果掌握serve本义to w ork for,错误就可以避免了。

也有一些学生词汇量较大,却不知其适当用法:(3)When they don’t like the food they have bought,they will abnegate it.在本来类似口语式的文风中,陡然暴出abnegate这样一个大词,让人瞠目。

由此可见,不能盲目追求词汇量的扩大,通过多种手段掌握好核心词汇是学好英语不可忽略的阶段。

2.意群教学(language chunk)Pawley and Syder(1983)在研究学习者语言输出时注意到,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达到本族语言者的流利程度,但是本族语人还是能够轻易识别他不是本国人,原因是他的用词、搭配不同于本族语言。

比如汉语为母语的人学英文很容易出现“overcome shortcomings”这样的错误搭配。

人脑有潜力储存大量词汇。

根据优选论(Prince and Sm oleusky,1993)人类发出语音的两个基本规则是“清晰性”和“省力性”,两者相互制约平衡;Diver(1997)提出,在交际中,同样存在“最大限度交际需要”和“最省力愿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

这些都是人脑思维方式的表征,这正反映出人脑对于知识信息的储存特点,一方面要力求“清晰”,能够有足够的语汇表达千差万别的思想,另一方面要有“系统性”,便于随时调出使用。

根据清晰原则,人脑中应当有相当的词汇储备,根据省力原则,所储备词汇要有效压缩(com pact2 ness of storage),遵循节约原则(parsim ony),同一个单词不能重复存储(non-redundancy),二者矛盾制约的结果是词汇往往不是单独存储的,而是以意群为单位的,便于随时取用。

优选论的核心是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制约条件又具有普遍性和可违反性。

于是出现了可重复存储,即同一个单词可以在不同搭配功能中重复存储(redundanc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