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Q/×××不压井作业操作规程(本稿完成日期:2008-10-30)中原石油勘探局 发布前言本标准由中原油田石油勘探局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斌、王子海、金智涛、张玉芳、唐献伟。
不压井作业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水井不压井作业的选井条件、施工准备、不压井作业程序、技术要求、资料录取、安全与环保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水井不压井作业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766 液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SY/T5443 地面防喷器控制装置专用液压气动件。
JB4730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SY/T5053.2 地面防喷器及控制装置。
SY5170 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钢丝绳规范SY6.23 石油井下作业队安全生产检查规定SY/T 5791 液压修井机立放作业规程SY/T5587.5-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井筒准备。
SY/T5587.6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起下油管作业规程SY/T6610 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不压井作业利用油水气井井下的密封工具和专用井控装置、作业平台,实现不放喷、不压井起下管柱的过程,称为不压井作业。
3.2井控装置具有防顶、防喷等性能,由安全卡瓦、闸板防喷器、环形防喷器、球形防喷器、举压缸、液控装置及管柱内防喷装置等配套设备、工具组成的系统总称为井控装置。
3.3游动卡瓦在加压起下作业过程中随着液缸上下移动控制管柱起下速度的卡瓦,称游动卡瓦。
3.4固定卡瓦在加压起下作业过程中固定在液缸下部支撑管柱的卡瓦,称固定卡瓦。
3.7举压缸通过液控操作能克服井内压力,控制井内管柱上升或下降速度的液缸,称举压缸。
3.8堵塞器根据井下油管不同的内径,通过自重、钢丝传送、机械方式所下入封堵管柱内孔的工具,称为堵塞器。
3.9防溢球座连接在管柱底部,用以防止下钻井内流体从管柱内孔溢出并可以通过液压或机械方式改变密封方向的球座,称为防溢球座。
3.10液控装置具有控制卡瓦、闸板、剪切防喷器等打开关闭,举压缸的升降性能,由发电机,液压泵、蓄能器、液压管线等连接起的控制不压井作业系统实现不压井、不放喷作业的操作平台称为液控装置。
4 不压井作业选井原则4.1 井内技术状况清楚,无落物、套管无变形、只需进行起下作业。
4.2井口压力,气井油套压不超过5MPa.油井油套压不超过8MPa.水井油套压不超过12MPa.5 施工准备5.1资料5.1.1井史资料。
5.1.2井下管柱结构。
a. 油管规格及深度;b.工作筒规格及深度;c. 油管挂上端内螺纹规格;d.井下工具规格及型号(抽油泵、封隔器、配水器、防砂管等)5.1.3套管现况。
施工准备应符合SY/T5587.5-2004的规定。
5.1.4生产现况。
a.产液量、综合含水;b. 油压、套压、流压;c.静压。
5.1.5历次作业施工简况5.1.6井口采油树型号规格。
5.1.7井位、道路、电源情况。
5.1.8施工方案及完井要求。
5.1.9 施工设计,安全预案。
5.2设备5.2.1 联合作业机5.2.1.1 联合作业机提升能力不低于650kN。
5.2.1.2 联合作业机有效作业高度不小于23m。
5.2.2 防喷装置系统5.2.2.1 防喷装置应符合SY/T5053.2 地面防喷器及控制装置。
5.2.2.2防顶、防掉卡瓦支撑负荷应大于300kN。
5.2.2.3防喷器组工作压力应不小于35MPa。
5.2.3 液控装置。
5.2.3.1 液控装置包括:液控操作台、蓄能器、液压缸、液控管线。
5.2.3.2液控装置应符合GB/T3766 液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及SY/T5443 地面防喷器控制装置专用液压气动件的规定。
5.2.4内防喷装置。
5.2.4.1 内防喷装置包括:堵塞器、防溢球座、防喷盒、防喷管、防喷堵头、防喷阀门、钢丝绞车。
5.2.4.2 内防喷装置工作压力应大于21MPa。
5.2.5工作液入井液应保证与地层配伍,油水井一般用清水,pH值应在6-8之间,水质清洁;气井用加入0.3%活性剂的活性水。
6 不压井作业程序6.1装防喷管下堵塞器或关闭井下油管密封装置。
6.2 卸井口流程,安装防喷器组。
6.3 卸防喷管试提原井管柱。
6.4 倒出油管悬挂器。
6.5 起原井管柱。
6.6 加压起管柱。
6.7 加压下管柱。
6.8 正常下管柱。
6.9 油管管柱座封。
6.10 整体吊下井控装置。
6.11 整体吊装采油井口。
6.12 装防喷盒,下抽油杆。
6.13对防冲距,连流程液压打开防溢球座,交井生产。
7 技术操作要求7.1 施工准备7.1.1 设备安装应符合SY/T 5791 液压修井机立放作业规程的规定。
7.1.2 作业平台应使用φ22mm钢丝绳固定。
7.1.3 井控装置及液控装置应按JB4730的规定检验合格。
7.2 封堵7.2.1油管漏失、结盐、结垢、结蜡情况下,可用通径规使用钢丝或内管输送预通后选择合适外径的堵塞器进行分段堵塞。
7.2.2堵塞器尺寸与井下管柱工作筒尺寸应相匹配。
下堵塞器后可泵注清水进行助送,排量应控制在0.25m3/min以内。
7.2.3堵塞器进入工作筒后,蹩压不小于10MPa,稳压不小于30min后,打开井口放空,溢流量应不超过15L/min。
7.3安装井控装置7.3.1装防喷盒封堵井口内油管,卸防喷盒,封堵合格后,采油井口整体吊至不妨碍作业处妥善保存。
7.3.2钢圈槽擦净后,应涂润滑脂,钢圈应无损伤。
7.3.3检查核实油管螺纹规格,准备好相应规格的提升短节,其长度应高出井口装置30cm以上。
7.3.4井控装置整体吊装,注意不要碰伤钢圈,卡瓦、闸板两端不应有妨碍开关的物体。
7.3.5连接螺栓全部上满,逐次对角旋紧上下间隙差不大于1mm。
7.3.6整体安装完毕后,蓄能器储满20MPa,作为突然停车备用液控系统的能量。
半封和全封和剪切应全部打开,通过液过液控系统试压调整。
7.4倒油管悬挂器7.4.1油管悬挂器提升不得划伤自封,球形防喷器、环形防喷器。
7.4.2打开、关闭防喷器时两端应一致。
7.4.3应调整防喷器装置各环节压力,防止座封器过防喷装置时,压力过大损坏部件或伤人。
7.4.4井口压力过大时,可用安全短套平衡防喷装置的压力。
7.4.5油管悬挂器卸掉后,丈量、记录准确清楚,应放置合适部位保存。
7.4.6自封芯子与压盖应放正。
提升短节插入时,注意不得划伤胶芯子内壁。
7.4.7自封、环形、球形要调整到不漏失即可。
7.5起管柱7.5.1起油管应按SY/T5587.6规定执行。
7.5.2起下操作不得顿井口,游动车不得左右来回摆动,不得用榔头等工具敲击油管。
7.5.3井口操作台应备用防喷专用闸门或防喷堵头等工具。
7.5.4液流筒内的液流应通过软管线排离井口。
7.6加压起管柱7.6.1油管有上顶显示时,关闭游动卡瓦进行加压起管柱。
7.6.2使用液压缸控制举升油管至上支点,关闭固定卡瓦。
7.6.3 确认固定卡瓦关闭后,打开游动卡瓦用液缸带动游动卡瓦下放至下支点。
7.6.4 关闭游动卡瓦,打开固定卡瓦。
7.6.5 重复7.6.2-7.6.4的动作,起出井内全部管柱。
7.6.6液压缸起下行程应小于最大行程0.3m以上。
7.6.7应有专人负责液控系统的操作。
7.6.8套管出口控制阀应有专人负责,不得随意放压。
7.6.9管柱提升速度应控制在1m/S以内。
7.6.10上卸扣时,应防止游动卡瓦松动。
7.6.11用液缸提油管负荷较大或遇卡时,可控制套管放压或用泵车挤水冲洗,不可突然快放。
7.6.12当油管接距吊卡小于220mm或已在吊卡上时,可用防喷堵头提升。
7.6.13接箍过环形、球形、自封时注意压力变化;应及时调整液控压力,防止液流喷出。
7.6.14起至尾管时,应严格控制举升速度在0.5m/S以内,工作提至全封与剪切闸板以上,自封以下空间时,关闭卡瓦、咬紧油管、滚筒刹车要稳牢,并关闭全封,剪切闸板。
7.6.15井口压力高于10MPa,应配备防顶卡瓦、剪切闸板;井口压力低于0.5MPa时,应配备防掉卡瓦。
7.6.16起至封隔器或配产器、防砂管等工具时应在防喷装置系统中封闭,分别倒开,上短节提出。
7.6.17起出全部管柱后,关闭全封闸板,井控置内余压应放为零。
提出尾管,做好收尾工作。
7.7加压下管柱7.7.1所有下井管柱工具应冲洗干净,丈量记录准确、清楚。
7.7.2配下井管柱应注意下井工具,如封隔器、配产器、防砂管等,上部应加1-2m长提升短节。
不能通过防喷器的工具,应通过调整井控装置的内径、高度来满足工具的需要(特殊工具例外)。
7.7.3堵塞器或防溢球座配制应与下井工作筒相匹配,装入工作筒后,其上部应填满润脂,以防脏物卡理打捞头。
7.7.4第一根油管插入防喷器装置后,应缓慢放至全封以下位置,后使用安全卡瓦、固定卡瓦、半封卡牢。
7.7.5游动卡瓦打开,液缸举升游动卡瓦到上支点卡牢。
游动卡瓦在上支点卡牢后,环形、球形防喷器应高于套压0.5MPa以上,打开全封和剪切闸板,调整液控装置各部件的压力,无漏失为合格。
7.7.6打开安全卡瓦,固定卡瓦、通过液缸游动卡瓦慢慢把油管压入井内。
7.7.7游动卡瓦压至下支点时,安全卡瓦、固定卡瓦、半封卡瓦关闭,游动卡瓦打开通过液缸举升至上支点卡牢,安全卡瓦、固定卡瓦半封打开,加压压下油管。
7.7.8连接第2根油管,重复7.8.4-7.8.7的动作,下入全部管柱。
7.7.9加压起下时,两缸应保持压力平衡,升降高度一致。
7.8正常下管柱7.8.1下油管应按SY/T5587.6规定执行。
7.8.2调整好液控系统中的各种压力(如蓄能器、球形、环形、自封等压力)。
7.8.2正常下管柱时,下入速度应不超过3m/S,不得顿击井口,不得敲击油管。
7.8.3全部起下过程,应随时向自封芯子加注机油润滑,并随时观察液压油情况;严防液压油漏失影响井控或液控失灵,造成损失。
7.9起下工具7.9.1下井工具冲洗干净,表面不得有毛刺,光滑、丈量、记录准确清楚。
7.9.2下井工具进入自封、环形、球形时调整液控压力,不得划伤胶芯。
7.9.3下井工具不应挂碰卡瓦。
7.9.4带压力的井装卸井下工具必须在井控装置内完成。
7.9.5油管挂应冲洗干净,密封圈完好并涂沫润滑脂。
7.9.6油管挂进入锥座时应扶正,慢慢座入,注意不得划伤密封圈。
7.9.7顶丝应对角逐个旋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