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复习之古文化常识分类积累练之天文地理(一)天文1.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2.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3.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4.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5.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
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
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
6.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7.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8.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
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9.月亮: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地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月亮为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月亮为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月亮为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月亮为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月亮为广寒、清虚;(7)因传说中为月亮驾车之神名叫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10.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
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11.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
苏轼《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
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12.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中最亮的星。
民间把它称作寿星。
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
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13.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
“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二)历法1.纪年法(1)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
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无穷尽。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与妻书》)(2)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称元年。
从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促织》)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张衡传》)(3)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廉颇蔺相如列传》)(4)年号干支兼用法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梅花岭记》)2.纪月法(1)序数纪月法古代纪月,常用序数。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正月、二月、三月、四月等十二个月,并以此来纪月。
四月初五日辰刻。
(《三元里抗英》)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游褒禅山记》)(2)时节纪月法有时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
如“孟春(1月)”“孟冬(10月)”。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古诗十九首》)(3)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特定的“建”字。
荒村建子月(农历十一月),独树老夫家。
(《草堂即事》)3.纪日法(1)干支纪日法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石钟山记》)(2)序数纪日法初八日,始开靖海门及大南大东二城门。
(《三元里抗英》)(3)特定称谓纪日法①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阎典史传》)②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赤壁赋》)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
(《与妻书》)③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登泰山记》)(4)传统节日纪日法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日。
②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
人日题诗寄草堂。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③三元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
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
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合称为“三元”。
④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
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杜甫有诗:“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⑤花朝农历二月十五,相传为百花的生日。
伤怀同客处,病眼即花朝。
(《早春》)⑥寒食农历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五日,又谓之“寒令”,须禁火三日。
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令”的代称。
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诗:“时当一百五。
”⑦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日。
屈原投江日。
⑧伏日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终伏(末伏)的第一天。
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总称“三伏”。
⑨初七、下九“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叫“七夕”。
传说每年此夜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
“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日。
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
汉时,初七、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⑩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
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故以此时为赏月之佳节。
⑪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日。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⑫冬至冬至节,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白昼时间一天天长起来,叫作“冬至一阳生”。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扬州慢》)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
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
7.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三)地理山川关隘名1.江指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2.河指黄河。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过秦论》)3.崤指崤山。
崤有二陵焉。
(《崤之战》)4.函指函谷关。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秦论》)5.岱指泰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岳》)6.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梦游天姥吟留别》) 7.四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8.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9.大泽指云梦(在今湖北省长江南北,本为两泽,江北为云,江南为梦。
后来淤为陆地,今洪湖等是其遗迹)、洞庭、彭蠡(今鄱阳湖)、具区(又名震泽,今太湖)。
10.五湖一般指具区、洮滆(即太湖附近的洮湖和滆湖)、彭蠡、青草(在洞庭湖东南)、洞庭湖。
11.玉门关又称玉门,在甘肃省敦煌市西北。
汉代置关,是古代出塞的必经之路。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之四)12.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因在玉门关的南边,故称阳关。
汉代置关,也是出塞的必由之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地区名1.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赤壁之战》)2.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亮兄瑾也,避乱江东。
(《赤壁之战》)3.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群英会蒋干中计》) 4.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5.三秦指陕西一带地区,古代为秦地。
项羽灭秦之后,把秦地分为雍、塞、翟三部分,故称三秦。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鸿门宴》)有时“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货殖列传》)7.河北、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8.中国指中原地区。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9.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10.岭南“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以南地区,约今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相对中原地区来说,该地在五岭以外,故又称“岭表”。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食荔枝》)11.阴阳阴,指山岭的北面,河流的南面;阳,指山岭的南面,河流的北面。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登泰山记》)一般来说,在由两个字构成的地名中,如果第一个字是山、水名,第二个字是“阴”或“阳”,“阴”或“阳”就表明该地的方位。
如“华阴”在华山的北面,“江阴”在长江的南面,“衡阳”在衡山的南面。
判断下列对古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
1.古代的纪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