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1.2几何公差带解析

4.1.2几何公差带解析


②当给定两个方向时,公差带是正截面尺寸 为公差值t1×t2 四棱柱内的区域
⑶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ø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 0.01mm的圆柱体。(注:公差值前加注ø) 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2、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用于控制零件上实际平面的形状 误差。

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的两平行平面内。
4.1.5
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公差带
几何公差带指由一个或几个几何上理想的线或面所限定 的,由线性公差值表示的区域
形状公差 轮廓度公差 定向公差 定位公差 跳动公差
一、形状公差
形状公差 —— 是指单一提取(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 变动全量。形状公差涉及的要素是线和面,形状公差带只有 形状和大小的要求。 。 形状公差带 —— 是限制单一提取(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 区域,零件提取(实际)要素在该区域内为合格。 形状公差带的特点----是不涉及基准,其方向和位置随实际 要素不同而浮动。 分为:1、直线度 2、平面度 3、圆度 4、圆柱度
四、 定位公差
定义:关联提取要素对其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要素的允许变 动量. 定位公差带具有确定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的尺寸为理论正确 尺寸;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位置、方向和形状 的功能。 分为: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1、同轴度
同轴度公差涉及的要素是圆柱面或圆锥 面的轴线。 同轴度是指被测轴线应与基准轴线重合 的精度要求。 同轴度公差是指实际被测轴线对基准轴 线的允许变动量。 同轴度公差带为直径等于公差值t且轴线 与基准轴线重合的圆柱面所限定的区域。 该公差带的方位是固定的。

平面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的区域。
3、圆度
圆度公差用于控制回转体零件的横截面轮廓 的形状误差
圆度公差带是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 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4、圆柱度
圆柱度公差用于控制零件上实际圆柱表面的形 状误差。
实际圆柱表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mm的两 同轴圆柱面之间.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的两平行直线 之间的区域。
⑵在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
如图是一个方向的示例,棱线必须位于箭头所指方向距离为 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平面内

①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 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⑵在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
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示例,棱线必须位于水平方向距离为公差 值0.2mm,垂直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1mm的两对平行平面之内。
2、面轮廓度
面轮廓度公差用于控制零件上实际曲面的形状 和位置误差 。
面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 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 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 应位于理想轮廓面上。

标注示例
0.02
被测轮廓面必须位于包络一 系列直径为公差值0.02 mm,
对理想轮廓面对称分布的两
SR
等距曲面间区域内。 理想轮廓线由SR来确定,公 差带位置浮动。
定向公差特点:
定向公差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公差带的 位置可以在尺寸公差带内浮动; 定向公差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方向和形状的 职能。 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被测要素给出定 向公差后,通常不再对该要素提出形状公差要 求。需要对被测要素的形状有进一步的要求时 ,可再给出形状公差,且形状公差值应小于定 向公差值。
无基准要求
标注示例
被测轮廓面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 直径为公差值0.02 mm,对理想 轮廓面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面间 区域内。
理想轮廓线由SR35来确定,而
位置由基准A和理论正确尺寸40
有基准要求
确定。公差带位置固定。
三、 定向公差
定义:被测关联要素的实际方向对基准要素在 理论正确方向上允许的变动量。定向公差涉及 的要素是线和面。 分为: 1、平行度 2、垂直度 3、倾斜度
基准:用来确定被测关联要素方向、 位置关系的参考对象。
基准的种类
●单一基准 由一个基准要素建立的基准。 ●公共基准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要素建立的一个独立 的基准。
基准字母的放置:
单一 基准
两个共 同基准
基准体系,自 左至右优先
1. 平行度
(1)面对面平行度公差带 公差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且平行于基准 平面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
取各截面(测量圆柱面
上)跳动误差的最大值作为
该零件的径向(端面)圆跳 动误差。
1.圆跳动 径向圆跳动 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
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
平面内、半径差为圆跳动公 差值t,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 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46
1.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公差带是在
以基准轴线为轴线的任一直
径的测量圆柱面上、沿其母

φt
t
公差带位置浮动:上下浮动。
φt
t
无基准要求
公差带位置浮动:可以摆动。
φt
t
无基准要求
标注示例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 一截面上,被测轮廓线 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直 径为公差值0.04 mm, 对理想轮廓线对称分布 的两等距曲线间区域内。 理想轮廓线由R30、R15、 22来确定,而位置由基 准A、B和理论正确尺寸 12、25确定。公差带位 置固定。
1、直线度
定义: 直线度公差用于控制零件上实际直线的形状误差。 种类: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直线度可分为: ⑴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⑵在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 ⑶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⑴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t 0.1
任一竖直面与该平面相截形成的实际轮廓线,必须落在该 竖直面内且距离为公差值0.1mm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1)面对面对称度公差带 公差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且对称于基准中心平面的两 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
(2)面对线对称度公差带 公差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且对称于基准轴 线a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 P0为通过基准轴线a的理想平面。
3、位置度
位置度公差涉及的被测要素有点、线、面,而涉及的基准要 素通常为线和面。 位置度是指被测要素应位于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矩形框 格表示,不直接附带公差)确定的理想位置上的精度要求。 位置度公差是指被测要素所在的实际位置对其理想位置的允 许变动量。 位置度公差带:被测要素相对于理想位置对称分布。
根据允许变动的方向,全跳动可以分为径向全跳动、 端面全跳动两种。
径向全跳动
公差带:半径差为公差值 t ,且与基准轴线同轴 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提取表面应限定在半径差为 0.1mm 且与公共基准 轴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 问题:径向全跳动与圆柱度有何异同?
径向全跳动与圆柱度异同:
径向全跳动的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的 形状是相同的,但前者的轴线与基准轴 线同轴,后者的轴线是浮动的,随圆柱 度误差形状而定。 是被测圆柱面的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 差的综合反映,可控制圆柱度和同轴度 误差。
端面全跳动
公差带:距离为公差值 t ,且与基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的区域。 端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表作垂直 于基准轴线的直线移动,指示表的最大读数差不得大于公差值 0.05mm。
(1)面对面垂直度公差带 公差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 t且垂直于基准 平面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
(2)线对面垂直度公差带 在任意方向上,公差带为直径等于公差值 t且轴线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所限定的 区域。
3、倾斜度
(1)线对线倾斜度公差带:给定方向上距离为公 差值t,且与基准要素成理论正确角度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的区域。

圆柱度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 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二、轮廓度公差
轮廓度公差 —— 无基准要求的属形状公差, 有基准要求的属方向或位置公差。
分为:1、线轮廓度 2、面轮廓度
1、线轮廓度 线轮廓度是对曲线形状的要求,是限制实际 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无基准要求
有基准要求
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 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 上。 理想轮廓线是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几何曲线。 理论正确尺寸: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态、方向、 位置的尺寸。
(1)点的位置度公差
提取球心应限定在直径等于0.3的圆球面内,该圆球的中心由 基准平面A、B、C和理论正确尺寸30、25确定。
(2)线的位置度公差
公差带:直径等于公差值 t的圆柱面所限定的区域。该圆 柱面的轴线的理论正确位置由基准平面c、a、b和理论正 确尺寸x、y确定。此公差带的方向和位置是固定的。
五、 跳动公差带
跳动公差是按特定的检测方式定义的位置公差。其公差带没有实际
意义,但检测方法简单实用,能将几何误差综合反映在测量结果中。 圆跳动是指被测提取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由位 置固定的指示表在给定测量方向上对该实际被测要素测得的最大与最 小示值之差。 全跳动是指被测提取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连续旋转,同时 指示表沿与实际被测要素作相对直线运动,由指示表在给定的测量方 向上对该实际被测要素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 测量时指示表测杆轴线垂直于基准轴线且相交,称为径向跳动;平 行于基准轴线,称为轴向跳动。
孔组--几何图框
对于尺寸和结构分别相同的几个被测要素(称为成组要素, 如孔组),用由理论正确尺寸按确定的几何关系把它们联系 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而构成的几何图框(组内各孔轴线理论正 确位置构成),来给出它们的理想位置。
公差带:直径等于公差值 t的圆柱面所限定的区域。该圆柱 面的轴线的理论正确位置由基准平面A、B和理论正确尺寸x、 y 、L确定。此公差带的方向和位置是固定的。
被测圆柱面的实际轴线应限定在直径等于 t且轴线 与基准轴线a重合的圆柱面公差带内。
2、对称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