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脊椎动物。
它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个高等动物类群。
哺乳动物的进步性持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
环境条件。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25℃一37℃),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4.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e
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这些进步性特征,使哺乳类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分布几遍全球,广泛适应辐射,形成了陆栖、穴居、飞翔和水栖等多种生态类群。
哺乳动物是由具有某些两栖动物特征的原始爬行动物发展而来的,在躯体结构上还保留着与两栖类相似的特征:
两栖类、哺乳类爬行类、鸟类
头骨双枕髁单枕髁
皮肤腺丰富缺乏
排泄物尿素尿酸
一、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胚胎在母体内发育时通过胎盘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把排泄物送入母体内。
1.胎盘:胎盘是胚胎的绒毛膜和尿囊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的特殊结构。
哺乳动物
胚胎的绒毛膜和尿囊膜相愈合,并形成许多指状突起(绒毛)嵌入母体的子宫内
膜,胚胎与母体之间由这层膜隔开,胎儿、母体的两套血液循环不相通,营养
物质、呼吸气体和代谢废物靠扩散作用进行交换。
2.哺乳:幼体产出后,依靠母体的乳腺分泌的乳汁供给发育所需的营养。
哺乳使后代能在
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的保护下迅速成长,大大提高了哺乳类后代的成活率。
二、哺乳纲躯体结构
(一)体形:
前肢肘关节向后转,后肢膝关节向前转,四肢位于身体的腹侧下方,使躯体离开地面,增大了对身体的支撑和弹跳能力。
体形多样化:兽形:四肢发达,有尾,适合奔跑,陆生。
鲸形:躯体流线型(鱼形),四肢退化,呈浆状,水生。
蝙蝠型:前肢特化成翼,具皮膜,能飞翔。
适应辐射:来源于同一祖先的动物在扩大生存范围和占领分布区的过程中,因遭遇到不同的环境条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适应器官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二)皮肤及衍生物:
保护身体,避免运动损伤和有害物质侵入;防止水分散失;感受外界刺激;调节体温;分泌;排泄;储存营养等。
皮肤的状态常反映动物身体的健康情况。
表皮角质层发达,真皮加厚,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感觉末稍,能感受温度、压力和疼觉等。
皮下脂肪层发达,有隔热保温作用。
皮肤衍生物包括毛、爪、蹄、角、鳞及皮肤腺.
皮肤腺特别发达:皮肤腺来源于表皮生长层,有皮脂腺、汗腺、味腺和乳腺4种类型。
根据乳头的有无及开口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
无乳头型:乳腺似汗腺,无乳头,如鸭嘴兽。
真乳头型:乳腺管都开口乳头表面,如灵长类。
假乳头型:乳头内有一空隙,称乳管,乳腺管开口于乳管基部,如牛。
(三)骨骼(这三点是哺乳动物骨骼的鉴别特征。
)
1>具7节颈椎,除极少数种类外,哺乳动物都具有7节颈椎(海牛、二趾树懒6节颈椎)。
2>具双枕髁;
3>下颌由单一齿骨组成,并直接与脑颅相连。
1头骨特点:
(1)全部骨化,(2)骨块数目减少,(3)脑颅大,(4)颧弓出现,供咀嚼肌附着,(5)合颞窝型,(6)有2个枕髁与寰椎相关节,(7)次生腭完整,
(8)鼓骨构成中耳腔外壁及外耳道的一部分,为哺乳动物特有。
(9)下颌骨为单一齿骨构成,颌脑连接为颅接型
脊柱:分为颈、胸、腰、荐、尾五部分。
椎体双平型,两椎体间有软骨椎间盘相隔,椎间盘中央有残留脊索叫髓核。
坐骨与耻骨在腹中线愈合处叫坐耻骨合缝。
封闭式骨盆,胎儿产出时坐耻骨合缝处韧带变软,骨盆腔变大,有利于胎儿娩出。
(四)肌肉:具膈肌、皮肤肌发达、咀嚼肌发达
(五)消化
1口腔:牙齿为再生齿、槽生齿和异型齿。
再生齿:乳牙和恒牙之分,乳齿脱落后长出恒牙。
槽生齿;异型齿:牙齿在形态和功能上有不同的分化。
门齿(切齿):切断食物。
犬齿(尖齿):穿刺和撕裂食物。
前臼齿(磨牙):研磨食物,有乳齿,需换牙。
臼齿(磨牙):不具乳齿。
因食性不同,哺乳类牙齿可分为食虫型、食肉型、食草型和杂食型
具肉质的唇:为吮吸、摄食和辅助咀嚼的重要器官。
具唾液腺:
2消化管:胃的贲门部(靠近食道的部分)、胃的幽门部(靠近十二指肠的部分)及胃底(自喷门向左前方突出部分)。
胃的向内前方较小的弯曲(凹缘)称胃小弯,向外后方的
弯曲(凸缘)称胃大弯.酸性环境。
大多数确乳动物的胃和兔一样属于单室胃。
(反刍胃)
反刍:在瘤胃和网胃内经过初步微生物消化后的食物可以逆呕再返回口中重新咀嚼,这一过程称为反刍(俗称倒嚼)。
小肠:分化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三部。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
3消化腺:肝脏是体内最大的腺体、位于腹腔前部,分为6叶.肝脏除分泌胆汁外,还具有调节血糖、贮存肝糖、形成尿素、中和有毒物质、参与破坏红血球和贮藏血液等机能。
肝脏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A调节体液;B调节血糖;C调节脂肪代谢;D调节氨基酸代谢提供能量;
E合成蛋白质或其它物质;F储存作用;G解毒作用;H吞噬作用
(六)呼吸系统
喉部具声带。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长颈鹿无声带。
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进行腹式和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膈肌收缩,中央腱下降(向腹腔移位),胸腔扩大。
(吸气)
膈肌舒张,中央腱上升(向胸腔移位),胸腔缩小。
(呼气)腹式呼吸: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前移,胸腔扩大。
(吸气)
肋间内肌收缩,肋骨后移,胸腔缩小。
(呼气)
(七)血液循环:右心房室孔有三尖瓣,左心房室孔有二尖瓣。
心室与动脉连接处有3片半
月瓣。
具左体动脉弓;
静脉系统趋于简化:前大V.一对(有些种类只有一条右前大V.),后大V.一条;肾门静脉消失;成体腹静脉消失。
静脉系统简化缩短了循环路径,有利于提高血压,加快循环速度.
红细胞不具细胞核,体积小,呈双凹形。
不具细胞核:降低红细胞自身对氧的消耗,提高输氧效率。
体积小,数量多,及双面凹陷都增加了红细胞与O2的接触面积。
(八)排泄:排泄物主要为尿素。
(九)神经和感觉:嗅觉特别发达。
由于新脑皮的发展,将原脑皮推挤到侧脑室中成为一弯曲白色宽带状隆起叫海马,古脑皮推移到大脑后腹面成为近三角形的隆起叫梨状叶。
大脑表面形成沟回增加了表面积(十)生殖:哺乳动物生殖器官发达,除原兽亚纲外,全部胎生。
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尿道、副性腺和阴茎组成。
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组成。
第三节哺乳动物的分类
一、原兽亚纲:哺乳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
二、.后兽亚纲 (有袋亚纲) 为低等哺乳动物,如袋鼠、袋狼、袋熊等。
三、真兽亚纲
胎生,具真正的胎盘。
不具泄殖腔,消化道以肛门单独向体外开口。
大脑皮层发达,具胼胝体。
体温恒定,一般在37C左右。
(一)食虫目(二)树鼩目(三)翼手目(四)灵长目[猴科、猩猩科、人科](五)贫齿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