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编制目的及依据 0第二章工程概况 (1)第一节支护结构设计 (1)第二节支撑拆除工程量及进度要求 (3)第三章施工布署 (4)第一节组织及职责 (4)1. 安全管理小组组织架构 (4)2. 安全岗位职责 (4)第二节施工准备 (5)1. 技术准备 (5)2. 人工 (5)3. 机械 (6)4. 材料 (6)第三节拆除方法 (6)1. 拆除流程 (6)2. 拆除方法 (7)第四章安全管理及成品保护 (10)第一节安全监测 (10)第二节安全管理 (10)第三节成品保护 (11)附件:操作台立杆计算书 (12)第一章编制目的及依据为本工程基坑支护工程顺利拆除,并满足安全、经济和工程工期要求,特编制本方案。
编制依据有:1)《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支护结构设计本基坑支护工程的构件主要包括钢筋砼灌注桩、冠梁、腰梁、支撑梁、联系梁(环梁)、加强板,钢立柱。
各构件的参数见表2.1.1间距为2.5m。
负一层楼板底四周布置14#槽钢回顶,一端顶至楼板周围,一端顶至支护桩上,间距为每根支护桩上回顶一根槽钢。
基坑内支撑平面布置图见图2.1.1,图中未注明的支撑为ZC2。
图2.1.1 基坑内支撑平面布置图第二节支撑拆除工程量及进度要求根据支护工程特点,将需要拆除的支护结构进行划分,各构件的拆除的工程量见表2.2.1。
按工程总进度计划,本基坑支护工程拆除作业工期应控制在18天内。
第三章 施工布署根据围护结构特点,在拆除过程中严格遵守“先撑后拆、对称拆除”的原则,在基坑传力块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方可拆除支撑。
为最大限度减少拆除作业对工程总工期的影响,本工程支撑采用机械切割的方法,对构件进行整体拆除。
第一节 组织及职责1. 安全管理小组组织架构项目建立支撑拆除安全管理小组,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
项目经理赵一波执行经理段君技术负责人黄晓伟工程部经理魏春荣专职安全员郝雪伟架子班支撑拆除班安全防护班2. 安全岗位职责 2.1. 项目经理对拆除工程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 2.2. 技术负责人1)对本工程项目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技术工作负总的责任。
2)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时解决安全达标和文明施工中的安全技术问题。
3)参与本工程项目所有安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技术措施,并组织监督实施。
2.3.工程部经理1)负责贯彻施工组织设计,对作业班组进行全面安全、技术交底。
2)按规范及工艺标准组织施工,保证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3)组织记录、收集和整理各项技术资料和质量保证资料。
2.4.专职安全员1)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同时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隐患继续扩大。
2)参与组织施工现场应急预案的演练,熟悉应急救援的组织、程序、措施及协调工作。
3)指导生产班组安全员开展安全工作。
4)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5)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做好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人员提出防止事故的措施,并督促实施。
6)督促有关部门人员按规定分发和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7)会同有关部门人员做好防尘、防毒、防暑降温工作。
8)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9)归档管理有关安全资料。
第二节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根据进度要求,配备8名专业机械操作工、8名架子工和8名安全防护工,并配备劳务队伍的专职安全员。
3.机械4.材料第三节拆除方法1.拆除流程将整个支撑平面按纵横中心线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东南西北区。
每个区域单独配置作业人员、施工机械。
各区同时作业,实现支护结构的对称拆除。
1.1.环梁应力卸载在各区中,先将环梁在区与区交界处进行破口,释放支护结构应力。
1.2.ZC2对称拆除在各区中,以ZC2的梁端部为界,按跨进行整体切割吊运,当跨度大于6m时,按6m为一段进行切割吊运。
1.3.ZC1对称拆除ZC2拆除后,即进行ZC1的拆除。
以ZC1的梁端部为界,按跨进行整体切割吊运,当跨度大于6m时,按6m为一段进行切割吊运。
1.4.环梁对称拆除ZC1拆除后,即进行环梁的拆除。
环梁按5m为一段进行切割吊运。
1.5.立柱拆除支撑及环梁拆除完毕后,即进行钢构立柱的拆除。
将立柱底部一次切割,一次吊运出场地。
2.拆除方法2.1.操作台采用扣件式钢管搭设,架体沿构件轴线搭设,纵距1000mm;垂直构件轴线设3根立杆,立杆横距500mm;沿高度纵横两方向设步距1500mm的水平杆,底部第一道水平杆距地面200mm。
架体立杆均安装可调底托。
立杆上部均安装可调顶托,并安装2根钢管作为横梁。
沿架体两侧安装竖向剪刀撑。
架体纵向示意架体横向示意2.2.构件切口标记用红油漆在构件单元切口处喷涂标记。
构件单元划分见表2.1.1。
实际施工过程中,如主体结构施工可提前插入,则可考虑将不影响主体结构施工的部位划分成每个重量1t 的单元进行切割,缩短主体结构施工时间。
2.3.绳锯安装固定根据已确定的切割形式将金刚石绳索按一定的顺序缠绕在主动输及辅助轮上,注意绳子的方向应和主动轮驱动方向一致。
并在一定区域内设安全标志,以提示行人不进入施工作业区域。
绳锯机2.4.切割作业切割先采用电动切割机在标记处进行破口,然后再用绳锯切割机进行切割。
切割2.5.构件分离吊运采用汽车起重机对切割完毕的构件吊运出基坑。
构件捆绑吊点应对称设在距端部1/4处。
起吊时,任何人员不得站立在构件上,并首先吊离架体20cm,检查捆绑牢靠后方可正常吊运。
60°l/4l/4构件吊运在拆除期间,为确保安全,须提前在负一层楼板底四周布置14#槽钢回顶,一端顶至楼板周围,一端顶至支护桩上,间距为每根支护桩上回顶一根槽钢。
第四章安全管理及成品保护第一节安全监测本工程基坑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测,监测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
基坑开挖期间至基坑开挖到底后每天监测1次,底板完成后每3天监测1次,地下室完成一层后每周监测1次,直至土方回填。
在支护结构拆除前,通知设计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应力释放时,结构的允许变形进行论证,并要求在应力释放过程中,第三方监测单位驻场进行实时监测,以防应力骤变造成安全事故。
第二节安全管理1)对所有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2)拆除过程中要排专人进行基坑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施工,请设计、专家查看排除隐患后,方可进行施工。
3)为防止拆除时,附属材料飞溅伤人,支护结构拆除时,要在拆除范围设警戒线,非施工人员不得入内。
并设置安全员进行现场监督。
4)拆除时,施工现场设拆除监护人员,防止施工人员进入施工机械回转半径之内,造成机械伤害。
5)作业面与负一层板面高差大于2m,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6)操作台就位完毕,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进行验收后方可使用。
7)汽车吊吊运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严禁超负荷作业,且必须有专人指挥。
8)切割用的氧气瓶、乙炔瓶摆放距离不得小于5m,且必须有动火证后方可使用。
9)切割作业时持续在切割部位浇水,对串珠进行冷却,同时防止扬尘。
10)当出现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和救援预案。
11)吊运出基坑的构件远离基坑边线至少2米距离,且不应多于2层。
12)由安全员建立并收集安全技术档案,内容包括:拆除工程施工合同及安全管理协议书、拆除工程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脚手架及安全防护设施检查验收记录、劳务用工合同及安全管理协议书、机械租赁合同及安全管理协议书、安全施工日志等。
第三节成品保护1)操作台立柱下方必须使用底托,防止架体对负一层板面产生过大应力2)严禁高中抛物。
操作台上的除必要的工具外,不许堆放任何材料或工具,防止掉落。
3)吊运切割完毕的构件时,按操作章程进行安全吊运。
防止因捆绑或吊运不当,构件砸向板面。
附件:操作台立杆计算书计算依据: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3、《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一、工程属性二、荷载设计梁宽度为1.5m ,沿梁轴线取1m 长作为计算单元。
永久荷载设计值kN l G G k 4515.1252.15.12.12=⨯⨯⨯=⨯⨯⨯=施工荷载设计值kN Q Q k 1.25.114.15.14.11=⨯⨯=⨯⨯=单根立杆承受轴压力kN n Q G R 7.1531.245=+=+=三、模板体系设计设计简图如下:架体纵向示意 架体横向示意四、立柱验算长细比验算顶部立杆段mm a h k l 2990)20021500(574.11)2(10=⨯+⨯⨯=+=μ 非顶部立杆段mm h k l 29901500993.1120=⨯⨯==μ[]2101889.1529900=<===λλil长细比满足要求! 立杆稳定受压验算mm h k l 34531500993.1155.12max 0=⨯⨯==μ2179.153453max0===i l λ 查表得,φ=0.154 立柱受力验算kN m m kN kN H R N 1.162/16.02.17.1516.02.1=⨯⨯+=⨯⨯+=[]222/215/207506154.01.16mm N f mm N mmkN A N f =<=⨯==ϕ 满足要求!五、可调托座验算立柱受力[]kN N kN N 301.16=<= 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