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储量
(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规定夹矸的起扣厚度为0.05m-0.10m。 目前测井解释精度难以达到。综合考虑,起扣厚度下限定为0.2m。
31
煤层有效厚度
储量计算参数
面积权衡法 适用于井网不均匀的评价钻探区。 (1)等值线面积权衡法 以直线内插法编制的有效厚度等值图为基础,将井与井之间煤层厚度视为 线形变化,即煤层厚度呈楔形变化。
30
储量计算参数
煤层有效厚度
夹矸扣除标准
(1)煤田勘探中 可采煤厚>0.7m时,夹矸<0.05m,不需要剔除。 0.05m<夹矸<0.70m时,必须剔除夹矸。 夹矸≥0.70m时,夹矸上下煤层单独计算有效厚度 结论:煤田勘探中有效厚度的确定精度高,可直接用于储量计算。
4
基本概念
煤层气资源量——是指根据一定的地质和工程依据估算的赋 存于煤层中,当前可开采或未来可能开采的,具有现实经济 意义和潜在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数量。 煤层气地质储量——是指在原始状态下,赋存于已发现的具 有明确计算边界的煤层气藏中的煤层气总量。
5
基本概念
煤 层 气 资 源 储 量 分 类 与 分 级
Gi=A× h× D× C
Gr=Gi × Rf
Gr --- 煤层气可采储量,m3 Rf --- 采收率,%
19
储量计算方法
数值模拟法
(1)煤层气模拟软件:Comet-II、COALGAS、ECLIPSE、CMG等。 (2)技术步骤: 模型建立;敏感性分析;历史拟合;累积产气量预测曲线。 (3)对储层参数和生产数据进行拟合匹配,获得气井预测产量。 (4)求取采收率,计算可采储量。
25
储量计算参数
含气面积
面积边界类型
地质边界; 煤层净厚度下限; 含气量下限; 瓦斯风化带; 矿权边界; 自然地理边界; 计算边界。
评审要求必 须对申报区 边界论证
26
储量计算参数
含气面积
注意事项
1. 地层倾角 (1)倾角小于150时,直接采用构造图上测定的水平面积。 (2)倾角150-600时,将构造图上测定的水平面积换算成真面积。 (3)倾角大于600时,将煤层立面投影图上量得的立面面积换算成真面积。 (4)急倾斜煤层,需要编制煤层立面展开图,测定面积。 2. 断层边界 参考煤田勘探的经验,煤层气探明储量计算边界,在距离断层50m处划定。 3. 钻井控制 各含气井块(或井区)面积内,都应有煤层气井或煤田孔控制。 4. 煤层甲烷浓度 甲烷浓度≤80%的煤层,不能划入探明储量计算面积内。
煤层不稳定。煤层厚度变化很大, 且具有明显的变薄、尖灭或分叉现 象 煤层稳定。煤厚变化很小,或沿一 定方向逐渐发生变化
2.0~3.0
1.5~2.0
第Ⅱ类 构造 较复杂
1.煤系地层产状平缓,但具有波 状起伏; 2.煤系地层呈简单的褶皱构造, 两翼倾角较陡,并有稀疏断层 ; 3.煤系地层呈简单褶皱构造,但 具有较多断层,对煤层有相当 的破坏作用
式中
——平均有效厚度,m; hi ——第i条有效厚度等值线值,m; hi+1——第i+1条有效厚度等值线值;m; Ai ——相邻两条等厚线间第i块面积,Km2; n ——等厚线间隔数。
6
/
煤层气资源量
中国历年煤层气资源量预测值
研究者 焦作矿业学院(1987) 资源量 (1012m3) 31.92 32.15 10.60~ 25.23 30.00~ 35.00 24.75 36.30 25.00~ 50.00 32.68 14.34 25.00 不包括褐煤,藏、粤、闵、台,及C1、 P1 可采煤层,含气量>4m3/t煤 不包括甲烷风化带和褐煤 不包括褐煤,藏、粤、闵、台,及C1、 P1 全国所有可采煤层中可回收的煤层气 计算条件 全国所有可采煤层 全国所有可采煤层
全国新一 轮资源评 价,煤层 气资源量 36.8万 亿立方米, 可采资源 量为 11.0万 亿立方米。
31.46
7
储量精度
勘探开发 阶段
储量类别
储量精度与工作阶段关系图
8
煤层气探明储量
美国:
能源信息管理部的 数据(2002年底), 煤层气探明储量为 8.5万亿 ft3(2406.9 亿m3)。
东宝能
15
3. 储量计算方法介绍
16
储量计算方法介绍
计算方法
1. 理论上,煤层气由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三部分组成。 由于甲烷水溶解度很低,溶解气量占总气量份额很小。忽 略不计。 2. 煤层割理发育的过饱和煤层,储量计算应同时考虑吸附气 和游离气。反之,仅考虑吸附气。 3. 我国多数煤层为低渗、低饱和,目前仅计算吸附气储量。
资源丰富, 勘探开发前 景广阔。需 要经过勘探, 把资源量变 成探明储量 和可采储量 后,才能变 成资产,产 生经济效益。
李明潮(1990) 地矿部石油地质研究所 (1990) 张新民(1990)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 (1992) 段峻虎(1992) 关德师(1992) 张新民(1995)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1998) 赵庆波(1999) 中联公司(2000)
27
储量计算参数
含气面积
风化带深度确定
1. 甲烷浓度—深度法 甲烷浓度资料较多。甲烷浓度——煤 层埋深相关关系。甲烷浓度80%对应 深度,即风化带深度。 2. 类比法 缺乏资料,通过类比煤层埋深和煤级 来确定下限。 限于本盆地内部地质条件相似、位置 相邻的含气区带。
风化带 深度
甲烷浓度和煤层埋深关系图
截至到2007年9月底
9
பைடு நூலகம். 探明储量计算依据及条件
10
计算依据及基础
计算依据和基础
(1)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T 0216-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5-2002)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Z/T 0217-2005) (2)煤田地质勘探成果 (3)煤层气勘探和排采试验成果 (4)煤层气资源评价成果
17
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方法介绍
18
储量计算方法介绍
体积法
地质储量采用体积法计算;可采储量采用综合确定的采收率计算。 体积法地质储量计算公式: Gi---煤层气地质储量,m3 A--- 含气面积,m2 h--- 煤层厚度,m D--- 煤体容重,t/m3 C--- 煤层含气量,m3/t 可采储量计算公式:
1. 构造形态清楚, 煤厚、含气量等变 化清楚,储量图件 比 例 尺 不 小 于 1:25000。 2. 储量参数研究深 入,选值可靠。 3. 获得了气井产能 认识。 4. 进行了开发概念 设计和数值模拟, 经济评价,开发是 经济的。
认 识 程 度
达到探明地质储量对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的要求
13
探明储量计算前提条件
储量计算方法
物质平衡法
物质平衡法计算示例
150psi(相当于废弃压力1MPa)
22
储量计算方法
产量递减法
产量递减法计算示例
1. 一般至少生产5年后才能采用递减分析法。 2. 产量达到高峰后建立递减速率,求得储量。
23
4. 储量计算参数
24
储量计算参数
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确定标准
1. 平面上,按区块划分。可细分井块,依据:含气量、厚度、煤阶、密 度、渗透性、煤岩、煤质等。 2. 纵向上,按单一煤层划分。同一单元具有相似地质特征。 3. 以夹矸厚度0.7m为界。大于或等于0.7m时,上下煤层分为 2个单元; 小于0.7m时,且上下煤层厚度均等于或大于夹矸厚度,合并为一个单元。 4. 孤立单个煤层,受厚度、资源规模的制约,单独开发,可能不经济。 厚度小于或等于0.7m的不作为计算单元。 5. 夹矸总厚度小于单煤层总厚度1/2,可为一个单元。大于1/2,不能为 一个计算单元。
煤层气井控要求
(1)探明储量计算区位于煤田勘探精查区,煤田勘探程度非 常高,井控程度达到规范要求,但区内煤层气井比较少,这种 情况是不能进行探明储量计算的。 (2)煤层气井要求:区内“参数井的井距不能超过规定井距 的2倍”和“试采井的井距不能超过规定井距的2倍” 。
(3)目的:加强对计算边界的控制作用。
11
探明储量计算前提条件
基本井(孔)控要求
构造复杂程度 储层稳定程度
类
特点
型
第一型
特点
煤层稳定。煤厚变化很小,或沿一 定方向逐渐发生变化
基本井距 (km) 3.0~4.0
第Ⅰ类 构造 简单
1.煤系产状平缓 2.简单的单斜构造 3.宽缓的褶皱构造
第二型
第三型
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仅局部地 段出现少量的减薄,没有尖灭
煤层气探明储量报告基本要求
1
汇报提纲
1. 基本概念及资源 2. 探明储量计算依据及条件 3. 储量计算方法介绍
4. 储量计算参数
5. 采收率预测方法 6. 报告内容与要求 7. 附图及附表 8. 其它
2
1. 基本概念及资源
3
基本概念
行业标准: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 0216--2002 煤层气——是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 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 的烃类气体。 煤层气资源——是指以地下煤层为储集层且具有经济意义的 煤层气富集体。 其数量表述分为资源量和储量。
14
探明储量计算前提条件
试采要求
(1)排采:探明储量区内必须有井组或单井试采生产试验,并取得 了相应的试采成果,达到单井产量下限。 (2)特点:实际上煤层气井具有产气速率慢、初期产气时间长、产气 量变化大的特点。 (3)问题:如何确定初始产气时间?反映真实产能潜力的稳产时间? 如果把短时间达到产气量下限的井划入探明储量计算范围,会导致储 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4)起算时间:初始产气时间应以达到单井产气量下限起算。至少稳 定在产气量下限之上3个月。以减小探明储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