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基础


19
七、谨慎性 又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性原则,要求“企 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 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 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要义在于: 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 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 值。
20
八、及时性原则 要求会计信息应当及时处理,及时提 供。即“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不得提前或延后。 ”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主讲: 主讲:吴海燕
1
案 例
某会计事务所是由张三,李四合伙创建的,最近发生了 下列经济业务,并由会计做了相应的处理: (1)5月2日,张三从事事务所出纳处拿了380元现金给 自己的孩子购买玩具,会计将380元记为事务所的办公 费支出,理由是:张三是事务所的合伙人,事务所的 钱也有张三的一部分。 (2)6月15日,会计将6月1~15日的收入、费用汇总后计 算出半个月的利润,并编制了财务报表。 (3)6月20日,事务所收到某外资企业支付的业务咨询 费2 000美元,会计没有将其折算为人民币反映,而直 接记到美元账户中。
虽然支付了货币资金 但本月并不受益( , 但本月并不受益 ( 不 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责任) 应承担相应的 责任 ) , 而应由4、 、 月份分摊 而应由 、5、6月份分摊 。
29
三、两种会计处理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方法举例
30
思考题 根据下列经济业务内容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原则计算企业本月(七月份)的收入和费用。 ①销售产品5,000元,货款存入银行, ②销售产品10,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③预付7—12月的租金3,000元, ④收到6月份应收的销货款8 000元 ⑤收到购货单位预付货款4 000元,下月交货; ⑥本月应付水电费400元,下月支付;
购入4 购入 000元材料 元材料 用于产品生产。 用于产品生产。 材料 个年度, 个年度 , 。 效益的期 应 一 会 计算为本年 一 用
资 本 性 支 出
购入A 购入 一 , 200 000元。 元 会 益, 。 年 企业的 的 营 分 年 计算为当年 效 用
23
讨论: 讨论:
下列支出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有( A.购买办公用品支出 B.购买固定资产支出 C.固定资产日常修理支出 D.办公费支出 E.购买专利支出 )
◆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
12
2)确立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 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
◆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 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 成为可能。
13
第二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一、可靠性 又称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 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 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2
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要求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 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 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 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 性支出。”
收 益 性 支 出 2004年 4 2005年 5 2006年 6
3
(8) 6月30日,预付下季度报刊费300元,会 计将其作为6月份的管理费用处理。 案例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该事务所的会计在处 理这些经济业务时是否完全正确,若有 错误,主要是违背了哪能会计假设或会 计原则。
4
第一节 会计假设
• 一、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假设)的含义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 • ◆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 法等所做的基本限定。 • ◆也称会计假设。
◆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前提和全 部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7
2、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的定义 ) ◆以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 前提。
8
2)确立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是“会计分期”前提条件和实际成 本原则和配比原则等建立的基础。
9
3、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的定义 ◆以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可以分期核算 为前提,而不需要等到过程终止。
经济实质 经济实质
经济业务
法律形式
经济业务
法律形式 二者分离
二者统一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其所有权(法律形式)并非属于企业,但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其已经是控制和使用的资产(经济实质)。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可作为企业的自有资产进行核算。即注重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而不完全拘泥于其法律形式。
28
2、权责发生制基础——应收应付 权责发生制基础
应 收
销售产品 ,货款3 000 元暂未收到 。
虽未收到货币资 金,但已获得收款 权利, 仍计算为3月 权利 , 仍计算为 月 份的收入。 份的收入。
5月 分摊费用400元 6月 分摊费用400元
3月 月
4月 月 分摊费用400元
应 付
用银行存款支 付4、5、6月的财 产 保 险 费 1 200 元 。
31
业 务 号 1 2 3 4 5 6
权责发生制 收入
5000 10 000 500
收付实现制 收入
5000 3000 8000 4000
费用
费用
400
32
虚假 经济业务
会计 核算

虚假 会计信息

会计 报告
14
二、相关性 也称有用性,要求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 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即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 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投资者和
债权人等
国家宏观经济管 理部门
会计 信息
企业内部的经营 管理者
实 收
销售产品,货 款 3 000元暂未 元暂未 收到。 收到。
3月 月 4月 月
实际收到货款 3 000元。 元
5月
收到货币资金, 计算为5月份收入 计算为 月份收入 。 6月
实 付
用银行存款支付4、5 、6月的财产保险费1 200元。 元
实际支付了货币资金, 实际支付了货币资金 , 本月并 不受益,但仍计算为3月份的费 不受益,但仍计算为 月份的费 用。
核算范围 核算内容 核算程序 核算方法
5
会计核算
二、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内容 1、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定义 ) ◆会计所服务的经济组织。 ◆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 活动。
A 会 计 主 体
B 会 计 主 体
C 会 计 主 体
D 会 计 主 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2)确立会计主体前提的意义 ) ◆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 经济业务的问题。
24
讨论: 讨论:
将下列各项支出划分为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 生产产品领用原材料50000元; • 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3000元; • 固定资产安装人员工资10000元; • 购入设备款项40000元; • 支付广告费2000元; • 购入商标权支付30000元
25
(二)收入与费用配比 收入与费用配比 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之间的 配合比较。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 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 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 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21
会计要素确认、 第三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 会计确认:把某项经济活动作为一个会计要素并加以记录 : 和报告的过程。包括原始确认和再次确认。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 会计计量:在会计核算中以什么尺度为标准确认经济业务 : 的计量。 (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 (4)现值(5)公允价值 2、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P35(历史成本)
2
(4)6月30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数总和法, 而本月前计提折旧采用直线法。 (5) 6月30日,事务所购买了一台电脑,价值12 000 元,为了少计利润,少缴税,将12 000元一次性全 部记入当期管理费用。 (6) 6月30日,收到A公司的预付审计费用 3000元,会计将其作为6月份的收入处理。 (7) 6月30日,在事务所编制的对外报表中显示 “应收账款”60 000元,但没有“坏账准备”项目。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 度。
10
2)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 报告。
◆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一 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 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11
4、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的定义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 劳动量等计量单位)。
其他方面
15
三、可理解性 要求 “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 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 用。”
16
四、可比性 要求“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 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 比。”是对不同会计主体之间在使用会计核 算处理方法、会计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17
五、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 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 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18
六、重要性 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 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核 算方法。对资产、负债和损益等有较大影响, 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 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 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 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 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 可适当简化处理。”
26
(三)历史成本计量 也称实际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 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价。其后,各项财 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相 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统一的会计 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 面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