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论述题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论述题

科目:课程与教学论
1.1.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2.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1.3.简述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的步骤。

1.4.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有何区别?
1.5.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
优点。

1.6.简述施瓦布的“折中的艺术”。

1.7.“概念重建主义者”认为传统课
程理论存在的缺陷是什么?
1.8.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 1.9.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内涵是什
么?
1.10.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学的“形
式阶段”是什么?
1.11.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是
什么?
1.12.课程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怎样?
1.1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
种理论倾向是什么?
1.1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1.15.“主动作业”的涵义及特点是什
么?
1.16.教学的涵义是什么?
1.17.课程与教学相分离产生的弊端
是什么?
2.1.什么是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开发的
目标模式?
2.2.“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3.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依据的来源是
什么?
2.4.怎样通过分析当代生活以得出教
育目标?
2.5.泰勒提出的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
原则是什么?
2.6.简述编制理想的评价工具需要经
过的阶段。

2.7.简述过程模式中的“过程原则”。

2.8.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9.先行组织者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
习和保持表现在哪些方面?
2.10.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2.11.简述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
则。

2.12.范例的基本特征及其选择原则
是什么?
2.13.构成泰勒原理中课程开发的四
个环节的关系怎样?
2.14.赞科夫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2.15.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2.16.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信
念。

2.17.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旨及基本特
征是什么?
3.1.简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
与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3.2.教育目标的功能是什么?
3.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是什
么?
3.4.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
标的来源需要注意认识哪些问题?
3.5.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3.6.艾斯纳是怎样区分“教学性目标”
和“表现性目标”的?
3.7.简单叙述“学术中心课程”、“儿
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各
自的涵义。

3.8.简单叙述艾斯纳与斯腾豪斯课程
目标观的相同之处。

3.9.就目前看来,将当代社会生活的
需求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需要
贯彻的原则是什么?
3.10.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
节是什么?
4.1.学科知识和课程内容的关系如
何?
4.2.科学、艺术、道德的关系如何?
4.3.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
识之间的关系如何?
4.4.“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
“超越论”各自的涵义是什么?
4.5.怎样选择学习者的经验以作为课
程内容?
4.6.课程选择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4.7.教学方法的涵义及其本质是什
么?
4.8.简述提示型教学方法的涵义、价
值及局限性。

4.9.简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
涵义及价值。

4.10.课堂讨论的性质及组织策略是
什么?
4.11.简述自主型教学方法的涵义及
价值。

4.12.怎样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
4.13.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涵义及其
应符合的要求。

5.1.课程组织的标准中,课程的整合
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5.3.什么叫科目本位课程?其特点是
什么?
5.4.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
有何特征?
5.5.经验课程有哪些基本特征?
5.6.简述学科课程的涵义及特征。

5.7.简述学科课程的优缺点。

5.8.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如
何?
5.9.“全球性”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
么?
5.10.当今时代大力倡导综合课程的
基本依据是什么?
5.11.开发综合课程的有效策略是什
么?
5.1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如
何?
5.13.选修制度的发展趋势如何?
5.14.选修制度与个性化教育、个性
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5.15.隐性课程的涵义及特点是什么?
5.16.开发隐性课程时应注意什么?
5.17.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关系如
何?
5.18.什么是班级授课组织?其基本特
征是什么?
5.19.简述隐性课程的主要范围或类
型。

5.20.简述凯勒个别化教学体系的特
征。

5.21.简述分组学习的特点。

6.1.简述课程实施的研究意义。

6.2.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的基本特征
是什么?
6.3.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的基本
特征是什么?
6.4.课程实施的课程创生取向的基本
特征是什么?
6.5.课程实施的研究对我们有何启
示?
6.6.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的基本内容
是什么?
6.7.“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的根
本缺陷是什么?
6.8.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中,课程
变革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6.9.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中,学区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6.10.富兰归纳的成功的校长的策略是什么?
6.11.简单评价“主导主体论”。

6.12.为什么“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6.13.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6.14.在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的
视野中,教学设计具有怎样的特征?
7.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7.2.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
性评价的涵义及目的是什么?
7.3.内部人员评价和外部人员评价的
涵义及利弊是什么?
7.4.什么叫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 7.5.四代评价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7.6.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取
向?
7.7.衡量一个完整的评价模式的指标
是什么?
7.8.目标达成模式的步骤是什么? 7.9.差别模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7.10.为什么说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
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
7.11.简述回应模式的评价步骤。

8.1.课程理解与课程开发的关系是什
么?
8.2.“量的研究”基于的假设是什么?
8.3.国际性与民族性是怎样的关系?
8.4.“大众主义”教育追求的平等与
高质量是怎样的关系?
8.5.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是怎样的关
系?
8.6.主体教育观的内涵是什么?
8.7.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
么?
8.8.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的职能
是什么?
8.9.“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对教学
改革有什么影响?
8.10.简述情境教学的涵义及实施环
节。

8.11.简述支架式教学的涵义、实施
环节及特征。

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教育的本质。

即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

1.1.试述夸美纽斯的教学论。

《大教学论》一书,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首先,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这是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

(1)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

其次,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2)兴趣与自发原理(3)活动原理(4)直观原理
1.2.试述赫尔巴特教学论的贡献及
局限。

答:
1.3.试述杜威教学论中的反省思维及
问题解决教学。

1.4.试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1.试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2.2.试述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及其在教
学上的应用。

2.3.举例阐述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
教学设计策略的基本内容。

3.1.评价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
类学”。

3.2.试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四个基本
取向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1.试述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及其使用过程。

4.2.试述几种典型教学方法的关系。

5.1.试述功利课程论的主要内容。

5.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现行的班级授
课组织。

5.3.试述经验课程的优缺点。

5.4.谈谈你对现行教育中存在的“留
级制度”的看法。

5.5.谈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
系。

6.1.试比较课程实施的三个基本取
向。

6.2.试论教学过程的本质。

6.3.分析“教学认识过程的本质是间
接性,即是说儿童的认识是以间接
经验为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向
于儿童间接经验的学习”。

7.1.试述三代评价的缺陷及对我们的
启示。

8.1.结合实际谈谈中国在课程教材改
革上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设
想一下新的课程教材改革的努力方
向。

8.2.试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
涵。

相关主题